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八件”

中国的螃蟹文化由来已久 , 吃螃蟹还衍生出了专门吃蟹的工具 , 这就是——蟹八件 。 如图:


“蟹八件”

“蟹八件”// //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 , 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 , 名叫漕书 , 为了吃蟹减少麻烦 , 吃得方便畅快 , 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 , 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 。 食蟹又分"文吃"和"武吃" , 所谓的"武吃"吃的是快意 , "文吃"吃的是工具 。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 , 在此基础上 , 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 , 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美食家》) 。 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 , 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 。 因为从坚韧度来说 , 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 , 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 , 所以按理说 , 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 。 其工艺极为精巧 , 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 , 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 。 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 。 这些食蟹工具 , 又都配有圆形或荷叶形状的盘 , 盘底下有雕成龙状的三足 。

蟹八件图解

蟹八件包括剔凳、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叉子、刮刀 。

剔凳:


“蟹八件”

“蟹八件”// //

它的性质就是一块铁砧板 , 打开蟹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蟹螯垫在剔凳上 , 用小锤砸开 。

腰圆锤:


“蟹八件”

“蟹八件”// //

用这个锤子始在蟹背壳的边缘来回轻轻敲打 , 这是先将蟹壳敲松 , 方便掀盖 。

长柄斧:


“蟹八件”

“蟹八件”// //

用它掀开背壳和肚脐 , 再加上用锤子击打了多遍 , 所以大盖很容易摘除 。

长柄勺:


“蟹八件”

“蟹八件”// //

用它刮下蟹膏或蟹黄 , 送入嘴中 。

圆头剪:


“蟹八件”

“蟹八件”// //

剪下蟹腿蟹螯 。

镊子:


“蟹八件”

“蟹八件”// //

剔除蟹鳃 , 就是白色的厚片 , 还有就是盖上连骨的蟹胃 , 鳃和胃都是极寒的东西 , 不能食用

叉子:


“蟹八件”

“蟹八件”// //

顶出或勾出蟹腿中的肉

刮刀:


“蟹八件”

“蟹八件”// //

刮走蟹肠

蟹八件的历史传承

晚清时期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苏州女儿的嫁妆 。

传说在苏州闾门 , 一个富商嫁女 , 嫁妆有一百二十抬 , 什各种金银首饰、被褥枕垫、桌椅箱柜、碗筷瓢盆…等等 。 好不周全气派 。 此处习俗 , 出嫁的前一天 , 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 , 顺次摆放在街上 , 作一次检验 , 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 。 出嫁这天 , 热热闹闹 , 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 。 在各式的夸赞声里 , 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 , 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 。 富商是个食蟹迷 , 听了之后 , 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 。 第二天喜日 , 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 , 在男家被围观 , 引起了轰动 。 就这样一传十 , 十传百 。 于是到了民国年间 , 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举行蟹宴 , 不仅仅是吃螯剔肉 , 解馋饕食 , 而是品蟹、饮酒、赏菊、吟诗 , 为金秋时节的风流韵事 。 这种吃蟹的乐趣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笔下有充分而生动的描写 , 读之回味无穷 , 令人难忘 。

也有人认为 , 这些工具是苏州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 今天你添一件 , 明天我添一件 , 没有定论 , 只为合用 。 由于并非寻常百姓用品 , 只在富庶人家使用 , 到了近代不仅难得一见 , 式样也简化了 。 在梁实秋的《雅舍说吃·蟹》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 , 小木垫 , 黄杨木制 , 旋床子定制的 , 小巧合用 , 敲敲打打" , 与古时相比倒退的厉害 。

20世纪60年代后这套物件作为腐朽代表便逐渐从苏沪杭各大饭店、蟹庄的餐桌上消失了 , 而前些年有一阵又冒出过蟹八件的身影 , 但毕竟这些叮叮当当的饮食器械已经不太适合现代人的习惯了 , 据说用"蟹八件"拆完一只蟹至少得半个小时 , 如今谁还耗得起这个工夫 。 只不过是当时附庸风雅的一种象征 , 不过这也肯定只是在上流社会中有所流行 , 民间则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 。 而今天的中国社会 , 与明朝那时也有几分相似 , 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人群 , "蟹八件"可能会成为不久之后的一种流行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