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一问高王凌:在《乾隆三部曲》这套书中 , 你提到乾隆晚期并不是真正的衰败 , 其主要的特征只能说是“潜伏危机” 。 我们注意到 , 你的这一观点和其他史学家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

高王凌:我说过 , 步入乾隆最后10年 , 国家的政治重心又一次转移 , 此时“南巡”不再 , “文字狱”也悄然落幕 , 几乎一切都让位于防范和镇压“邪教”了 。 事实上 , 后世的学者 , 很多正是从18世纪末叶的内乱得出乾隆晚期衰败的结论的 。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走到了“尽头“ , 或是人口过剩到较为严重的地步 , 那么首先发生的 , 一定是粮食供给的紧张 , 它也必然会有多方面的表现 。 但是 , 在清代乾隆末期他们没有注意到两个事实: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第一 , 仅就经济本身的情况来说 , 这一时期的形势虽然不如前一阶段 , 但仍在前期的发展势头之下和处于相应的发展之中 , 其所遇到的问题 , 当是发展中的问题 。 这意味着 , 所谓的人口太多 , 民穷财尽、经济全盘恶化的传统观点是不对的 。

第二 , 我们应该还注意到 , 乾隆中叶以后 , 政府常有库银8000万两左右 , 而每年财政结余 , 尚有500万两 , 正是如此在乾隆最后的10年几乎每年政府都有蠲免钱粮 , 这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也没有下降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一些学者批评乾隆对金川、缅甸等地用兵花费过大 , 但是有学者研究得知 , 朝廷经费的总消耗量 , 即便是在其状况最差的最后一个时期 , 也没有超过政府一般性开支的5% 。 实际上 , 政府税收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率也很低 , 大约不超过5% 。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 , 我并不认为乾隆末期即是所谓的“末路”或者“全盘衰落” 。 我以为对于白莲教大起义应该从其他的反面寻找原因 , 譬如宗教 。 另外 , 嘉庆初年为平定白莲教 , 数年之间 , 耗费了库银二亿余两 , 这才真正花光了乾隆朝七八千万两的国库存银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二问高王凌:从《乾隆十三年》《马上朝廷》 , 再到《乾隆晚景》 , 你的《乾隆三部曲》算是写完了 , 怎么完整评价乾隆皇帝这个人?

高王凌:其实 , 乾隆是个爱表露心迹的皇帝 , 这一点上他和自己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有很大的不同 , 他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喜欢把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 , 譬如“南巡”、惩治贪官等 。 从我个人的研究看 ,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乾隆 , 都在践行一个自己的理念 , 他要成为“一代英主”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乾隆自己曾经说过一句话 , “持盈守成 , 艰于创业” 。 在潜意识里 , 乾隆有这样一个想法:到他这里 , 清朝自康熙、雍正起已经连续三代“令主” , 而这在历史上已经前无古人了 , 以后“倘遇庸常之主” , 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我以为 , 乾隆的很多作为 , 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 考虑到这一点 , 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采用“非常规”的措施大兴文字狱 。 其实 , 自乾隆初年以来 , 修订《大清律例》 , 稽古右文 , 编辑刻印经书 , 考订礼乐 , 重修太学、文庙 , 从事各项大工程的建设(从城垣到河工、海塘) , 种种“一劳永逸”的提法 , 也似乎是为了后代的长久考虑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三问高王凌:在《乾隆三部曲》的三本书中你都提到 , 世界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共时现象” , 即人口增长和政府职权的加强 。 这一观点 , 我们该如何理解?

高王凌:研究18世纪 , 一般以人口开局 。 首先 , 就是人口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次 , 应该看到 , 从18世纪中叶开始 , 全世界的人口出现了一个与前大不相同的持续增长 , 直到今天 , 成为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共时现象”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道 , “一切都同人口数字及其波动相关联” 。 在西方 , 人口在1100—1350年间有过一段长时间的增长 , 之后发生了急促的“退潮”;1450—1650年间重新增长 , 随后“减速”;最后一次从1750年开始 , 从此不再“倒退” 。

同时期中国和印度人口增减的节奏 , 与之大致相同 , “似乎整个人类都服从同一宇宙命运 , 与(人口)这个首要因素相比 , 人类历史的其余因素统统只能退居次要地位” 。

在西方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 , 政府的权力明显地加强了 , 这已是不争的史实 。 但在中国 , 相比之下 , 这段历史却不太为人注意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在一般的清史著述中 , 18世纪政治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赋役改革”“整肃吏治” , 以及“反贪污”这几件事了 。 这种说法自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以来 , 几十年来几乎就没有多大改变 。 这与史实相去甚远 。

现有研究表明 , 清代在清圣祖发现人口问题之后 , 经过康熙(后期)、雍正、乾隆三朝 , 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公元1700—1750年左右) , 围绕这一问题 ,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对策 , 从而构成了政府政策上一个极具连续性的、空前活跃的和充满生气的时期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康熙以来的有关想法 , 表现出了中国人口思想的主流 , 即以一种积极的态度 , 力求用经济的发展来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需要(而非限制人口的增长;其后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逸出这个主流之外) 。

据说 , 以(发展)经济为主导解决政治问题的思想 , 是兴起于19世纪的西方 。 这样看来 , 我们怎能说清代的人口思想就是一个“传统”的产物 , 而不符合“现代”的标准?

此外 , 中国本具有前现代国家罕与伦比的政府与官僚组织 , 又值国力鼎盛时期 , 全力在各省推行劝农政策的结果 , 直接带动了政府权力的扩张 。 这是一段为中外学者“忽略”了的历史 , 但它却是中国史中一次重要的“脉动” , 并与20世纪(而不仅仅是19世纪)的“大政府”现象直接有关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扩大地方官员职责 , 必然要增加他们的行政负担 , 而一州一县地方广阔 , 事务繁多 , 非州县知事一人所能身任 。 但中国自秦、汉形成一统天下的中央集权以来 , 两千年间 , 作为基层政府的州县数目只有很少量的增加 , 官员数量也无大的改变 , 可是全国人口已增加了若干倍 , 这就使地方政府不胜负担 。

针对这种现象 , 清代雍正、乾隆以来 , 屡次有人建议增设职官数额 , 设官专司农事(如设巡农御史)等 。 可惜的是 , 有清一代只是有限地增设了职官和增加了官员人数 , 而主要依靠州县本身职权的加强来满足其行政需要 。 中国政府官员的大量增加 , 是在清亡以后的20世纪 , 但应看到 , 18世纪这一要求已经产生 , 改变的根苗已经种下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在保证县级以上有效控制的另外一面 , 是在州县以下的基层 , 政府既缺组织 , 又乏人手 , 势难顾及全面 。 从某种角度看 , 近于一种无组织状态 , 资源分散 , 人员难以动员 , 有如“一盘散沙” 。 为推行政府有关政策 , 有人建议选用老农 , 或利用村长、乡长及乡约等 , 分任职守 , 或给以钱粮 , 成为专职、半专职人员 。

这就提起了中国20世纪“上层”“中层”“下层”结构的“三层重建”问题 。 按照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的观点 , 这一类的努力还包括绘制地图、统计人口、统一度量衡标准 , 等等 。 所有这些方面 , 18世纪的努力 , 可以说都是20世纪的先声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当然 , 在所有这些事情上 , 我们并不是说18世纪就等同于20世纪 。 在18世纪 , 政府无论是对自身角色还是行动目标 , 似乎都还有一点“半心半意”和“犹疑不决” , 而远非20世纪可比 。

正是在20世纪的中国 , 才经历了一段由政府全面取代社会组织 , 一切亲自经理 , 而后又全盘反思 , 重新定位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至今还在进行之中) , ——在这一点上18世纪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本文原载于《时代周刊》总第252期 , 有修订 。 本文提及的《乾隆三部曲·乾隆十三年》《乾隆三部曲·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乾隆晚景》当当京东天猫均有售 , 也可微信扫一扫下方图片中条形码 , 直接比价购买!欢迎品鉴!)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三问高王凌:乾隆晚景衰败是假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