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说到和尚 , 我们总是想到那些身着袈裟 , 手拿念珠 , 口诵佛经的僧人 。 亦或者是那些带着经筒 , 穿着深红色袈裟进行传教的喇嘛 , 而这也是人们对于佛教中人的两种不同的形象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那就是拥有很多的戒规 。 而僧人之中其中一条就是从不吃酒肉 。 许多当僧人的似乎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吃到一顿肉 。

不过在看过《济公》之后 , 似乎对和尚的形象有了一个颠覆 , 咱们先不讨论他的形象 , 先说他的一个习惯 , 这个习惯可以从他曾经留下一句话中得到答案:“酒肉穿肠过 , 佛祖心中留 。 ”他不仅这么说 , 而且在里面他也是这么做的 , 而且这句看起来十分潇洒的话 , 成了那些特立独行之人的座右铭 。 而其实这句话没有说完 , 还有后半句 , 这就让很多人不明就里了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酒肉穿肠过 , 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 , 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济公这种形象的呢 , 咱们先从佛教开始说起 , 当时在古印度的佛教进行传播的时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道路进行传播的 , 上面说的喇嘛则是直接从印度穿越喜马拉雅进入的西藏 , 其后随着吐蕃人的传播遍及当时的蒙古族和回族之内 , 这就是藏传佛教 。 而其中的教义中是没有戒除酒肉之戒的 , 而另一种是从海上和丝绸之路之后传播来的 , 这就是咱们的汉传佛教 , 而汉传佛教中师有这个戒规的 。

虽然汉传佛教不允许吃肉 , 不过为了表现一些狂放不羁的人 , 就会在小说中描写这个人加上一些非传统的例子 , 最好的实例便是鲁智深了 , 在《水浒传》中 ,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后不改秉性 , 依旧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 而且还不断杀生 。 但虽然这是小说杜撰的而已 , 但是却有活生生的旁例 , 当时的汴梁大相国寺 , 一群和尚们开始养猪卖肉 , 虽然当时猪肉不是主流肉类 , 但也说明和尚也为了生计在想自己的办法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酒肉穿肠过 , 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 , 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

而我们熟知的济公和尚 , 在历史上却是真正存在的 , 他的真名字叫李修缘 。 是南宋时期的一名和尚 , 法号道济 , 外号叫济颠和尚 。 是一名浙江人 , 在1148年出生 , 卒于1209年 。 最早的时候在国清寺出家 , 后来在灵隐寺和净慈寺住过一段时间 , 但是济公却不是一个平庸的和尚 , 他的才能可以说在当时的和尚中算比较拔尖的人才 。

作为和尚 , 一般能传下来的只有佛经和对佛经的注解 , 而他则不一样 , 他一生当中如同文人墨客一样 , 写了大量的诗歌 , 而且还被净慈寺收录在了《净慈寺志》中 , 而且电视剧中的形象和他的形象一样 , 历史中的济公也是不拘一格 , 完全不想汉传佛教的传统和尚 , 他的外号正是从这里而来 。 而他的着装也同寺庙中的和尚大相径庭 , 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 手持一把蒲扇 。 破破烂烂的像一个乞丐 。 但是他却具有一个慈悲为怀的佛教之心 , 当时帮助老百姓做好事 , 于是为了怀念他 , 在他所在的几座寺庙中 , 都是香火鼎盛 , 经久不衰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酒肉穿肠过 , 佛祖心中留”非常潇洒 , 而后面的话经常被忽视// //

而上面那句话 , 就是他平时说的 , 不过后面还有两句话大家选择了忽略 , 那就是:“世人若学我 , 早晚进魔道 。 ”和前面的两句结合起来 , 这就是说当时人们前往不要去学自己的这些不足之处 , 这就像踏入歧途一般 , 济公是在用自己的经历来告诫后人 。 而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方方面面 , 要在错误面前即使回头 , 不要最后闹得无法收拾 , 形成大乱 。 而在后世的传播中 , 随着世俗化 , 后两句话也被渐渐的消除了 , 而这也减损了济公的形象 。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