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公元前203年 , 韩信在消灭了项羽派龙且所率救齐的20万楚军后 , 也使整个齐国逐渐平定下来 。

于是 , 他派人向汉王刘邦提出了对齐地如何进行后续管理的建议 。

此事在《史记》的《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里都有记载 。

但韩信的这次讨封齐王并非是恃功要官 , 却被刘邦误解了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

《高祖本纪》原文:韩信已破齐 , 使人言曰:“齐边楚 , 权轻 , 不为假王 , 恐不能安齐 。 ”汉王欲攻之 。 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 , 使自为守 。 ”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

这段话的意思是 , 韩信打垮了齐国后 , 派人对汉王说:“齐、楚两国毗邻 , 应暂时任命一位代理齐王(假 , 代理) 。 如果管理者权力太小 , 恐怕不能安定齐地 。 ”汉王听了很生气 , 甚至想要去攻打韩信 。 张良劝道:“不如就此直接封韩信为齐王 , 让他来完成守护齐地的任务 。 ”汉王也别无他法 , 便派张良带着印绶去齐地封立韩信为王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

《淮阴侯列传》原文:汉四年 , 遂皆降平齐 。 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 , 反覆之国也 , 南边楚 , 不为假王以镇之 , 其势不定 。 原为假王便 。 ”当是时 , 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 , 韩信使者至 , 发书 , 汉王大怒 , 骂曰:“吾困於此 , 旦暮望若来佐我 , 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 , 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 , 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 , 善遇之 , 使自为守 。 不然 , 变生 。 ”汉王亦悟 , 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 , 即为真王耳 , 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 ,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

很明显 , 《淮阴侯列传》的记述更为详尽:

一是增述了韩信的意愿 。 “原为假王便” , 表示自己可以代理齐王 , 暂时替汉王管理齐地 。

二是透露了刘邦的处境 。 “吾困於此 , 旦暮望若来佐我 , 乃欲自立为王!”我被围困在此 , 日夜盼你来帮助我 , 你却想自立为王!这句话说明 , 刘邦此时的处境和心情都很糟糕 。

三是交代了张、陈劝阻方式 。 “蹑汉王足 , 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 , 宁能禁信之王乎?”他们偷偷踩刘邦脚 , 耳语刘邦:目前汉军处境不利 , 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

四是说明了张、陈的建议 。 “不如因而立 , 善遇之 , 使自为守” 。 即应该趁机册立韩信为王 , 并要善待他 , 让他镇守齐国 。

五是警示了慢待韩信的后果 。 “不然 , 变生” , 提醒刘邦 , 如果处理不好 , 可能会发生变乱 。

六是描绘了刘邦的应变能力 。 正骂着 , “汉王亦悟 , 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 , 即为真王耳 , 何以假为!”大丈夫都已平定诸侯 , 要做就做真王 , 何必还做个代理王呢?

七是征调了韩信手下兵马 。 “徵其兵击楚” , 是刘邦第二次把韩信变成了“光杆司令” 。

《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对这件事的记述都比较简略 , 但并无矛盾之处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

《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对韩信讨封这件事的记述比较简略 , 但并无矛盾之处 。

纵观《史记》中关于韩信讨封齐王的4处记载 , 丝毫看不出他有依仗自己功高不二而“跑官要官”的意思 。

他消灭魏豹后 , 直接将魏地变为汉国的河东郡 。

他拿下赵国后 , 申请汉王封张耳为赵王 , 后来张耳和刘邦成为亲家 。

他平定齐国后 , 感到这里与楚国边界相接 , 觉得“不为假王以镇之 , 其势不定” , 完全是为君王分忧的想法和做法 。

按照韩信的睿智、才华、能力、志向 , 他不可能在天下未定时就将自己绑在一个诸侯王的位子上 。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埋下祸根!

韩信之四:讨封齐王是“跑官要官”么?为什么被刘邦误解 , 埋下祸根!// //

韩信讨封为何会惹得刘邦怒骂呢?至少有4条原因: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老板会喜欢下属自己邀功请赏 。 本来该给你 , 甚至比你打算要的还多 , 但是你一旦自己张口讨要 , 麻烦就来了 。 讨人生厌 , 这是其一 。

刘邦和项羽的楚汉战争处于对峙阶段 , 且已旷日持久 , 刘邦正值心情焦灼忧虑之际 。 时机不当 , 这是其二 。

韩信武力伐齐 , 郦食其葬身汤锅 , 使刘邦损失了一员堪当10万雄兵的名嘴 。 心有怨恨 , 这是其三 。

当时刘邦还不知道项羽派武涉劝降韩信 , 蒯通出主意诱导韩信独立 , 所以不懂得韩信怀有赤诚的感恩之心 。 误会错怪 , 这是其四 。

这些疙瘩不解开 , 必然埋下祸根 。 刘邦称帝后对韩信的徙封、疑叛、降封 , 就都不足为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