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盖棺定论”之语,为何创历代帝王之最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你试试看 , 是否一口气能读完 。 你可能会奇怪 , 这是什么啊 , 怎么这么长 。 别奇怪 , 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 。 谥号作为给中国古代皇帝和大臣们“盖棺定论”之语 , 在清朝的字数发展到了颠峰 , 努尔哈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谥号最长的皇帝 , 清朝的其他皇帝谥号也都是字数多得你无法想像 。 那么 , 清朝皇帝的谥号为什么字数会这么多呢?
努尔哈赤“盖棺定论”之语 , 为何创历代帝王之最// //
中国古代评价死者的功过是非 , 选择用了谥号这种言简意赅的方式进行概括 , 谥号基本上高度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 , 清朝的皇帝们也不例外 。 作为清朝的奠基者 , 后金的开国之君 , 努尔哈赤颇有作为 。 1626年 , 68岁的努尔哈赤病故 , 葬于沈阳东陵 。 清朝政权建立后 , 为努尔哈赤定了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谥号字数最多的皇帝 。 基本全部都是溢美之词 。 这么长的谥号如何去理解呢?这么多字数其实是包含二层意思的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就是一些为努尔哈赤歌功颂德的词语 , 是根据努尔哈赤的一生的为人而作出的评价 , 而高皇帝则是总谥号 , “高”字是对努尔哈赤的终极评价 。
清朝的谥号有一定的规矩 , 延续了明朝的做法 , 基本皇帝的谥号全是褒义词 , 不允许有贬义词 。 不像中国历史上隋朝的隋炀帝杨广 , 他的谥号就是“炀皇帝” , 这就是个非常不好的谥号 , “炀”的意思是“好内远礼” , 是属于恶谥 。 当然作为亡国之君的杨广的这个谥号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 如果是杨广的后代 , 是不会给杨广弄这么个不好的谥号的 。
努尔哈赤“盖棺定论”之语 , 为何创历代帝王之最// //
那么 , 努尔哈赤的谥号为何字数如此之多呢?这不得不从唐朝开始说起 。 在汉朝 , 汉高祖刘邦的谥号也就是“高皇帝”这几个字 , 隋朝杨坚的谥号是“文皇帝” , 也仅仅几个字 。 到了唐朝 , 皇帝的谥号字数开始增多 , 比如唐高祖李渊的谥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到了宋代 , 皇帝的谥号就开始“大爆发”了 , 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就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明朝也延续了这一做法 , 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正所谓一代更比一代强 , 到了清朝 , 更不能比明朝差了 , 于是谥号就一次次地延长 , 努尔哈赤的谥号这么长也就不奇怪了 。
努尔哈赤“盖棺定论”之语 , 为何创历代帝王之最// //
其实 , 努尔哈赤的谥号最开始也不是这么多字的 , 这还要从清朝的加谥说起 。 遇到重大节礼 , 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习惯给前几朝的皇帝加谥号 。 皇太极最初给努尔哈赤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 , 后康熙皇帝又给努尔哈赤加谥 , 定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 , 将总谥号“武皇帝”改为“高皇帝” , 认为这样更符合对努尔哈赤的评价 。 到了雍正的时候 , 又加上了“端毅”两个字 , 到了乾隆时又加了“钦安”两个字 。 最终变成了现在流传的努尔哈赤的谥号 。 这样就明白了 , 原来努尔哈赤的谥号也是后代帝王为尊祖上而做的“文字接龙” 。 后在乾隆时 , 开始关注并制止这一现象 , 后到嘉庆时 , 按照乾隆皇帝的遗训 , 规定了先皇们谥号加到24个字的 , 不再复加了 。 从此 , 清朝皇帝的谥号有了明确的规定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