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就在韩信受封齐王之时 , 一名使者从前线荥阳出发 , 打马向北急驰 , 奔赴千里之外的齐国都城临淄 。

他叫武涉 , 是项羽派出的使者 。 望着武涉远去的背影 , 项羽怅然若失 。 项羽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 , 一生大小七十余战 , 从无败绩 , 亦未曾有人能令他心生寒意 。 但是现在 , 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迅速崛起的对手:韩信 。 龙且是他最看重的一员猛将 , 齐国有近三十万大军 , 是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 然而 , 韩信仅凭借着自己匆忙训练出来的十万大军 ,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 , 横扫北方齐国 , 兵锋直逼楚都彭城!这个人究竟有什么魔力 , 竟然可以让自己的二十万楚军主力死的死 , 降的降 , 逃的逃 , 转瞬之间 , 化为乌有?眼下 , 项羽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已被韩信击溃 , 他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 , 兵源也几近枯竭 , 而汉兵则越打越多 , 已经在数量上对自己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 , 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

项羽是最不屑于纵横之术的 , 在他看来 , 游说只是卑鄙的政治手段而已 。 可眼下 , 即使骄傲如项羽 , 也要向现实低头 , 他不得不派人去说服韩信 , 让他成为自己的盟友 , 给自己缓解一些压力 。

公元前203年二月 , 韩信迎来了项羽的使者武涉 。

武涉是盱眙(位于今江苏西部)人 , 离韩信的故乡淮阴只有百里 , 两人也算半个老乡 。 一见面 , 武涉就拉着韩信聊起家乡旧事 , 回忆当年在项羽帐下一起共事的场景 。 韩信也是个念旧之人 , 他想起自己在淮阴的落魄遭遇 , 心中没来由一阵感伤 。

两人寒暄一阵 , 武涉开始步入正题 , 他首先列举了刘邦的两个缺点 。

第一 , 刘邦胃口很大 , 贪得无厌 。 当初各路诸侯鮸力攻秦 , 秦朝灭亡后大家论功行赏 , 刘邦被封汉王 , 坐拥巴蜀及汉中之地 。 可他仍不满足 , 还要重出三秦 , 出关与项王死磕 , 这是摆明了不独吞天下誓不罢休啊!

第二 , 刘邦不值得韩信任 。

汉王曾多次落到项羽的手里 , 项羽心软 , 才给了他一条生路 。 然而 , 汉王一脱离危险 , 立刻违背约定攻击项王 。 足下自以为和汉王情谊深厚 , 替他东征西讨 , 到头来一定会被他所擒的 。

韩信静地听着武涉发言 , 若有所思 。 武涉见韩信毫无反应 , 继续说道:“您自以为与汉王交情深厚 , 供其驱策 , 却不知道您能有今日 , 全是因为项王还在 。 眼下刘、项二王相争 , 胜负完全取决于您 , 您帮助汉王则汉王胜 , 帮助项王则项王胜 。 但是您要知道 , 如果项王被消灭 , 下一个要消灭的就轮到您了 。 您曾经在项王手下任职 , 与项王有交情 , 为何不反汉联楚 , 三分天下呢?您是聪明睿智的人 , 难道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武涉的口才没话说 , 他站在韩信的立场上 , 已经将局势分析得相当透彻 。 假如韩信稍微有点政治野心 , 楚汉争霸就变成了汉、楚、齐的三国演义了 。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 , 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

可是 , 面对武涉提议 , 韩信说:不!他不接受 。 为什么?韩信前半生贫穷落魄 , 他最恨别人看不起自己 。 他对武涉说道:“先生之言 , 听起来颇有道理 , 然信不能受 。 昔日我在项王手下做事 , 官不过郎中 , 爵不过执戟 , 言不听 , 计不从 , 故背楚而归汉 。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 , 予我数万众 , 解衣我 , 推食我 , 言听计用 , 故吾得以至于此 。 汉王信任我 , 待我恩重如山 , 我岂能背叛他?我就算是死 , 也不会有负于汉王 , 烦请先生为我深谢项王 。 ”

这句话看似很决绝 , 但其中似乎也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伤感 。 韩信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 , 他念念于刘邦曾经给他的温暖 , 始终无法做出违背自己意志的决定 。

武涉见韩信心意已决 , 明白此行目的绝无实现的可能 , 只好告辞 。 武涉前脚刚离开齐国 , 谋士蒯通又上场了 。 蒯通不仅是一个纵横家 , 他还懂得阴阳之术 。 一见面 , 蒯通先开口了:

“在下曾经学过相面之术 。 ”韩信颇感兴趣 , 问道:“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通道:“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 , 忧愁喜悦见于脸上 , 成败得失在于决断 。 以此三点相人 , 万无一失 。 ”“先生看我的相如何?”蒯通端详韩信许久 , 欲言又止:“希望随从暂时回避一下 。 ”“都退下吧 。 ”

待身边的人都退下后 , 蒯通这才说道:“看您的面相 , 位不过封侯 , 而且有鸟尽弓藏之险;但看您的背相 , 真是贵不可言 。 ”蒯通这段话是一语双关 , 所谓“背”就是后背 , 除此之外还有“背叛”之意 。 傻子都听得出来 , 蒯通这是要告诉韩信 , 如果你还跟着刘邦混 , 将来一定会被他收拾 , 只有叛汉自立 , 才是唯一的出路 。 韩信听后 , 没有半点激动 , 问道:“此话怎讲?”“当初秦失其鹿 , 天下共逐之 , 英雄豪杰振臂一呼 , 天下之士争相响应 。

当时百姓所忧虑的 , 是何时能推翻暴秦 。 岂料秦亡之后 , 楚汉相争 , 无辜百姓饱受牵连 , 父子手足暴死荒野 , 黎民苍生又陷入了一场浩劫 。 ”

韩信默然无语 。

“楚人起兵彭城 , 转战四方 , 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天下 , 然而京索之战过后 , 却被困在京县与索县之间无法前进一步 , 算来已有三年 。 汉王在巩县、洛阳一带设防 , 凭借雄关险隘与楚军一日数战 , 然而兵锋顿挫 , 久战无功 , 粮仓将竭 , 民怨沸腾 。 依在下看来 , 这非常之乱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平息 。 ”

看着韩信陷入沉思 , 蒯通继续说道:

“如今 , 汉王与项王的命运都握在您手里 , 您助汉则汉王胜 , 助楚则项王胜 。 更何况 , 您才智过人 , 又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 统领燕赵 , 牵制着项刘两家的后方 , 如果能听我的意见 , 据齐自立 , 制止楚汉之争 , 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 天下百姓都会感念您的恩德 。 然后您可以分割大国的领土 , 用来分封诸侯 , 诸侯得到好处 , 就会听命于齐 , 前来朝拜您 。 天予不取 , 反受其咎 , 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 。 ”

韩信听后 , 表情顿然严肃起来:“汉王待我有如手足 , 让我乘坐他的马车 , 穿他的衣服 , 吃他的饭菜 。 我听说 , 乘人之车要共患难 , 穿人衣服要为其分忧 , 吃人的饭要为他献身 。 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叛义气呢?”

蒯通冷笑:“大王自以为汉王对您很好 , 以此可以建立万世功业 , 但是在下以为您的想法是错的 。 请问大王 , 如果从朋友的角度来说 , 你和汉王有张耳及陈馀的关系铁吗?”

韩信:“当然没有 , 张耳和陈馀可是结拜的生死兄弟 。 ”蒯通:“这就对了 , 张耳和陈馀贵有生死之盟 , 后来却反目成仇 , 不共戴天 。 为何?因为人贪得无厌且人心难测 。 范蠡和文种当初辅佐越王勾践称霸 , 到头来却一个逃亡 , 一个被杀 。 以交情而论 , 您和汉王比不上张耳和陈馀;以忠义而言 , 您和汉王比不上文种、范蠡和越王勾践 。 且臣闻:功盖天下者身危 , 勇略震主者不赏 。 如今大王涉西河 , 虏魏王 , 擒夏说 , 引兵下井陉 , 诛成安君 , 徇赵 , 胁燕 , 定齐 , 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 , 东杀龙且 , 西向以报 , 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 , 而略不世出者也 。 足下危矣!”

讲完这些话 , 蒯通盯着韩信 , 该说的他已经说了 , 下面就要看韩信如何抉择了 。

韩信低头饮酒 , 不发一言 。

人生有些事 , 错过一时 , 就错过一世 , 现在就是韩信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

过了好久 , 韩信才抬起头来 , 对蒯通敷衍道:“先生先回去休息吧 , 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 。 ”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韩信蒙冤致死吗?从项羽使者跟他谈的那一番话 , 他的命运就注定了// //

蒯通一声长叹 , 黯然不言 , 转身退出大帐 。 他知道韩信心意已决 , 不会背叛刘邦 , 他很清楚韩信若不背汉 , 将来定有横祸 , 与其给韩信陪葬 , 不如趁早离开……

常言道:狡兔死 , 走狗烹;敌国破 , 谋臣亡 。 韩信不是不懂这个道理 , 只是他过于感情用事 , 自以为有功于刘邦 , 肯定不会遭到刘邦的秋后算账 , 在该做出决断的时候犹豫不决 , 错失了大好机遇 。

为什么说韩信走错了一步棋?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 , 刘邦一统天下后 , 韩信马上被贬为淮阴侯 , 之后被诬蔑谋反处死 , 死前叹息说:“我真后悔没听蒯通的话 。 ”

本文节选自《人心至上:刘邦》 , 京东满100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