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捐建哥大汉学系的Dean Lung(“丁龙”)雇主卡朋蒂埃 , 于1916年立下遗嘱 , 把绝大多数遗产捐献给教育、慈善机构 , 他的巨额财产来自在加州的巧取豪夺 。 晚年 , 他从“奸商”转变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种族平等、性别平等的慈善家 , 其转变的契机仍不清晰 , 有待新史料的发现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卡朋蒂埃(李冰 翻拍)

家世与发迹经过

贺拉斯?卡朋蒂埃(1824-1918 , 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 , 出生于纽约州萨拉托加县的普罗维登斯 , 原姓氏为Carpenter(木匠) , 他和三个兄弟都改为带欧陆色彩的Carpentier 。 卡朋蒂埃的财产高峰期可能达到2000万美元 , 按当时标准可称大富豪 , 其生平长期以来都笼罩在迷雾之中 , 当是本人有意掩盖所致 。

央视新闻评论部拍摄“丁龙”团队 , 近期在奥克兰图书馆拍摄到一套资料集 , 由《奥克兰先驱报》编辑蒙蒂格尔(Frederick J. Monteagle)于1982-83年间用十分专业的方法搜集得来 , 内含档案、书信、当事人回忆、旧报刊、照片等 。 感谢李冰、谭学斌的友情协助 , 笔者得以读到蒙蒂格尔资料集 , 辅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英文报纸 , 足可勾勒出卡氏的大致生平 。

一般都说卡朋蒂埃父亲是个鞋匠 , 但萨拉托加县的一些居民则认为其父是自耕农(farmer) , 祖父从马萨诸塞州迁来 , 曾当过县议员 , 有太平绅士头衔 。 贺拉斯?卡朋蒂埃自幼聪颖 , 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 , 1848年毕业时 , 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全级作告别致词 , 就在这一年 , 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 。 次年 , 卡朋蒂埃乘船绕过合恩角来到加州 。

在湾区 , 他结识了两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爱迪逊?亚当斯、安德鲁?蒙恩 , 结成“三剑客”(Trio) , 相互提携共同逐利 。 他在旧金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 住处则放在奥克兰 , 当时还叫Contra Costa , 奥克兰(Oakland)是他1954年所命名 。 “三剑客”利用知识优势与权力 , 采用巧取豪夺手段 , 很快都拥有大量土地 。

这一带的土地本由西班牙授予其子民 。 1848年 , 墨西哥出让加州给美国 , 出现了可以上下其手的空间 。 据受害人佩拉尔塔提交的证词 , 他原是本地最大地主 , 虔诚的天主教徒 , 不懂英语 , 卡朋蒂埃能说一口动听的西班牙语 , 把自己装扮成天主教神甫 , 用甜言蜜语取得他的信任 , 担任地产代理人 。 卡朋蒂埃起草一份契约 , 哄骗佩拉尔塔签字 , 把原主人变成承租人 , “三剑客”则变身地主 , 大幅土地由此收入囊中 。 (The San Francisco Call, 1898年11月17日)

“三剑客”密切配合 , 以建设奥克兰码头和学校为条件 , 将奥克兰Water Front(海坦地)约1万英亩土地的产权合法化 。 他在州议会有职位 , 利用职权于1854年促成奥克兰立案为城市 , 通过一项法案确立海坦地产权 , 随后他也当上了第一任市长 。 后来 , 市民与新的市政当局发现受骗 , 与卡朋蒂埃打官司前后达50年之久 , 支付重大代价将海坦地收回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奥克兰最初的市政厅

卡朋蒂埃掘“第一桶金”的手段确实令人不齿 , 但必须承认 , 他是预见经济趋势的天才 。 1850年 , 他开设了旧金山与奥克兰之间的轮渡 , 1853年建成奥克兰第一座桥梁 , 凭借垄断性收费积累了最初资本 。

1854年 , 卡朋蒂埃当选为奥克兰第一任市长 , 投票过程不无可疑 , 次年得到政治盟友的回报 , 获加州民兵少将的荣誉职位 , 他也就自称“将军” , 在他手下工作的华侨都这样称呼 , 媒体也乐于捧场 。

要让西部土地升值 , 除码头、桥梁外 , 更为重要的是建成连接东西部的电报网和铁路网 。 1857年 , 他出任加州电报公司总裁 。 1861年10月24日 , 卡朋蒂埃以Overland电报公司总裁身份 , 向林肯总统发出第一个电报 , 宣称加州电报线路于本日建成 , 期待它成为大西洋州与太平洋州之间的永久性纽带 。 他还曾担任加州银行总裁、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 。 随着加州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持续繁荣 , 他从资产增值中取得滚滚财源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卡朋蒂埃给林肯总统的电报

晚年行善

约1881年 , 卡朋蒂埃回到纽约定居 , 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 他在加州名声太臭了 。 以前多说他在1888-1889年到纽约 , 蒙蒂格尔资料集中有一份“三剑客”之一亚当斯儿子的回忆 , 指出1881冬卡氏已入住纽约市37街东108号 , 这也是他去世时的住所 。 与此同时 , 他还在家乡萨拉托加县的高尔威(Galway)拥有土地和别墅 , 并将一条道路命名为Dean Lung Road , 以纪念他的忠仆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Dean Lung Road(李冰 摄)

到1901年 , 卡朋蒂埃年已77岁 , 终身不婚 , 无儿无女 , 没有近亲继承人 。 这么些年 , 眼看着他挚爱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一个个去世 , 伤感之余 , 卡朋蒂埃决心把财产陆续捐出去 , 造福穷人、有色人种、妇女、儿童 。 他的慈善捐献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领域 。 为纪念两个哥哥鲁本、詹姆斯 , 他在哥大医学院设立“Reuben S. Carpentier”基金 , 在法学院设立“James S.Carpentier”讲座;为改善黑人教育 , 他向著名黑人教育家布克?华盛顿主持的卡斯基吉师范与工艺学院作捐献;到最后几年 , 他与一只牧羊犬相依为命 , 随之也向纽约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捐款 。 他又向位于广州的岭南大学捐款 , 这笔钱用来购置原宾夕法尼亚大学广州医学院的建筑 , 即今中山大学东北区378号“卡朋蒂埃堂”;曾有人怀疑这笔捐赠与Dean Lung有关 , 但从岭南大学档案来看 , 卡朋蒂埃是出于对岭大林安德医生的信赖而作此捐献 。

他母亲一生勤谨 , 抚育子女十分辛苦 , 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 卡朋蒂埃对此一直感到遗憾 。 他向伯纳德女子学院捐款50万美元 , 以其母的名字命名为“亨丽埃塔?卡朋特基金” , 目的是让女孩子能够享有教育权利 。 在1916所立遗嘱中 , 他追加捐赠房地产给女子学院 , 并特地注明该学院应对中国女孩一视同仁 , 该项房地产在他身后估价达140多万美元 。

1918年1月31日 , 卡朋蒂埃去世 , 终年94岁 , 下葬于萨拉托加县巴克斯维尔家族墓地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卡朋蒂埃家族墓地(李冰 摄)

捐建哥大汉学系的过程

卡朋蒂埃与Dean Lung向哥大捐款 , 设立汉学讲座并发展为汉学系 , 经历了一个过程 。

1901年6月8日 , 卡朋蒂埃写信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娄(Seth Low) , 附一张10万美元支票 , 信中说道:50年来我从克制抽雪茄、喝威士忌当中节省下来一些钱 , 凑成一张支票奉呈于阁下 , 希望用来在贵校建立一个有关中国语言、文学、宗教、法律的系科 , 命名为“Dean Lung”汉学讲座;此为无条件捐赠 , 惟一的条件是不提我的名字 , 仍保留今后追加赠款的权力 。

信中还说:当我想起 , 中国有几亿人口 , 拥有巨量文献 , 这些古老文献至少堪与世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相比;他们所继承的古代文明 , 其年代与环地中海文明相颉颃;他们拥有完整的古代法与习惯法;无论美国人喜欢与否 , 由于命运的安排 , 中美之间已形成一种紧密的“邻人”关系 , 工商业方面的互动将会发展到每年数十亿美元 。 为增进国际友谊、文化交流方面 , 促成双方相向而行 , 充满自豪感的哥伦比亚大学若不能率先迈出这一步 , 岂非憾事?(《纽约先驱报》1901年6月13日)他对中美贸易前景作了十分乐观的预言 , 甚至将太平洋称作“中美海” 。

当天 , 娄校长怀着十分欣喜的心情回信 , 他本是“旧中国商人”之子 , 当然竭力赞成 。 原来 , 娄校长的叔祖父威廉?娄 , 是广州十三行旗昌洋行合伙人 , 旗昌洋行(Russell & Company)为当时美国在华最大企业 。 1832年 , 娄校长的姑母哈丽特(Harriet)违反清廷关于外国女子不得进入广州的禁令 , 女扮男装潜入十三行 , 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 广东官府以停止贸易相威胁 , 才把她赶回澳门 。 娄校长之父阿比尔?阿博特?娄(Abiel Abbot Low) , 1833年入广州旗昌洋行工作 , 1837年升格为合伙人 , 1840年与十三行巨商、世界首富伍秉鉴开设合伙企业 , 成为丝茶贸易巨擘 , 1893年去世 。 次年 , 为纪念他们的父亲 , 娄校长跟他哥哥阿博特一起 , 在武昌捐建了一座医院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哈丽特(1833年钱纳利绘于澳门)

1901年6月28日 , 卡朋蒂埃的贴身男仆Dean Lung(“丁龙”)向哥大捐出自己的积蓄12000美元 , 并有一封信给娄校长:兹随函附上支票一纸 , 金额12000美元 , 作为对贵校汉学教研基金的奉献 。 这封信落款为中国人Dean Lung(“A Chinese Person”) 。

当时盛传 , 驻美公使伍廷芳将出任第一任Dean Lung讲座教授 , 或许校方曾有此考虑 , 但校长还是委托人类学家博厄斯在欧洲代为物色人选 。 8月3日 , 卡氏有一函呈校长 , 称:“在我看来 , 伍廷芳大臣——我并不认识他——应该是有用的 , 可能不是在金钱方面 , 而是在获得中国官员与政府的好感与善意方面 。 ”这段话曾被曲解为“其间中国政府通过驻美大使伍廷芳关怀此事 , 卡本蒂埃毅然指出 , 必须用丁龙的名义 , 伍廷芳大臣的钱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及其官员在名义和道义上的支持和赞助 。 ”(《哥大与现代中国》第16页)从哥大保存的卡朋蒂埃与校长来往书信看 , 伍廷芳本人并无代表中国政府关怀过此事 , 也没有表示意欲捐款的记录 。 查《中美关系史料》收录的驻美使馆档案 , 伍廷芳只是事后向清廷外务部转达哥大希望得到中国典籍的请求 , 李鸿章遂将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赠予哥大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卡朋蒂埃致校长函 , 1901年8月3日

8月20日 , 卡朋蒂埃在给娄校长的信中说:不必怀疑Dean Lung的身份 。 他并非虚构 , 而是真人 。 我还想说 , 在出身低微者当中 , 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物 , 拥有与生俱来的绅士风度与高贵品质 , 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稀有本能 。 卡氏接着用一大段话表达他对种族主义者掀起排华浪潮的愤慨 。 从这段自述来看 , 他捐款设立汉学讲座 , 有着抵制排华浪潮的动机 , 同时也给受歧视的Dean Lung以安慰 。

1902年1月6日 , 卡朋蒂埃向基金追加捐赠10万美元 , Dean Lung基金的总金额达到21.2万美元 。 6月3日 , 他手下的华人厨师Mah Jim也捐出1000美元 。 人口普查档案显示 , Mah Jim跟Dean Lung都在1875年首次入境美国 , 我认为他们两人是以同乡关系结伴赴美 。 哥大档案显示 , 1906年Dean Lung与Mah Jim都在中国 , 可以确定的是Mah Jim不久又回到卡朋蒂埃身边 , 1912年还陪他去加州 , 1915年人口普查时仍与“将军”同住 , 但没有见到Dean Lung重返美国的记载 。

卡朋蒂埃用Dean Lung命名汉学讲座 , 显见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 他们这种感情如何形成 , 有什么契机、事件促使卡氏决心捐款设立汉学讲座 , 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达到什么程度 , 迄今所见可靠史料都不够具体翔实 , 而讲得活灵活现的生动故事都不可靠 。

1922-24年间担任Dean Lung讲座教授的汉学家博晨光(Lucius C. Porter) , 认为卡朋蒂埃在加州工作期间 , 雇用了不少华侨 , Dean Lung为其中之一 , 后成为贴身男仆 , 他们之间发展出了亲密、诚挚的友谊 。 伯纳德女子学院司库普林普顿 , 为卡氏晚年极少数密友之一 , 他的回忆文章指出Dean Lung来自中国广州府(Canton) , 他们两人都认为美国人对中国人缺乏了解 , 必须采取措施创造机会 , 让美国人熟悉中国文明 , 理解中国的处境 。 博晨光对捐赠动机的解释来自对哥大档案的解读 , 普林普顿的解释来自卡朋蒂埃本人 , 特点是都十分抽象 , 缺乏具体细节 。

1980年 , 伯克莱历史学会一位学者写道:“卡朋蒂埃的个人经历长期被隐藏在神秘之中 , 这种神秘性来自他本人提供给报纸书籍的混乱、矛盾的叙述” 。 可以说 , 卡朋蒂埃有意识地放出真真假假的信息 , 制造烟幕 , 一直不愿披露他与Dean Lung形成亲密关系的任何细节 。

央视团队在美国采访时得知 , 有不少卡朋蒂埃遗物秘藏于某个美国收藏家手中 , 或是解开Dean Lung谜团的重要线索;该藏家一直不愿对外公开这批遗物 , 令人怀疑内中或记录着卡朋蒂埃的某些隐私 。

对钱穆“丁龙”故事的再审视

1961年钱穆开始讲述的绘声绘色的“丁龙”故事 , 距离最初捐款60年 , 距离卡朋蒂埃去世也有43年 。 钱穆自称故事是1960年由经济学家何廉所提供 , 但成书于1966年的《何廉回忆录》没有只字提及此事 。

1961年3月27日 , 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演讲“丁龙”故事 , 六百多字之中 , 至少存在下列硬伤:钱穆把故事发生年代说成“美国南北战争时”(1861-1865年) , 然而据美国人口普查档案记录 , Dean Lung要到1875年才首次入境美国;钱穆说“丁龙是我们山东人” , 但卡朋蒂埃密友普林普顿、第三任讲座教授富路特都明确记载Dean Lung是广东人;Dean Lung能读能写英文 , 1901年7月2日写给校长的亲笔信至今还保存在哥大 , 钱穆却说他“不识字”;钱穆说“丁龙”把历年积蓄“还给”卡朋蒂埃 , 说法荒谬 , 华侨到美国打工目的就是谋生养家 , 劳动所得乃是属于自己的财产 , 自主捐献给大学、慈善机构符合情理 , 但没有“还给”雇主的道理;钱穆说“丁龙是我们山东人 , 只身去美国当华工” , 当年的华侨都结伴赴美 , 都会加入某个同乡组织(堂口) , 为的是工作生活中能相互照应 , 一个不识字、不懂英文也不会粤语的山东人在1875年只身赴美 , 没有同乡照应 , 根本无法生存 , 这种事例只能存在于钱穆的想象之中 , 现实中不会发生 。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还是慈善家?

陈晓平:“丁龙”讲座捐建人是“奸商” , 还是慈善家?// //

Dean Lung致校长亲笔信

笔者断定钱穆版“丁龙”故事出于虚构 , 不仅依靠识别出故事的多处硬伤 , 也建立在“竭泽而渔”研读史料的基础上 。 在英语世界中 , 严格运用学术方法研究这个课题的当代学者 , 只有蒙蒂格尔、米亚两人 , 萨拉托加县、奥克兰、旧金山等地的民间历史学者则搜集了大量口述史料 。 笔者几乎都通读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史料及研究成果 , 并仔细检索了1875-196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的巨量英文报纸 。 所有这些史料中 , 描述Dean Lung的文字均十分简略 , 绝无类似钱穆版“丁龙”故事那样绘声绘色的描述 。 笔者得旅美友人谭学斌之助 , 得到岭南大学档案收录的一套卡朋蒂埃文书 , 并广泛查阅了旧金山《中西日报》、香港《华侨日报》、《香港华字日报》、《中国社会及政治学报》等 , 所见史料比之蒙蒂格尔、米亚更多 , 有信心下这么一个结论:在1960年以前 , 并无类似钱穆版的“丁龙”故事流传 , 钱穆版“丁龙”故事是在捐赠汉学讲座60年后才凭空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