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中日虽是同根生 , 但是它们在1870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差异了 。 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 , 就改革了货币制度 , 开始统一币制 。 一直到1878年 , 日本就已经有一百多家银行了 , 据统计1879年就一共有153家国立银行了 。 后来日本觉得国立银行太多 , 开始大力发展私人银行和类似的金融机构 , 到1884年的时候 , 就已经有955家现代金融机构银行 。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 , 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

日本此时银行制度已经近乎完备了 , 而中国呢?到甲午战争的时候 , 中国还没有一家现代银行 。 金融机构就是民间的票号钱庄 , 而传统的票号、钱庄与现代银行的融资能力根本无法比较 。 日本当时要打仗 , 现代银行就可以给他们透支 , 发行公债 , 融资能力极强 。 而中国还是朝廷的收入 , 财政基本上还是靠传统的赋税 。 当时政府可以支配金融的能力根本无法与由大量现代金融体制建立起来的日本相比较 。

中国的第一家银行是甲午战争惨败后 , 1897年5月才成立的 , 这个时候中国才开始意识到这种金融体制的重要性 。 别看日本那么小 , 它比清政府融资的能力强得多 。 所以说到甲午之败的启示 , 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制度上 , 中日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 , 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

在军事体制方面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十几年 , 就已经开始在派专家考察和学习西方兵制了 ,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本的军队标准化和现代化 。 那么此时的中国 , 还是传统的八旗兵、绿营兵和湘淮军组成勇营 , 而当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很腐朽了 , 基本上没什么兵力 , 主要就是在靠湘淮军打仗 。 所以当我们看甲午战争时 , 基本上都是湘淮军在前线打仗 , 八旗兵和绿营兵都是嫡系军队就被安排在后面 。 同时 , 湘淮军的武器也是当时中国最好的装备 , 它的编制也是最接近于现代的军队体制 , 但只是处在过渡之中 , 总体上还是一种勇营制 , 还不是现代化的军队 。

在打仗的时候 , 武器最讲究标准化 , 只有标准化了才好供给 。 因为当时中国没有练新军 , 再加上对这种现代化军队制度的抵触 , 所以湘淮军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领导下 , 也只能在私底下偷偷的摸索西方的那一套现代化军制 , 但也不敢运作 。 比如说当时他们各个兵营的武器型号都不一样 , 后勤在供应子弹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 问题是一直存在的 , 但是却一直得不到解决 。 日本的现代化军事体制建立起来之后 , 中国还是传统的勇营制度 , 所以在军事体制上 , 中日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 。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 , 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

在教育方面 , 日本聘请西方学者参与教育改革 。 1872年颁布了一系列教育制度 , 不仅创办了当今世界名校东京大学 , 还早早地强调教育平等和义务教育 , 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 , 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 。 在这一点上 , 中国是做的很不够的 。

此时的中国 , 科举试还没废除 , 中国的一些现代化学校还都不是成体制的 , 基本上都是边缘化的 。 比如传教士教会办的一些学校 , 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上 。 洋务派为了搞洋务 , 复办了一些像福建船政学堂的学校教数理化知识 , 但也只有穷苦人家的孩子去学 , 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想着靠科举考试当官 , 这样的社会风气就导致了真正的读书人始终增长不了 , 都还是老一套的读书观念 。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为何说在甲午战争的前几年 , 中日间的差距就已经预示了战败结局?// //

这样看来 ,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 , 中国完完全全就还是个前现代国家 , 而此时的日本就已经是一个现代国家了 。 一个前现代国家和现代国家打仗 , 八成是会败的 。 可以说 , 从日本开始选择接受西方文化的那一刻起 , 中日之间的差距便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