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周边”

赵柒斤

伏天来临 , “扇”又风行 。 扇子的历史非常悠久 。 《尔雅》谓:“以木曰扉 , 以竹为扇 。 ”《说文解字》说:“箑 , 扇也 , 从竹 。 ”还有一种说法 , 就是“扇” , 户下从羽 , 单指羽扇 。 而晋人崔豹《古今注》卷上说 , 扇子是舜发明用来广开视听、求贤自辅的 。 扇子在魏晋时期曾是皇帝的“专利” , 隋唐以后 , 走向普罗大众 , 并随工艺提升 , 开发出诸多品种及系列产品 。

按理说 , 无论什么样的扇子 , 主要功能无非扇风驱热 , 可古人却凭聪明智慧将扇子的用途发挥到极致:插在车上的扇子 , 不仅是宏大排场 , 更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挂在室内墙壁的扇子 , 是道家驱妖逐邪的法器;拿在周瑜、孔明手中的羽毛扇轻轻一挥 , 谈笑间 , 对手就“樯橹灰飞烟灭” , 扇子又成儒雅智慧的象征;济公和尚不离手的一把破蒲扇 , 是御敌千里之外的神器;文人墨客手中的折扇 , 是彰显风流、吟诗作画的载体;舞台戏台上的扇子 , 是艺人的道具;闺阁仕女手摇的小团扇 , 也称“合欢扇” , 不仅平添了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 , 更预示着花好月圆的幸福 。

“扇”与“善”谐音 , 便有了“善行”“善良”之寓意;而扇子开合 , 则蕴含进退自如、逍遥自在之意;甚至连扇子的拿捏也有乾坤:抱扇于胸前 , 便是胸有成竹的神态;用扇指东西 , 立显运筹帷幄之气度;而开或合扇也非常讲究 , “有扇如无扇 , 用扇不见扇”乃最高境界……

古诗词中的扇子 , 更有着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 古诗《怨歌行》里的扇子是美女借秋凉起扇子受冷落的场景幽怨地发嗲:“裁为合欢扇 , 团团似明月 。 出入君怀袖 , 动摇微风发 。 常恐秋节至 , 凉风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 , 恩情中道绝 。 ”白居易诗里的“白羽扇”比喻的又是拥有智慧、志向高洁之人:“素是自然色 , 圆因裁制功……盛夏不销雪 , 终年无尽风……何人称相对 , 清瘦白须翁 。 ”宋代杰出女作家朱淑真的“扇子” , 表达的是无爱婚姻的不满和忧伤:“一夜凉风动扇愁 , 背时容易入新秋 。 桃花脸上汪汪泪 , 忍到更深枕上流 。 ”

多姿多彩的扇子形象经常在不同的时空辗转 , 扇子衍生的“正能量”或“副作用”全凭执扇人而定 。 源远流长的岁月中 , 一把小小的扇子除日用外 , 也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 , 凝聚着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