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 , 两宋时期文人墨客对因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而由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贬为黄州太守的王禹偁的爱称 。

王禹偁(951—1001) , 字元之 , 北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 , 历任大理评事、右拾遗、右司谏、知制诰、大理事、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等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王禹偁

王禹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 他反对宋初的浮靡之风 , 提倡平易相互 。 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 。 所作诗文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揭露 。 他的文章和诗词曾得到宋太宗和宋真宗的高度评价 。 宋太宗赵光义曾对宰相张齐贤说:“王某文章独步当代 , 异日垂名不朽 。 ”宋真宗赵恒也曾当着王禹偁的面说:“卿聪明文章 , 在有唐不下韩(愈)、柳(宗元)之列 。 ”

王禹偁为官遇事敢言 , 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 一生得罪权贵无数 , 因此屡遭贬谪 , 曾大起大落三次 。 面对逆境 , 王禹偁始终刚正不阿 , 毫不苟且 , 常以“屈于身而不屈于道 , 虽百谪而何亏”来勉励自己 , 这就使他在政治上赢得了“良吏”、“直士”和“王黄州”的美称 。

王禹偁宦海生涯十八年 , 死于贬谪地蕲州 , 黄州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站 。

一、少年时代

王禹偁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 , 其父母以磨面治生 。 他在七八岁时就能吟诗作文 , 且为乡人熟知 。 王禹偁少有大志 , 深得宰相毕士安的器重 。 毕士安是在任济州从事时认识王禹偁的 , 那时王禹偁刚满九岁 。 毕士安久闻王禹偁少有诗名 , 便亲自到他家了解实情 。 待问其家庭现状之后 , 毕士安嘱王禹偁以“磨”为题作诗一首 , 以试其才 。 王禹偁稍加思索 , 随即吟曰:“但存心里正 , 无愁眼下迟 。 若人轻著力 , 便是转身时 。 ”毕士安听后 , 心中暗暗称奇 , 他不仅佩服王禹偁文思敏捷 , 更佩服眼前这个少儿有坦荡的胸怀、远大的抱负 。 毕士安激动得将王禹偁搂抱在怀中 , 并当场表态将王禹偁留在子弟中讲学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毕士安

又有一天 , 济州太守与同僚在一家酒楼上欢宴 。 酒过三巡 , 太守春风满面 , 以“鹦鹉能言争似凤”求对 , 遗憾的是 , 满座客人一时竟无人对出 。 酒后 , 毕士安将“鹦鹉能言争似凤”题在自己家中的屏风上 , 独自苦思冥想 。 王禹偁见状 , 在一旁提示毕士安说:“大人何不以‘蜘蛛虽巧不如蚕’对之 。 ”毕士安一听 , 连声称绝 。 继而叹曰:“经纶之才也!”于是 , 赠王禹偁衣冠 , 并亲切地呼他为“小弟” 。

二、宦海沉浮

(一)初黜商州

太平兴国八年(983) , 王禹偁得中进士 , 授官成武主簿 , 后徙知长洲县(今属江苏) , 改大理评事 。 在任期间 , 王禹偁常与同科进士、吴县县令罗处绝一起游山玩水 , 赋诗抒怀 。 其诗文一出口 , 即被时人争相传诵 。 此期间 , 王禹偁有感于赵宋王朝的建立和自己的功名事业 , 填了一首很有名气的词 , 这就是《点绛唇·感兴》 。 全词如下:

雨恨云愁 , 江南依旧称佳丽 。 水村渔市 , 一缕孤烟细 。 天际征鸿 , 遥以行如缀 。 平生事 , 此时凝睇 , 谁会凭栏意?

王禹偁一生留世的词仅此一首 , 词中即景抒怀 , 寄寓平生抱负 , 写得很有气魄 , 读来令人振奋 。 由于词自晚唐五代以来 , 多写男女艳情 , 生当北宋开国之初的王禹偁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词作 , 曾使当时词坛的高手瞠目 。 后人论及此事 , 说在北宋词坛上 , 最早开创新词风的应是王禹偁 。

端拱元年(988) , 宋太宗赵光义听说王禹偁颇有诗名 , 将其召试金銮宝殿 。 王禹偁赋诗立就 , 太宗大悦 , 将他升为右拾遗、直史馆 , 还破例赏赐他一条稀有犀带 。 当日 , 王禹偁献《端拱箴》以寓规讽 , 太宗欣然接受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宋太宗

当时 , 北方未宁 , 朝廷以边疆之事问计于群臣 , 王禹偁献《御戎十策》 , 陈述防御契丹之计 , 其中借两汉故事 , 劝谏太宗提倡修政重德 。

宋太宗认为王禹偁的建议有益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 在采纳了王禹偁建议之后 , 又将王禹偁升任为大理事 。

时隔不久 , 庐山妖尼道安诬告徐铉 。 案情大白之后 , 妖尼道安犯诬告罪 , 理当受到惩治 。 但由于朝廷有要人袒护 , 诏命不准严治道安 。 王禹偁不服旨意 , 再次上疏昭雪徐铉冤情 , 并毫不隐讳地揭发妖尼道安的各种罪行 , 结果得罪权贵 , 被执政者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 一年后 , 移知解州 。

(二)再黜滁州

端拱四年(991) , 王禹偁又被召拜左正言 , 宋太宗以其生性耿直刚不容物 , 特命宰相时常提醒他 。 不久 , 又直弘文馆 。 由于俸薪太低 , 不足以养家 , 王禹偁求补外郡 , 得知单州 , 赐钱三十万 。 但到郡仅十五日 , 王禹偁又被召为礼部员外郎 , 再知制诰 。

在此期间 , 夏州李继迁举兵反叛朝廷 , 太宗深以为患 。 就在关键时刻 , 王禹偁上疏陈述破李继迁之计 。 就王禹偁看来 , 李继迁可以不动刀兵令其自诛 , 但必须用计巧取 ,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李继迁的罪恶公诸于世 , 让蕃人汉人共知 , 然后悬重赏缉拿 , 使李继迁无藏身之地 。 王禹偁断言 , 其人只要不死 , 一定会被擒获 。 宋太宗采纳了王禹偁巧破李继迁之计 。 结果 , 潘罗支射死李继迁 , 夏州人归附朝廷 , 一切都如王禹偁所说 。 

至道元年(995) , 王禹偁被召入翰林为学士 , 知审官院 , 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 是时 , 凡诏命有不便之处 , 王禹偁必在朝堂上加以论奏 , 故以“刚直敢言”著称朝野上下 。

一天 , 王禹偁于行香所听到宰相张齐贤呼参知政事温仲舒为乡弟 , 二人的谈话粗俗鄙陋 , 王禹偁认为这既不符合宰相的身份 , 也有失人臣礼节 , 遂上书弹劾 , 张齐贤因此怀恨在心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张齐贤

时隔不久 , 张齐贤以王禹偁曾代亲家张咏写过奏章 , 而张咏又曾参与王禹偁草拟诏令一事 , 上书弹劾王禹偁 。 王禹偁听说后 , 在太宗面前自辩说:“臣苦心文学 , 缙绅莫不知 。 今齐贤以臣假手于人 , 是掩上之明 , 诬臣之非 , 罪也 。 ”太宗说:“卿平生著述几多 , 可进来 。 ” 王禹偁遂将平生所作诗文俱献 。

王禹偁献诗文之日正是炎夏之时 。 宋太宗于龙图阁御览王禹偁所献诗文 , 赞不绝口 , 爱难释手 。 他命王禹偁坐在自己身边 , 口中说:“今日暑甚 。 ”接着 , 又命黄门将自己所用的红绡金龙扇从御几上拿来递给王禹偁使用 。 王禹偁见太宗如此恩宠自己 , 恭敬地将金龙扇接过放在身边茶几上 , 起身再拜 。 太宗说:“便以赐卿 , 美今日献文事也 。 ”他日 , 宋太宗对张齐贤说:“王某文章独步当代 , 异日必垂名不朽 。 ” 王禹偁有诗句“琼林侍游宴 , 金口独褒扬”即咏此事 。

至道元年(995) , 孝章皇后病逝 。 根据旨意 , 执事者将其棺木葬到故燕国长公主的墓地旁 。 王禹偁认为孝章皇后曾母仪天下 , 当以国礼厚葬 , 后被人弹劾是谤讪圣上 , 被罢为工部郎中 , 知滁州 。

王禹偁在翰林时 , 曾为夏州李继迁草制 , 李继迁送五十匹马作为润笔 , 王禹偁认为这数倍于常的润笔不合乎朝廷事体 , 因此拒而不纳 , 一时传为美谈 。 及至滁州 , 闵人郑褒徒步来滁州拜谒 , 王禹偁爱其儒雅 , 便买了一匹马送给他 。 有人为陷害王禹偁 , 利用此事作文章 , 说他买马不给钱 , 上疏弹劾 。 所幸太宗深明大义 , 不为谗言所惑 。 当他看完奏章 , 态度鲜明地指出:“王禹偁他能拒纳李继迁的五十匹马 , 怎么会买一匹马而亏人钱呢?”因此 , 不予追究 。 不久 , 太宗又将其移知扬州 。

王禹偁在滁州任上 , 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 。 当他离开滁州时 , 老百姓留恋不舍 。 为了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这位有恩于滁州的太守 , 滁州人家绘其像以供瞻仰 。 到了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 , 大文学家欧阳修谪守滁州 , 在目睹王禹偁的肖像之后 , 感慨万分地题诗其下说:“偶然来继前贤迹 , 信矣皆如昔日言 。 诸县丰登少公事 , 一家饱暖荷君恩 。 想君风采犹如在 , 顾我文章不足论 。 名姓已光青史上 , 壁间容貌任尘昏 。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欧阳修

(三)三黜黄州

咸平元年(998) , 刚刚即位的宋真宗诏求直言 。 王禹偁上疏说了五件事 , 其一谨边防 , 通盟好;其二减冗兵 , 并冗吏;其三艰难选举 , 使入官不滥;其四沙汰僧民 , 使疲民无耗;其五亲大臣远小人 。 在疏中 , 王禹偁列举了大量史事 , 并逐一剖析其得失利害 。 在奏章的最后 , 王禹偁强调说:“臣愚又以为今之所急 , 在先议兵 , 使众寡得其宜 , 措置得其道 。 然后议吏 , 使清浊殊途 , 品流不杂 。 然后艰选举 , 以塞其源;禁僧民 , 以去其耗 , 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 。 ”奏章呈上后 , 宋真宗认为所论切中时弊 , 有益于朝廷 , 便将王禹偁召回 , 复知制诰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宋真宗

当年 , 王禹偁参与修纂《太祖实录》 , 因直书其事 , 与宰相张齐贤、李沆的意见相左 。 王禹偁认为张和李心存私念不秉公记事 , 便写诗讥讽二人 。 张齐贤嫉恨王禹偁非止一日 , 便借此机会上书弹劾 。 宋真宗惜才曾多次呵护 , 无奈张齐贤与李沆以多种罪名弹劾不止 , 真宗见势态已无法挽回 , 也只得伤感地对王禹偁说:“卿聪明文章 , 在有唐不下韩、柳之列 。 但刚不容物 , 人多诅卿 , 使朕难庇 。 ”就在当年除夕之日 , 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太守 。

三、情系黄州

大年三十受到贬谪 , 这种惩罚对任何人来说 , 都是难以接受的 , 更何况是无端被逐 。 王禹偁悲愤万分 , 他要讨个公道说法 , 自以为贬也得贬个明白 , 于是写诗斗胆疾呼:“未甘便葬江鱼腹 , 敢向台阶请罪名 。 ”

即将离开京城 , 王禹偁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仕途 , 感慨万千 , 于是作《三黜赋》抒怀:

一生几日 , 八年三黜 , 始贬商 , 于亲老且疾 , 儿未免乳 , 呱呱拥

树六百里之穷山 , 唯毒蛇与虤虎 , 历二稔而生还 , 幸举族而无苦 。 再

谪滁上 , 吾亲已丧 , 几筵未收 , 旅榇未葬 , 泣血就路 , 痛彼苍兮安仰 。

移郡印于沧海 , 信靡盬而鞅掌 , 旋号赴于国哀 , 亦事君而送往 。 叨四

入于掖垣 , 何宠禄之便蕃 。 今去齐安 , 发白目昏 。 吾子有孙 , 始笑未

言 。 去无骑乘 , 留无田园 。 羝羊触藩 , 老鹤乘轩 。 不我知者 , 犹谓乎

郎官贵而郡守尊也 。 于戏令尹无愠 , 吾之所师下惠不耻 , 吾其庶几卞

和之刖 , 吾乃完肌曹沫之败 , 吾非舆尸缄金之口 。 复白圭之诗细不宥

兮 , 过可补思而行兮 , 悔可追慕康侯之昼接兮 , 苟无所施 , 徒锡马而

胡为 。 效仲尼之日省兮 , 苟无所为 , 虽叹凤而奚悲夫 。 如是屈于身兮

不屈其道 , 任百谪而何亏 。 吾当守正直兮 , 佩仁义 , 期终身以行之 。

王禹偁在《三黜赋》末 , 态度鲜明地说自己“屈于身兮不屈其道 , 任百谪而何亏 。 吾当守正直兮 , 佩仁义 , 期终身以行之” , 为古来的君子津津乐道 , 并争相传唱仿效 。

咸平二年(999)闰三月二十七日 , 王禹偁抵达黄州 。 当日 , 按照惯例 , 作《黄州谢上表》 。 在表中 , 王禹偁毫不隐讳地写道:“盖行高于人 , 则人所忌;名出于众 , 则众所排 。 自古至今 , 鲜不如此 。 ”

王禹偁出守黄州之时 , 黄州“户不满一万 , 税钱止及六千” , 比起唐代已稍见衰微 , 但“黄州地连云梦 , 城倚大江” , 其山水壮丽 , 景色雅致 , 对于王禹偁来说 , 尚有可喜之处 。 王禹偁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他日渐爱上了黄州 , 也很快摆脱了初到黄州时的凄凉心境 , 他放浪黄州的名山大川 , 且随遇而安 。 这位文学大家曾在《齐安郡作》一诗中戏谑自己说:“忆昔西都看牡丹 , 稍无颜色便心阑 。 而今寂寞山城里 , 鼓子花开亦喜欢 。 ”

北宋初年 , 太祖赵匡胤鉴于“自五季乱离 , 各据城垒 , 豆分瓜剖七十余年”之弊 , 遂“令江淮诸郡毁城隍 , 收兵甲 , 撤武备” , 黄州城的军事设施因此随之撤除 , 到王禹偁谪守黄州之时 , 黄州城墙已是破烂不堪 。

咸平二年(999) , 王禹偁通过濮州盗贼夜入州城无法禁止一事 , 联想到滁州、扬州的类似景况 , 自忖“黄州城雉器甲 , 复不及滁、扬 , 万一水旱为灾 , 或盗贼窃发 , 仓卒之时欲抵御亦无所托” , 于是作《请修城垣疏》上奏朝廷 。 王禹偁在疏中明确地指出:“今江淮诸州 , 大患有三 , 城池堕圮 , 一也;兵仗不完 , 二也;军不复习 , 三也 。 濮州之兴 , 慢防可见 。 望陛下特纡宸断 , 许江淮诸郡 , 酌民户众寡 , 城池大小 , 并置守捉军士 , 多不过五百人 , 阅习弓剑 , 然后渐葺城壁 , 缮守甲胄 , 则郡国有御侮之备 , 长史免剽略之虞矣 。 ”

《请修城垣疏》奏上后 , 宋真宗认为言之有理 , 便采纳了王禹偁的意见 , 令在江淮诸郡推广逐渐恢复 。

王禹偁接到宋真宗的答复之后 , 在黄州率先动起手来 。

在修复城墙的同时 , 王禹偁将黄州历代留存的亭台楼阁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 , 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月波楼的修葺 。

月波楼始建于何代 , 史书语焉不详 。 王禹偁特别欣赏以“月波”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月波楼

作为楼名 , 待其修好 , 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诗以纪其事 , 其诗序曰﹕

“月波”之名 , 不知得于谁氏 。 《图经》故老皆无闻焉 。 因作诗一章 , 凡六百八十字 , 陷楼壁 , 庶使兹楼之名与诗不泯也 。

北宋时期的黄州 , 楠竹特多 , 大得象屋椽子 。 当地人盖房子喜欢将竹子破开去节 , 用来代替泥土烧制的瓦 , 一来价格便宜 , 二来少花人工 。

当年 , 王禹偁用楠竹在已毁的城墙西北角、与月波楼相近的地方建了两间小竹楼 。 站在楼上 , 远望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远近的山光水色 , 平视则好象舀得到江滩边的流水 。 每天办完公事 , 王禹偁就身披鹤氅 , 头戴华阳巾 , 焚香默坐或研读《周易》 。 有时邀二三同志 , 或下棋、或投壶、或弹琴、或吟诗 。

时值中秋佳节 , 皓月当空 , 王禹偁触景生情 , 就在这竹楼里写出了一篇很有名气的散文 , 这就是《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王禹偁在文中将竹楼所领略的独特风光和雅趣 , 用简洁而富有情韵的文笔描绘出来 , 借以与上流社会的豪华台阁相比 , 进而抒发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人格 。 其原文如下:

黄冈之地多竹 , 大者如椽 , 竹工破之 , 刳去其节 , 用代陶瓦 , 比屋皆然 。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 , 榛莽荒秽 , 因作小楼二间 , 与月波楼通 。 远吞山光 , 平挹江濑 , 幽阒辽夐 , 不可具状 。 夏宜急雨 , 有瀑布声;冬宜密雪 , 有碎玉声 。 宜鼓琴 , 琴调和畅;宜咏诗 , 诗韵清绝;宜围棋 , 子声丁丁然;宜投壶 , 矢声铮铮然 。 皆竹楼之所助也 。 公退之暇 , 披鹤氅衣 , 戴华阳巾 , 手持《周易》一卷 , 焚香默坐 , 销遣世虑 。 江山之外 , 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 , 送夕阳 , 迎素月 , 亦谪居之胜概也 。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 , 井干、丽谯华则华矣 ,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 , 非骚人之事 , 吾所不取 。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 ,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 丙申移广陵 , 丁酉又入西掖 ,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 己亥闰三月到郡 ,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 , 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 , 嗣而葺之 , 庶斯楼之不朽也 。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竹楼

楼以文传 , 本来十分简陋的二间小竹楼后来成为黄州赤壁一座极负成名的景物 , 也成为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 。

黄州有座文宣王庙 , 俗称文庙 , 庙里祭祀孔子先圣及历代十哲 。 庙有殿宇三间 , 由于年久失修 , 濒临倒塌 。 王禹偁初到黄州 , 觉得奇怪 , 问及黄州父老 , 得知此文庙不能修葺 , 修庙必起讼 。 王禹偁平素不信鬼神之事 , 尽管父老们列举了许多先例 , 其中还包括前任黄州太守国子虞为修文庙被罢官去职 , 但他仍认为纯属巧合 。 他使人将国子虞准备修葺文庙的木材清理出来 , 并请木工择日动工 。 动工之日 , 王禹偁还站在文庙孔子像前默祷说:“先师 , 倘若是凶 , 我也试试看 。 ”一个月后 , 文庙修葺成功 , 王禹偁又命人将孔子及前贤之像重新彩绘 , 殿宇因此焕然一新 。 王禹偁又请上都国学赞文 , 请从事曾硕书写后刊石缕版 , 置之神座 。 大功告成 , 王禹偁站在文庙前心中坦然 , 自以为为黄州教化的弘扬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 他觉得文庙能顺利地修葺成功 , 既可塞那些戏儒之口 , 又可刷先圣之耻 , 自己亦无愧于孔子门徒 。 当日 , 王禹偁作《黄州重修文宣王庙壁记》以彰其举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黄州文庙

咸平三年(1000)十月二十一日 , 王禹偁又为自己旧岁所作的无愠斋作记一篇 , 旨在警示后之来者 。 文中强调后世文人当以无愠斋作为娱宾之所 , 绝不可将其更改为庖厨厩库之用 。 《无愠斋记》全文如下:

古人三仕无喜色 , 三已之无愠色 。 某在先朝 , 自左司谏知制诰 , 左迁商州团练副使 , 又自翰林学士出知滁上 , 今天子即位 , 自尚书刑部郎中知制诰出守齐安 。 到郡之明年 , 作书斋于公署之西偏 , 因徵古义以‘无愠”为名 。 后之人治是郡者 , 公退之暇 , 当以琴书诗酒为娱宾之地 , 有余力则召高僧道士煮茶炼药可矣!若易吾斋为庖厨厩库者 , 非吾徒也 。 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记 。

四、撒手人寰

自王禹偁修葺文庙之后 , 黄州境内连续发生了几起异常事件 。 当年冬月 , 黄州长圻村二虎夜斗 , 其一气竭身亡 , 另一虎将其食掉一半 。 次年八月 , 黄州城郊群鸡夜鸣 , 长达一月之久 。 当年冬月 , 雷声暴作 , 奇寒无比 。 这些奇异的现象连续出现 , 使得黄州人心惶惶 , 王禹偁也坐立不安 。 一向不信鬼神的王禹偁六神无主 , 不得不在黄州城内设醮拜神 , 谢罪消灾 。 同时 , 王禹偁上疏自劾 , 并恳请朝廷司天监解释原因 。 结果 , 司天监认为这是守土者的过失引起了上天的震怒 , 也是上天对守土者的警告和处罚 , 作为守土者应引咎自责 。

司天监的论断 , 使素以治国安民为己任的王禹偁心理受到沉重打击 , 本来身体就很虚弱的王禹偁一下子精神崩溃了 , 以致卧床难起 。 他常在梦中见到鬼神索命 , 自以为阳寿不会太久 , 便抱着有愧于黄州父老的想法 , 在病中上疏恳请皇上将自己降职去任 。 宋真宗怜其才顺其意 , 就将他左迁为蕲州刺史 。

王禹偁接到圣旨后 , 在病榻上表称谢说:“宣室鬼神之时 , 不忘生还;茂林封禅之书 , 止期后身 。 ”由于语言阴森凄惨 , 以致宋真宗观后惊呼:“噫!元之其亡乎?”果然 , 王禹偁到蕲州上任不足一月 , 终因病体沉疴医治无效而离开人间 , 年仅四十八岁 。

五、名光青史

王禹偁辞世八十年后 ,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 他在《韩魏公黄州诗》后题跋说:“元之自黄迁蕲州 , 没于蕲 , 然世之称元之者 , 必曰‘黄州’ , 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 。 ’”

王禹偁一生著述颇丰 , 生前曾自次其诗文三十卷 , 以《易》筮之 , 得乾之小畜 , 因以名《小畜集》 。 南宋人沈虞卿在《小畜集序》中说:“内翰王公以文章道义被遇太宗皇帝 , 视草北门 , 代言西掖 , 眷优接隆 , 声望最重 , 咸谓咫尺黄阁矣 。 偶坐事左迁 , 咸平初来于齐安 。 在郡政化浮洽 , 容与暇景 , 作竹楼、无愠斋、睡足轩以玩意 , 邦人沐浴恩惠 , 为绘像立祠 , 东坡居士尝亲拜其下 。 历岁滋久 , 经涉兵盗 , 无一存者 , 风范歇绝 , 音徽眇然 , 良可太息 。 ”黄阁 , 指代宰相 。 左迁 , 贬谪 。


“王黄州”垂名不朽

“王黄州”垂名不朽// //

小畜集

《宋史》本传说:“禹偁词学敏赡 , 遇事敢言 , 喜臧否人物 , 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 尝云‘吾若生元和时 , 从事于李绛、崔群间 , 斯无愧矣 。 ’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 , 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 , 故屡见摈斥 。 所与游 , 必儒雅 , 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 如孙何、丁谓辈多游其门 。 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议》十卷 , 诗三卷 。 ”

王禹偁享年不足五十 , 但宋太宗赵光义的预言成真:“王某文章独步当代 , 异日垂名不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