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尼采: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灵魂
"疯子“尼采: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灵魂// //
《尼采自传》译者序
"疯子“尼采: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灵魂// //
(挪威艺术家理查德·蒙克为尼采所为肖像)
这伟大底思想家 , 颇识一切法虚妄 , 空无所有;也意识地或不意识地体会着不生不灭义;却在空茫无际里 , 将世界、历史、人类、权威、需要 , 碎为微尘;因大超悟 (Theoria), 孤往 , 绝诣 , 独自沉酣于无上底寂寞中 , 以庄矜底法度统驭着整个底生活 , 思想之动静 , 使圆者中规 , 方者中矩 , 因而不断地发表他的著述 , 如江河之奔赴 , 以涤荡以扫荡以灌溉以滋润全人类之思想 , 凡二十年 。
虽然尼采归功于长期底疾病 , 疾病给他深思的机会 , 其思想之成就 , 是由于于高深艺术的了解与理性主义的养成 。 ——如幻如化 , 这哲人怀想着过去希腊文化的优美 , 不满意于当时德国文化情形 , 因此憧憬着将来 , 寄所有的希望于将来的人类 。 因为寂寞 , 那种灵魂上的辛劳 , 所以悲哀 , 感到痛苦 , 然也自知其生命上的事业并非没有结果 , 劳苦非徒然 , 所以仍然有其著作的和谐、喜悦 。
于是辨别着善恶的分际 , 和主与奴之伦理 , 将传统底伦理推翻;攻击着欧洲的阴柔主义 , 德国文化的野蛮 , 基督教之荒谬;思索出超人 , 以“力”为一切的解释 , 远之假借希腊狄阿立修斯 , 更远假借波斯教主苏鲁支之名 , 以诗情之浩瀚 , 现示出一种生命的典型 , 他的希望 , 亦即整个底悲苦与欣愉的寄托 。
"疯子“尼采: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灵魂// //
世间各种伟大的思想家大抵如此的 , 有着同样的根原 , 区分在表现的强弱而已 。 大概东方的人生观着重归真返朴 , 虽然经过精神上绝大底苦工 , 然而寂灭了 。 犹之浑金璞玉 。 反之 , 必将“自我”整个儿发表 , 更雕琢 , 更锻炼 , 是西方的人生观 。 然无论东西方的哲人 , 无论那一种磅礴、激荡、飞扬、悲剧底典型 , 不见有这么浩大而又深微 , 发皇而又沉着 , 自由而又拘谨 , 和平而又勇武 , 懵梦而又炯然的表现 , 这么强烈 , 这么纯洁 , 这么崇高!而不碍其为一个雍容儒雅的人 , 蔼然翛然的态度 。 其文才也许有极大底关系吧 , 尼采是一个非常会写文章的人 , 文章家 。
我们很难知道尼采的影响将流布多少远 , 他的世界是否出现于将来 , 何者将成为达到他的世界的桥梁 。 但地球永远地转下去 , 进化底或突变的超人也许有一日将必出现吧 。 观其二十年中的著述(始于一八六九 , 迄一八八八) , 支配着欧洲思想界 , 间接造成现代社会局面 , 其事不诬 。 目前这一部书 , 成于他绝笔之年 , 是他的生命之回光一道极澄明底返照 , 显示着全部思想的纲领 , 映现其各种著作之成因 。
"疯子“尼采:我祈祷我的高傲陪伴我的灵魂// //
耶且 , 诃摩 , ECCE HOMO, 原是披那妥斯指耶稣而说的一句拉丁语:看哪 , 那么一个人!是提出狄阿立修斯的典型与耶稣对立而作的 。 “那么一个人”是说明他自己 , 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自序”约略相同 。 所标举的诸书至今还没有中文译本 , 也许读者感觉困难吧 , 但这些书是必为国之思想界所需要的 。 也希望有在此致力的人 。
读者选择书本 , 书本也选择读者的;尼采目为一种幸福 , 一种优先权 , 能为某著作的欣赏者 。 译者自伤文字之功力欠深 , 冥茫中也许不无误译 。 好的字画是不能摹写的 , 无论怎样精审 , 传神 , 最高度下真迹一等 , 何况以一种绝不相侔的文字 , 翻译一异国伟大底哲人的思想、内心和生活的纪录?原著文辞之滂沛 , 意态之丰饶 , 往往使译者叹息 。 然为求不负著者和读者起见 , 竭力保存原作的风姿;所以句子每每倒装 , 或冗长 , 或晦涩 。 又凡遇原文字句太激昂的地方 , 直达反有伤本意 , 则稍与曲折一点 , 这是译者自知的错过 。 ——凡此 , 皆欲诉之于此书所选出的读者们 , 稍耐心地读 , 严格地加之批评和指正 。
第一个介绍尼采的名字到中国的 , 似乎是王国维先生 。 其后有鲁迅先生 , 译过一部分《苏鲁支》 , 登在《新潮》上 。 其后有郭开贞先生 , 译过一本《察拉图斯屈纳》 , 即《苏鲁支》四部之一 。 外此则很寂寥 。
读者们也许顺着这部著作所举的书名 , 在英 , 法 , 日 , 各种文字中 , 能够寻读 , 翻译吧 。 留着这种愿望 , 深切地期待现代中国青年 。
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