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除了人物画、山水画备受推崇之外 , 关山月画的“梅花”可谓“誉满天下”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中国古代其实对梅花是有定义的 , 它更多是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 , 有孤傲、清高 , 不随波逐流的寓意在里头 , 所以传统画梅花的常常画得比较冷清、寂静 , 而且枝丫上的梅花不多 , 零星点点;但关老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入进来 , 以其霸悍雄健的笔墨语言 , 一改古人梅花遗意 , 创造出奇崛峥嵘、勃勃生机的梅花形象 , 形成一种极为有力的视觉感受 。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说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所以 , 在《报春图》、在《俏不争春》中 , 我们可以看到关山月笔下的梅花 , 它们完全没有了冷清的意味 , 他们一片片绚烂地绽放 , 如同血一般浓烈鲜艳 , 生机勃勃地拥抱着即将到来的春天 。 而在众多传统花鸟题材中 , 选择梅花这一形象寄托心绪 , 推陈出新 , 对关山月来说 , 并非偶然 。

“树有根、水有源 。 我喜欢画梅 , 说起来 , 也是有其根源的 , 根源早就萌植于童年生活之中 , 包括传统观念的支配、客观环境的影响 , 还有就是纯朴的童稚之心在模仿行动的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兴趣在起作用 。 ”关山月在《关于画梅》一文中回忆道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1973年10月关山月在北京创作《俏不争春》

后来 , 关山月随父亲到织镇小学读书 , 学校附近有座古庙叫做普济堂 , 院前就有一林老梅 。 这数十棵老梅虽然没有家后园的古梅长得高 , 但“老”得很神奇 , 每到花开时候 , 关山月就跟随父亲和老师们去赏梅 。 他们边观赏梅花 , 边吟唱咏梅的诗句 , 也从此引起了关山月画梅的兴趣 , 或临摹、或写生 , “就只恨自己没有本事把梅花的清香画出来”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大地回春 1979年 95 . 7×176 . 9 cm 纸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爱梅的种子已经种在了心里 , 在后来的人生中 , 不论是在江浙、四川还是广东 , 关山月总爱去有梅的地方转一转 , “梅愈老则愈奇、愈古则愈神;动如蛟龙出海 , 静如卧虎伏地 , 不论或俯或仰作前、后、左、右面面观 , 都使人觉得美妙神奇……梅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 老病梅往往长出茁壮的新苗;甚或已枯朽的古梅也会再得生机而重新萌芽发花 。 ”

在关山月眼中 , 梅花已不是一种美的、观赏的物象 , 它已超脱出本来的形体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象征 ,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 , 它的不畏寒雪、老而出新、冷清高洁都是关山月倾慕、追随的品质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飞雪迎春到 1962年 249×284cm 纸本设色 私人藏

但关山月又不愿“为画梅而画梅” , 传统文人画中 , 画梅佳作不少 , 各家各派的风格极其丰富多彩 。 可以说 , 画梅在诗、书、画融为一体的中国文人画中 , 是最为普遍也成就最高的 。 那么 , 时至今日 , “梅花”依然还该那么阐释吗?当时代的巨变已经打破过去的藩篱时 , 画梅是否也应焕发“新机”?关山月认为 , 画家的思想感情更应随新时代而有所变化 , 这其中有个“继往开来”的问题 , 亦即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迎春图 1974年 210 . 5×371 cm 纸本设色 私人藏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冷月墨凝香 68x136cm 1987年关山月美术馆藏

“关山月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他的人物画已经名满天下了 , 但经过了特殊的历史时期 , 关老和同时代的很多画家都处于一个窘境 , 他们很难面对当时的现实 , 所以当恢复全国美展之后 , 他的一幅梅花作品《俏不争春》一举成名 , 让人们看到了花鸟画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作为 , 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 , 将毛诗作和花鸟画结合的一种特别的方法 , 所他的这幅作品影响了很多人 。 ”陈履生对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梅花雪里见精神 1993年 53×137cm 纸本设色 私人藏

80年代以后 , 关山月所画的梅花进入了一种圆融化境 , 他变得更加挥洒自如 , 将个人笔墨气质和作为山水画家的视野 , 融入梅花的创作之中 。 他以迅雷奔骤的取势和狞厉恣肆的笔法 , 画出了一个饱经苍桑的中国艺术家胸中的郁勃之气 。 他乐于选择墨梅 , 但不再拘于朱砂为花、焦墨作干那种在视觉上两极反差强烈的形式;而更强调用笔、用墨的力度和层次 , 使其画梅在视觉和节奏感上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变化 。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

三友迎春图 1995年 140 cm×245 cm 纸本设色 关山月美术馆藏


“画梅须同梅性情,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画梅须同梅性情 , 写梅须具梅骨气”——关山月画笔下的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