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故事您知道吗?标准格律诗出自南北朝 拗救理论唐朝就有了
前言:
关于格律与拗救的事 , 常常有人误解 。 有人以为唐朝才出现标准的格律诗 , 其实齐梁时期的永明体就是早期的格律诗 。 而标准的格律诗在那个时期已经存在了 。
至于拗救 , 在唐朝就有人论述了
这几个故事您知道吗?标准格律诗出自南北朝 拗救理论唐朝就有了// //
一、最早的格律诗并不是出现在唐朝
齐梁体诗人研究四声”平上去入“ , 以后的文人们多用四声来规定句式 , 同时对偶也开始注意平仄相对 。 只不过这是的格律诗还常常有出律、失黏的现象 。 当然也会出现不失黏的永明体 , 这就是标准的格律诗了 。
南北朝时代梁、陈之时的著名诗人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写过《新成安乐宫》 , 这就是一首完全无瑕疵的五言排律 。
新宫实壮哉 。 云里望楼台 。 迢递翔鹍仰 。 连翩贺燕来 。
重櫩寒雾宿 。 丹井夏莲开 。 砌石披新锦 。 梁花画早梅 。
欲知安乐盛 。 歌管杂尘埃 。
平仄、粘连、对仗、押韵 , 无一处不严谨 , 比很多盛唐诗人的律诗都要守规矩 。
南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 , 他的五言绝句《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诗》则是一首完全标准的近体绝句:
光中辩垂凤 , 雾里见飞鸾 。 定用方诸水 , 持添承露盘 。
所以学诗之人一定要知道 , 完全标准的格律诗至少在梁朝就已经有了 。
这几个故事您知道吗?标准格律诗出自南北朝 拗救理论唐朝就有了// //
二、救拗是现代人或者清朝人杜撰出来的吗?
常常见到有网友说 , 什么格律 , 什么救拗 , 都是现代人或者清朝人搞的东西 , 唐朝人作诗哪里想到这么多呢?
其实在唐朝和宋朝就能看到不少关于救拗的论述了 。 宋朝魏庆之的《诗人玉屑》里 , 说拗句从黄庭坚开始:
拗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 , 如 〔清谈落笔一万字 , 白眼举觞三百杯 。 〕 〔田中谁问不纳履 , 坐上适来何处蝇 。 〕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 , 以仄字易之 , 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 , 独鲁直变之 。
出句是拗句 , 应该【平平】的地方变成了【仄仄】 , 七律救拗方式是对句的第5字必须是【平】声:
清谈--落笔一万字 , 平平--仄仄【仄仄】仄 , 救拗:白眼--举觞【三】百杯
田中--谁问不纳履 , 平平--平仄【仄仄】仄 , 救拗:坐上--适来【何】处蝇 。
魏庆之后面又引用了”苕溪渔隐“的话:拗句和救拗不是黄庭坚(字鲁直)发明的 , 老杜诗中早就有了 :
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 , 如 ...... 〔一双白鱼不受钓 , 三寸黄甘【犹】自青 。 〕 ...... 似此体甚多 , 聊举此数联 , 非独鲁直变之也 。 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 。
一双白鱼不受钓 , 三寸黄甘【犹】自青;中平--仄仄仄仄仄、中仄--平平【平】仄平 。
唐朝诗人王睿《炙毂子诗格 》中 , 把宋人说的“拗句”称作“讦调体”
李端公诗:“却到城中事事伤 , 惠休归寂贾生亡 。 谁人收得章句箧 。 ”“句”字亦合用平 , 今用侧字 , 亦是讦调 。
李端公是中唐诗人李郢 , 这首诗全篇是:
却到城中事事伤 , 惠休还俗贾生亡 。 谁人收得章【句】箧 , 独我重经【苔】藓房 。
一命未沾为逐客 , 万缘初尽别空王 。 萧萧竹坞残阳在 , 叶覆闲阶雪拥墙 。
第三句:”谁人收得章【句】箧“ , 平平--仄仄平【仄】仄 , 这和白居易的五言诗“野火烧不尽”是同一种:仄仄平【仄】仄 。
七言第六字(五言第四字)应平却用了仄(仄 , 唐朝人称作侧):
“句”字亦合用平 , 今用侧字 , 亦是讦调 。
这种拗句的救拗与上面的救拗一样 , 七言对句第五个字(五言诗第三个字)必须平声:
谁人--收得章【句】箧 , 独我--重经【苔】藓房 。
平平--仄仄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平 。
和白居易的五律句式属于一类: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仄仄平【仄】仄 , 中平【平】仄平 。
这几个故事您知道吗?标准格律诗出自南北朝 拗救理论唐朝就有了// //
结束语
隋唐以后的读书人要想当官几乎必须学诗 , 因为很长时间内科举以诗赋取士 。 而科举考试的诗 , 大多是五言排律 。
学习格律诗是古人启蒙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 即使到了清朝也是如此 。 因为古人自幼学作格律诗 , 所以会有”熟读三百首 ,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
而今天的学生根本就不学习作诗 , 当然也不会教格律知识 。 因此对现代人来说 , 连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搞不清楚 , 仅仅靠”熟读三百首” , 就想“不会作诗也会吟“ , 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老街味道
- 一个真实的故事,给人良多启示!
- 牡丹故事 | 千年牡丹傲皇权
- 撒豆成兵挥剑成河,乘坐风轮飞跃天堑,这本古书诸葛亮比演义还神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天津这栋洋楼有百年的风云故事,因为两位人物,让它声名远扬
- 看了这个逻辑关系图,才更清晰为何不让你随便外出了
- 双黄连口服液带货能力为何这么强?!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不是有南水北调吗,为啥还要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这一点你要熟记
- 观赏牡丹,关于牡丹花的聊斋故事——《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