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刘先银书法作品《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将欲歙之 , 必故张之;将欲弱之 , 必故强之;将欲废之 , 必故兴之;将欲取之 , 必故与之 。 是谓微明 。 柔弱胜刚强 。 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译文:天意想要让它收缩 , 一定是因为它不断扩张的缘故;天意想要削弱它 , 一定是因为它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的缘故;天意想要废除它 , 一定是因为它过于兴盛了;天意想要去夺取、灭亡它 , 一定是它太不自量而越度 。 这些叫做隐蔽微妙的道理 。 柔弱就这样胜过刚强 。 鱼不能离开深渊——它的根本之地 , 国家的镇国重器绝对不能显示给人看 。

【译文】

1.要收敛的 , 必已经张开 。 要削弱的 , 必已经强盛 。

2.要废弃的 , 必已经兴举 。 要夺取的 , 必已经给与 。

3.这是微妙的征兆 。

4.柔弱胜过刚强 。 鱼不能离开深渊(而上岸) , 国家的主权和势能也无法(离开道)向人展示清楚耀示于人 。

点评:本章与第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 讲的都是“道”的运行在“阴”面的法则和功用 。

“将欲歙之 , 必故张之;将欲弱之 , 必故强之;将欲废之 , 必故兴之;将欲取之 , 必故与之 。 ”

这四个并列句的后半段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地方 。 除了那个“歙”字的意思就是闭合、收敛的意思 , 其他的意思都是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 。

问题就在于“将欲”和“必故”之间关系的理解 。 是谁在“将欲” , 是谁在“必故”?

过去的理解——“将欲”与“必故”是一个主语 , 即翻译为“准备想要”和“一定故意” 。 世俗的理解 。

这种译法有没有道理?是世俗的道理 。 因为这个道理不是老子提倡的“无为之道” , 而是“有为”的智谋 , 是老子反对的东西 。 而且这样的解释和本章最后两句:“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也不能一气呵成 , 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

此外 , 人为的去“张之”、“强之”、“兴之”、“与之” , 难道就一定能达到“歙之”、“弱之”、“废之”、“取之”的目的吗?

三国时代 , 孙权曾经对曹操“劝进” , 就是希望曹操称帝 , 他的打算就是传统理解的“将欲废之 , 必故兴之” , 但是曹操根本不中他的计 , 他又能有什么用?

再看北宋对辽、南宋对金、清室对列强 , 无不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与之” , 哪里看见“取之”了呢?

所以老子讲的不是这个意思 , 老子是说:天道要去“歙之”、“弱之”、“废之”、“取之” , 一定是因为他自己先“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的缘故 。 所以这里是两个主语 , 前者是“道” , 后者是那个被作用的对象 。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 , 从天时上说 , 从冬至到夏至是“阳进阴退”的 , 从夏至到冬至是“阴进阳退”的 。 冬至和夏至分别是一年里阴气和阳气最盛的一天 , 可是就在这一天开始 , 开始走下坡路 。

《易经》的第六十三卦“既济”是大功告成的意思 , 但是卦辞却是“初吉终乱” 。 可见张扬、强大、兴盛、繁荣都是趋向于灭亡的一类 , 这些都是老子不提倡的 , 因为从“道”的角度上来说 , 这是“物壮则老 , 不道早已”的 。

从人的角度来说 , 真正到了壮年的标志也就是一切生长完成的状态 , 是同化和异化取得平衡的状态 , 但是这个状态却是很快就要走向衰老的状态 。 壮年其实是人一生中“好花开到烂漫”、“烈火烹油之盛”——好景不长的状态 。

凡事到了“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的状态 , 说明它已经走到了“盈”的状态 , 既然到了那个状态 , 等待它的命运就只有“消” 。 区别仅在于是主动的自己来“消”还是让“道”来给他“消”——“歙之”、“弱之”、“废之”、“取之” 。

所以说 , 老子提倡安守柔弱 , 因为柔弱是生机旺盛的;提倡“守雌” , “雌”就是柔顺安忍 。 要“处其实不居其华” , 要“处其厚不居其薄” 。 这种明悟就叫做“微明” 。 说它是“微明” , 是因为它是隐蔽而微妙的 , 是不容易为世人所发现、所领悟的 。

柔弱为什么能胜刚强?就是因为“坚强者死之徒 , 柔弱者生之徒 。 ”这是“生之徒”与“死之徒”的较量 , 时间会证明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 这是包含“道”的慧眼所看到的世界的真相 。

“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鱼为什么不能离开深渊?因为深渊是鱼的根本 , 是鱼的藏身之地 , 鱼躲在深渊里 , 可以自由自在 , 人不能发现它更加进一步地去想伤害它 。 如果鱼非得跳出来去显示自己的存在 , 那么鱼的灾难就开始了 。

“国之利器”为什么不可以示人?因为“国之利器”是国家的根本 。 一旦有意地炫耀和无意的泄露之后 , 就会把“无形”的利器转化为“有形” , 天下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破解的 , 这样 , 再好的“国之利器”也就形同虚设了 , 国家的灾难就要来了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易经》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2.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

3.中医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4.中华衣装(汉服或华服)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7.瓷器的制做技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8.中国画(国画)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9.书法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濡须刘氏光裕堂》续修族谱序 刘先银撰文书法作品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1.围棋、中国象棋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2.文房四宝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3.道教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6.昆剧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筷子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8.针灸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20.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说: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