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

杨六郎名延昭(即延景) , 本名杨延朗 , 并(bing 一声)州太原人 , 北宋名将 。 年轻时随父杨继业多次出征 , 常为先锋 , 镇守边关20余年 , 军纪严明 , 屡败契丹军 。 据史书记载:他儿子杨宗保、孙子杨文广 , 都是宋朝忠心报国的“杨家将” 。 宋仁宗时 , 杨文广被范仲淹擢用 , 后跟随狄青到南方 。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 , 到底是哪三关?// //

复建后的益津关

杨六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 甚至引出了不少演绎和传说 , 杨六郞镇守三关保家卫国 , 更是比肩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 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 雍熙三年 , 杨六郞随父北伐 , 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 , 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 , 战于朔州城下 , 不幸被流矢射穿胳膊 , 战斗愈勇 , 终于攻下朔州 。 其父死 , 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 。

按理说这河北怎么竟成了宋国边境了呢 , 这又引出一个由头 , 后唐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 间接造成了后世以农耕商业为主的宋国失去了燕山山脉的天险 , 长城也变成了契丹人的院墙 , 直接面对冲突的就是华北大平原 , 沃野千里 , 几无天险可据 , 所以这河北就成了前线 。 雍熙北伐之后 , 宋军就在燕山山脉往南百余里的华北大平原上筑关布防 , 主要镇守的三个关口 , 就是戏剧小说中常说的三关 , 哪三关呢?瓦桥关(今河北雄县) , 益津关(今河北霸州) , 淤口关(今河北霸州信安镇) , 修壕 , 挖地道 , 现今河北永清 , 雄县 , 北京房山境内已发现绵延数里的宋辽古栈道遗址 , 这古栈道就是运兵通道 , 可以神不知 , 鬼不觉的把兵运到敌人后方 , 给敌人以突袭 。 古栈道关关相连 , 看来河北的地道战早有历史传统啊 。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 , 到底是哪三关?// //

瓦桥关

熟悉地理的人可以发现 , 宋军为什么要选择这三处筑关布防呢 , 首先 , 幽州已经在契丹人的手中 , 河北西部的太行山脉量游牧民族的契丹人也无可奈何 , 往东走有白沟河 , 白洋淀 , 古代的水比现在大 , 骑马也费劲 , 再往东就是瓦桥关了 。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 , 到底是哪三关?// //

淤口关

一般来说 , 关隘一般都是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之地 , 比如两山中间的山谷 , 河北的这三关既无大山 , 也无大河 , 也成为关口 , 三关依次向东展开 , 相距各五十里左右 , 遥相呼应 , 最东面是淤口关 , 听这名字就能理解 , 就是淤泥河口之处 , 再往东就是湿地沼泽大海了 , 骑兵无法通过 , 古代的海岸线近 , 淤口关往东就是现在的天津 , 那时就是沼泽湿地海水所到之处 , 可以说 , 选择这三处地方是宋军无奈中的最优选择 , 用最少的兵力 , 投入 , 借助最有利的地形 , 达到巩固边境的目的 。 至今当地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六郞的传说 , 地名 , 风俗 , 霸州城内有一座六郎桥 , 霸州境内有一村叫牛百万 , 传说为杨六郞大摆牤牛阵处 , 霸州境内还有牤牛河等等 。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

杨六郞镇守的三关 , 到底是哪三关?// //

宋辽古栈道

杨六郞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 在与辽兵作战中 , 杨延昭威震边庭 , 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