语录侦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语录侦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这句据说是拿破仑的名言在中国被玩坏了 , 譬如郭德纲版的“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 。

事实上 , 拿破仑从来就没说过这句话 。 在法文里 , 你根本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句子 。 牵强附会一点 , 法文里有与“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意思相近的句子: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Tout soldat francais porte dans sa giberne le baton de maréchal de France) 。

从法文原版的“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 , 到中文世界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被解释成不同语种之间的一次经典意译 。 而经郭德纲加工的搞笑段子证明 , 我们熟知的句子是何等脍炙人口 。

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不得不提 , 无论在法语网络中 , 还是在法语文献里 , “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与拿破仑也没有任何关联 。 换言之 , 在法国 , 你若把这句“男儿当自强”的励志语录挂在拿破仑名下 , 会被视作无稽之谈 。

讽刺的是 , 在拿破仑的死对头英国 , 认为拿破仑说过这句话的却不乏其人 。 而在所有为拿破仑“正名”的英国人中 , 最权威者当属詹姆斯·伍德 。 詹姆斯·伍德 , 十九世纪生活于爱丁堡的牧师兼作家 。 1893年 , 此人编撰了一本影响力很大的《引文词典》 。 词典收录了包括英国在内各个国家的28732句名言、警句和谚语 。 其中 , 拿破仑名言的第48句 , 就是“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 , 法文英文双语表达(Tout soldat francais porte dans sa giberne le baton de maréchal de France——Every private in the French army carries a field-marshal’s baton in his knapsack) 。

合理猜想 , 在中文世界所消费的这句“拿破仑名言” , 其源头就是詹姆斯·伍德编撰的《引文词典》 , 是语言转口贸易的产物 。

问题是 , 在法国纯属无稽之谈的“拿破仑名言” , 何以在英国中转时进入了词典?中间必有什么环节出了岔子 。 线索 , 或许还是藏在这句话的生产国 。

如前所述 , 在法国的确有“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一说 , 法文网络中也能搜到这个句子 , 甚至还有许多这个句子的微调版本 。 然而 , 在法文网络中搜到的句子 , 绝大多数是处于没有言说者的“无主状态” 。

当然 , 例外还是有的 。 有一个微调版本如是说:“你们队列里的每一位士兵 , 子弹盒里都装着一根勒佐公爵所拥有的元帅权杖 。 ”说话的人和说话的场合 , 都令人吃惊 。

说这句话的人是路易十八 , 时间是1819年8月19日 , 地点是圣西尔军校(当时叫圣西尔军事预科学校)的操场 。 那一天 , 是圣西尔军校1817年恢复招生后 , 第二届学员的命名仪式 。 命名仪式 , 是圣西尔军校的传统之一 。 在学员结束第一年军训 , 升入第二学年 , 正式成为圣西尔人时举行 。 在仪式上 , 圣西尔校方以某个法军将领或者某次重大战役的名字授予当届学员 。 在1819年8月19日命名仪式上 , 用来命名的人 , 就是路易十八讲话中所提及的勒佐公爵 。 勒佐公爵 , 全名叫尼古拉·夏尔·乌迪诺 , 时任波旁王朝巴黎国民自卫队司令兼路易十八皇家卫队司令 。

比较有趣 , 乌迪诺的元帅军衔是1809年拿破仑所授予的 。 此人 , 原本就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 , 以作战勇猛 , 不顾生死而著称 。 据说 , 乌迪诺一生受过的伤 , 大小共计36次 , 于是伤痕化作勋章 。 但在1814年 ,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大势已去时 , 乌迪诺“弃暗投明” , 逼拿破仑退位 。 由此 , 拿破仑的心腹爱将 , 成为复辟者路易十八的卫队司令 , 直至成为圣西尔军校学员命名仪式上的主角 。

补充一则极其重要的信息:作为当今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的圣西尔军校 , 恰恰是拿破仑于1803年1月28日亲手创建的 。 该校的校训“为打胜仗而受训”出自拿破仑之口 , 该校的“雄鹰战旗”由拿破仑亲自挑选并授予 , 该校的培养目标“将军的苗圃”系拿破仑亲自定义 。 圣西尔军校的一切 , 均源自拿破仑 。


语录侦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语录侦探|“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圣西尔军校

1815年 ,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崩盘 , 波旁王朝复辟后 , 圣西尔军校一度被取消 。 1817年才恢复招生 , 但学校被降格为“军事预科学校” 。 拿破仑一手创建的“将军的苗圃” , 在路易十八的治下任人处置 。 恢复招生后 , 为第二届学员命名的人 , 竟是拿破仑的叛将乌迪诺——历史 , 在此处对拿破仑扮了个无情的鬼脸 。

而这个鬼脸所蕴含的其他一些历史信息 , 为路易十八所说的话何以挂在拿破仑名下 , 作了注解 。 “你们队列里的每一位士兵 , 子弹盒里都装着一根勒佐公爵所拥有的元帅权杖” , 在时间轴上 , 是所有相关句式的起点 。 此后 , 这句话在传播中 , 衍生出一系列近似的表达 。 譬如 , 在1826年出版的《现代历史画廊》中 , 是“每一位法国士兵都带着一面元帅的战旗”;在1836年出版的《法语辞典》中 , 是“每一位法国士兵都有一条元帅的绶带” 。

1842年 , 法国作家爱德华·查顿编辑了《国家选择指南》一书 , 书中也引用了类似的话:巴黎理工学校(当时是一所培养炮兵和工程兵军官的学校)并不是一个人获得贵族军官资格的唯一途径 。 虽然 , 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法国元帅人数很少 , 但在这里 , 就像在军队的其他地方一样 , 每一位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 。

《国家选择指南》里所引用的话 , 就是当下法文网络里这句名言的正本 。 那爱德华·查顿又是引用了谁呢?

经过比对 , 应该是法国作家埃尔泽尔·布雷兹(Elzéar Blaze)于1837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拿破仑帝国统治下的军事生活》 。 布雷兹行伍出身 , 早年曾在拿破仑的卫队服役 。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后 , 他又继续效力于波旁王朝 。 1830年 , 布雷兹退伍 , 专事写作 。 《拿破仑帝国统治下的军事生活》就是他所撰写的一部军旅生涯的回忆录 。 在这本书里 , 出现了那句所谓的“拿破仑名言”:“每一位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元帅的权杖 。 ”不过 , 布雷兹书中并未明示这句话是拿破仑说的 。

据中文拿破仑贴吧里一位叫Gustauv的网友考证 , 《拿破仑帝国统治下的军事生活》里出现的这个句子 , 是所谓“拿破仑名言”终而定型的法文版本 。 布雷兹的这部作品在十九世纪中期风行一时 , 英国很快就有了译本 。 詹姆斯·伍德《引文词典》中那句“拿破仑名言”的法文版本 , 就与布雷兹《拿破仑帝国统治下的军事生活》中的句式 , 一模一样 。

至此 , 所谓“拿破仑名言”的演变过程与传播路径 , 大致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圣西尔军校里 , 路易十八口吐莲花 , 生成了这句话的雏形;其后在不同的书籍里演变出若干微调版本;直至布雷兹实现了法文版的一锤定音 。 而在法译英过程中 , 英伦人民张冠李戴 , 将路易十八的发明篡改为拿破仑的原创 。 最后 , 这个错误被中文世界笑纳 。

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审视 , 这次传播中的“跑偏事故” , 是互联网时代前 , 信息未经即刻比对和公共审核的情况下所难免的差错 。 拿破仑太像也太有资格说出这句励志语录了 。 在拿破仑所缔造的军校里 , 他的颠覆者用他的语气奉上了一种带有他浓厚烙印的表达 。 这是那个时代对拿破仑最沉重的打击 , 也是对拿破仑最巨额的亏欠 。 好在时间用一种戏谑的方式 , 完成了对颠覆者的再颠覆 , 拿破仑最终获得了赔偿:一句不属于拿破仑的“拿破仑名言” , 传遍了法兰西之外的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