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为了升迁,可谓费尽脑汁,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刘病已认为萧望之是块大材 , 将来当个国家丞相都不成问题 。 但是 , 要当丞相 , 还是要论资排辈的 。 在萧望之前面 , 还排着两个人 , 一个是魏相 , 一个是丙吉 。

然而刘病已又想 , 与其让萧望之消极排队 , 不如派他到地方锻炼 , 积攒政治资本 。


萧望之为了升迁,可谓费尽脑汁,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萧望之为了升迁 , 可谓费尽脑汁 , 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

很快的 , 刘病已给萧望之调到地方 , 当平原太守 。 然而 , 对刘病已的安排 , 萧望之很是抑塞 。 他之所以是不明白为什么他在长安干得好好的 , 不知刘病已哪根筋不对了 , 竟要把他踢到地方 。

萧望之曾经是个乡巴佬 , 在这个世界上 , 最讨厌乡下的 , 不是京城贵族 , 而是像萧望之这样的乡下人 。 他长年混迹乡下 , 犹如鲤鱼撞网 , 总想溜到辽阔的大江大河 。 只有大江大河 , 才能体现出他人生的最高价值 。

自觉委屈的萧望之总想着调回长安 。 不久 , 他给刘病已上了一封书 , 倒了一肚子的苦水 。

萧望之是这样说的:“治理天下 , 重地方轻中央 , 把重要人才都调到地方治理政事 , 那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 汉朝人才都跑地方去 , 中央无人 , 皇帝一旦有过错 , 就没人敢说 。 没人敢说 , 决策就会有问题 。 决策有问题 , 地方就受影响 。 所以呢 , 皇帝身边 , 最好留个能说敢说的人 , 这样才会少犯错误 。 少犯错误 , 政治才会清明 , 地方问题 , 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 ”

说了半天 , 萧望之就是想让刘病已把他调回长安 , 以至于保证刘病已能听到受用的话 。


萧望之为了升迁,可谓费尽脑汁,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萧望之为了升迁 , 可谓费尽脑汁 , 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

刘病已一看萧望之的上书 , 就笑了 , 是苦笑 。 他想了想 , 算了 , 既然萧望之觉得待地方委屈了 , 就先让他回来吧 。

萧望之就被调回长安 , 刘病已任命他为少府 。 但是不久 , 刘病已又给他换了一个岗位——左冯翊 。

没想到 , 接着刘病已又抑塞了 。 因为 , 萧望之又给他发牢骚了 。

左冯翊 , 汉代三辅之一 , 所谓三辅 , 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 长安很大 , 汉朝把它割成三块 , 派任地方官分别管理 , 左冯翊管北长安 , 又称北长安市长 , 其管辖范围 , 相当于一个郡 , 地位却高于地方郡属 。

在刘病已看来 , 让萧望之去当北长安市长 , 那是抬举他 , 不是要踩他 。 少府岗位似乎很风光 , 却很没前途 。 说得不好听点儿 , 待在那位子上久了 , 可能就成一片大绿叶 , 只能去衬托别人的大红花 。 所以 , 刘病已认为 , 是驴是马 , 要拉出去溜溜才行 , 你萧望之长期泡在皇帝身边 , 怎么行呢?

习惯发牢骚的萧望之 , 似乎总读不懂刘病已的心思 。 事实呢 , 萧望之不是不懂 , 而是怕 。 他怕什么?他怕地方麻烦事多 , 下有刁民 , 中间有同僚可相比较 , 皇帝又在上面盯得紧紧的 , 压力大 , 不好混呀 。 少府可不一样 , 汉朝皇室就这么一个后勤部长 , 没啥可比性 , 压力小;工作嘛 , 每天屁股一坐 , 指挥一帮跑腿的人 , 出了天大的事故 , 也不会有人捅到宫外去 , 多爽啊 。

于是 , 担三怕四、畏前恐后的萧望之 , 马上给刘病已递了条子 , 准备请长期病假 。

刘病已想了想 , 只有一种可能 , 那就是萧望之想多了 。


萧望之为了升迁,可谓费尽脑汁,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萧望之为了升迁 , 可谓费尽脑汁 , 终于得到刘病已的恩顾// //

看来 , 必须给他鼓鼓气了 。 于是 , 刘病已把萧望之的条子压下 , 立马派人去探望萧望之 。 果然不久 , 萧望之整装束发 , 就上朝去了 。

萧望之态度之所以转变如此之快 , 是刘病已派人给萧望之传了一句重要的话 。 那话的意思大约是:叫你当北长安市长 , 不是要看你出错、找你麻烦 , 而是让你挂职锻炼 , 搞点政绩 , 以备将来提拔 。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 再听不明白 , 那就请自动打包回家吧 。 萧望之一听此话 , 犹如枯木逢春 , 满腹牢骚 , 随风飘逝 。 他那颗脆弱而敏感的心 , 仿佛吃了定神丸 , 气顺神爽 , 舒服极了 。

刘病已说话还是算话的 。 萧望之干了三年的北长安市长 , 丞相魏相死了 , 腾出地方 , 御史大夫丙吉补丞相的缺 , 刘病已让萧望之补丙吉的缺 。 萧望之的缺 , 刘病已留给了另外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