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 。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 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本文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与大家分享 。
1、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
2、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
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
5、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
6、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
7、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 , 每年解送举人应考 , 均未中试 , 时人称为“天荒” 。 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 , 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 , 时人称为“破天荒” 。 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 。 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 , 自是人废;一千里外 , 岂曰天荒 。 ”又自宋朝以来 , 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 , 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 , 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 , 百年今始破天荒 。 ”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 。
8、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 , 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 , 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 , 夫差特别高兴 。 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 , 作用不大 , 当前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 。 夫差根本不听 。 没过几年 , 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 , 将吴国彻底打败 。
10、王侯将相:
秦朝末年 , 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 。 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 , 募集许多劳工 。 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 , 按律当斩 , 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于是揭竿而起 , 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 , 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评职称课题最后一名有用吗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