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 王 奔 彘

国人暴动 , 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道路以目、厉王奔彘 , 是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 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 。

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 , 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 , 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

中文名

国人暴动

别 称

彘之乱、国人起义

发生时间

公元前841年 [2]

发生地点

西周都城镐京

事件结果

周厉王出逃于彘 , 周公召公理政


厉 王 奔 彘

厉 王 奔 彘// //

背景

政治

周懿王死后 , 他的叔叔 , 也就是共王的弟弟辟即王位 , 是为孝王 。 孝王死后 , 懿王的太子燮在诸侯们的帮助下 , 又重新夺回了王位 , 是为夷王 。 这两次不正常的王位继承 , 反映统治阶级对最高权力争夺的公开化 , 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礼制规范也遭到破坏 , 周王对臣下的滥用权力的事件不断发生 , 密康公因为没有将三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献给共王 , 一年后即遭灭国之灾 , 由于夷王是依靠诸侯的力量才夺回王位 , 他的权力和威严受到伤害 , 地位动摇 。 此时的周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已经非常尖锐 。

经济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 , 将大块的田地分割成九块 , 排成“井”字形 。 中央一块田地由大家合耕 , 收获归国家所有 , 为公田;其余八块收获物归各家所有 , 为私田 。 井田制下受田的人 , 平时向授予者交纳贡赋 , 战时有服兵役的义务 。 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 有权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贵族和庶民取得贡赋 , 有权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

西周行使取得贡赋权的方法有两种 , 其一 , 庶民助耕公田;其二 , 诸侯采邑主朝觐贡献 。 到周夷王时 , 已有诸侯不朝 。 同时 , 随着私田的不断开发 , 使西周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坏 。 国人不断依靠从山林湖泽捕鱼、打猎营利 , 这都对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

社会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 , 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 到周昭王、周穆王时期 , 由于贵族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 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 , 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 也在城中与一般平民杂处 , 成为“国人”的组成部分 。 另外 , 在“国人”中还有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 。

在周代 , 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 , 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 , 城内称“国人” , 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 。

原因

周夷王死后 , 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 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 , 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 , 实行“专利”政策 , 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 , 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 , 怨声载道 。 大臣召穆公(又称召(音shào)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 , 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 , 禁止国人谈论国事 , 违者杀戮 。

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 , 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 。 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 , 也不敢交谈招呼 , 只用眼色示意一下 , 然后匆匆地走开 , 这就是“道路以目” 。 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 。 对召穆公说:“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 , 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

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这样堵住人们的嘴 , 就像堵住了一条河 。 河一旦决口 , 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 , 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 , 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 。 “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


厉 王 奔 彘

厉 王 奔 彘// //

过程

公元前841年 , 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 , 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 , 手持棍棒、农具 , 围攻王宫 , 要杀周厉王 。 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 。 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 , 国人就是兵 , 兵就是国人 。 国人都暴动了 , 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 , 沿渭水河岸 , 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 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

国人攻进王宫 , 没有找到周厉王 , 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 。 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 , 国人围住召穆公家 , 要召穆公交出太子 , 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 , 《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 , 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 , 纷纷离去 。 此时宗周无主 , 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 , 暂时代理政事 , 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 。 这种政体 , 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 。 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 关于“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 两者相比 , “共和行政”说较胜 。

结果

国人暴动后 , 周厉王已无法回到镐京 , 太子静也不能马上继位为王 。 在这种形势下 , 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 , 并改称年号为“共和” , 史称:“周召共和” 。

影响

《史记》记载 ,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开始记年记事 , 因此发生“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共和行政”的这一年 , 被视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

由于周朝是一个由原始部落步入文明社会不久的早期国家 , 由氏族成员转化而成的国人 , 是维持周朝统治稳定的主要力量 , 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 , 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 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 , 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 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 , 但周宣王之后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


厉 王 奔 彘

厉 王 奔 彘// //

争议

国人暴动的性质 , 史家作了不同的认定 , 或认为是平民起义 , 或认为是工商业者起义 , 众说纷纭 , “平民”一词源于古希腊 , 时称自由民中的非特权阶层为平民 。 在中国先秦史籍中 , 不见“平民”一词 , 而“国人”一词习见 。 《周礼·泉府》云:“国人郊人其有司” , 贾公彦疏:“国人者 , 谓住在国城之内 , 即六乡之民也 。 ”可见 , “国人”乃谓国都里面的人们 , 而非广大的民众 。 其性质也能算成国都里面的民众反抗暴政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