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洛宁张振杰——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洛阳洛宁张振杰——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洛阳洛宁张振杰——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
进入古都洛阳王城公园西门不远处 。 有一处景观 , 格外引人注目 。 那便是“根在河洛”景点 。 享誉世界的“河图洛书”发源于河洛地区 , 为华夏文化的源头 。 1984年一批来自台湾的“河洛郎”前来古都寻根问祖 , 旅游观光 , 并在此立碑 , 以示纪念 。 该碑阴文曰:“大陆与台湾水土同源 , 文化一脉相承 。 九州之内 , 民族融合 , 各自生息……早期河洛人移居于闽 , 又移居于台……第四届台湾同胞夏令营河南分营谨书” 。 此碑文中所说的河洛人移居闽台这段历史 , 在史书、各个地方史志以及闽粤台多地家族族谱中均有记载 。 因为他们来自中原 , 因躲避战乱 , 举族南迁;有灾荒饥饿 , 颠沛流离 , 迁徙至此;有大批府军开拔至闽南、岭南平叛 , 后屯兵于此的;也有罪臣、流放的犯人到此的 。 人们称他们为客家人或闽南人 。
第一次中原人迁居到此的是晋代永嘉年间 。 公元308年前后 , 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 , 五胡乱华 , 中原烽火连天 , 兵祸连结 , 京都洛阳动荡 , 民不聊生 。 大批中原士族随晋元帝南迁 , 史称“衣冠南渡” 。 他们背负中原的典籍 , 操着一口纯正河洛官话 , 远离故土中原 , 宗源河洛 , 一路向南 , 一直向南 。 这批河洛人行至现在的江西、福建和广东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便留了下来 。 再次安营扎寨 , 繁衍生息 。 也有一部分沿着武夷山脉中的石壁村休整了一段时间 , 陆续进入了福建福州、莆田、泉州一带 。 据福建省《三山志》记载:“最先入闽的中原士族有八族;陈、林、郑、黄、邱、詹、胡、何等是也 。 ”
第二次是在唐初 , 陈政、陈敏、陈元光的大批府兵开拔闽南 , 平定“南蛮啸乱” 。 陈政是河南光州郡固始县人 , 唐宗章二年暨公元669年 , 其奉高宗之命帅大军7000多人前来平叛 。 历经八载寒暑 , 陈政积劳成疾 , 于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病逝于任上 , 享年六十二岁 。 而此时陈元光年二十一岁 , 雄姿英发 , 满腹精纶 , 袭父职 , 扛下重任 , 陈元光整顿军队 , 厉兵秣马 , 大显统帅之才华 , 恩威并济 , 并定下七戒:惧、惰、骄、慢、怂、奢、贪 , 以整军风 , 从此军伍壮盛 ,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平定南蛮之乱 , 并在武则天垂拱二年上表朝廷 , 请与泉州、潮州之间 , 建制一州 , 这就是现在的漳州 。 朝廷准奏后 , 陈元光任漳州刺史 。 其麾下将军沈世纪、许天正、张伯纪 , 李伯瑶分别驻扎漳浦、龙海、诏安、云霄、华安、南靖等地 。 郡治在今云霄西林漳江之滨 。 陈元光兴办乡学 , 教化蛮人 。 并把中原的先进农业耕作经验传播到当地 , 发展农业渔业 , 促进商业繁荣 。 使漳州的文化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 陈元光为漳州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如今在闽粤台及南洋诸国的“开漳圣王庙”有上千座之多 。 仅仅台湾就有170多座 。 足见陈元光在闽粤台以及世界华人聚集地的影响力 。
洛阳洛宁张振杰——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
第三次中原人口大迁徙是在唐末 。 黄巢起义后 , 中原固始人王潮、王绪、王审知率领起义军攻入江西 , 旋即打进福建 , 经过六年鏖战 , 于唐光启五年统一福建全省 。 王审知经营福建五十年 , 使福建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 后人尊称其为“闽王” 。 现如今闽王祠在当地众多 , 香火不绝 , 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 翻阅众多的福建家谱 , 诸多姓氏的祖上都可以追溯到闽王王审知部下 。 另外在福建近二十个县的县志中 , 不同程度提到“开漳圣王”陈元光 。 其中尤以《漳州府志》、《漳浦县志》和《云霄县志》中记载详实 。 《漳州府志》称其为“开百代文物之功冠” 。 《云霄县志》尊他为“开漳圣王” , 尊其父陈政为“王公爹” 。 陈元光因对漳州造福极大而被漳州民崇拜 , 死后漳州民也奉祀不辍 。 此后 , 随着漳州人民的足迹传至台湾 , 在台湾亦立庙奉祀 。 开漳圣王成为福建漳州及台湾闽南籍民信奉的地方守护神 , 其信仰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中占有重要地位 。 姚汉秋《开漳圣王考》云:“开漳圣王虽仅及于漳州 , 泉州并未涉及 , 但今日台湾各地 , 凡闽南籍的较大聚落 , 不分漳州、泉州 , 几乎都有开漳圣王庙的存在 , 成为台湾乡土神明之一 。 ”至今在漳州市区有元光路、元光公园、元光广场等 。
第四次中原人口大举南下是在宋末 , 宋帝赵昺逃至福建 , 大臣陆秀夫、张世杰以及众多皇室百官家眷也随同南下 , 最后在元军追击下 , 崖山一战败北 , 陆秀夫背负宋帝赵昺投海 , 随从十万余众不屈蹈海而死 。 南宋灭亡 。 至今在漳州漳浦县还有“闽南宋城”、“赵家堡”等 , 这是南宋皇室后人赵若和后来修建的 。 它的每一座院落大门不是朝向东南 , 而是朝向西北 , 对着汴京的方向 , 以示不忘光复神州 , 复我汉家衣冠的志向 。 据《东山县志》记载:“宋末 , 元兵攻打铜山岛 , 当时岛上有许多人渡海到澎台、琉球避难!”到了明初 , 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经把不少罪臣、囚犯发配流放到闽南一带 , 而至明末 , 漳州府海澄县人颜思齐率众兄弟开发台湾 , 被后人尊称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 让许多将士屯垦自足 , 开发台湾 , 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
总之 , 从历史记载来看 , 闽南人与客家人是开发台湾的主流 。 至今在台湾 , 闽南话与客家话仍然是台湾人民的主要交流语言 。 台湾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也与祖国大陆闽南和客家人民相同 。 并且和福建一样 , 台湾姓氏也有“陈林半边天 , 郑黄排满街”之说 。
如今许许多多客家人 , 闽南人经过闯南洋去打拼奋斗 , 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 在菲律宾有闽南血统的原总统阿基诺 , 在新家坡有身为客家人的开国国父李光耀 。 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的闽南公司老板、客家华侨商会领事比比皆是 。
回顾历史 , 早期河洛人远离故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 行程万里来到闽南 , 他们和当地劳动人民一道 , 把异乡当故乡 , 筚路蓝缕 , 以启山林 。 秉承了中原儿女的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 , 前赴后继开创了美好的家园 , 创造着更为辉煌的将来 。 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 靠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 , 为民族复兴和美好生活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
洛阳洛宁张振杰——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
作者简介:张振杰 , 1968年生 。 赵村镇张营村人 。 1992年高中毕业 。 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 。 热爱文学 , 爱写散文 。 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 现在在江苏南京打工!
- 洛阳洛宁王嘉飞——大总管
- 游洛经年月 看花始觉春——有关洛阳的唐代诗赋在敦煌的流行与传播
- 洛阳洛宁张泽武——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 洛阳洛宁卫明新——陈年旧事(组诗四首)
- 洛阳当地人为什么喜欢说地邪?一千多年建都史,都怪风水太好了
- 洛阳、菏泽、彭州三地牡丹争雄
- 白居易诗歌中的隋唐洛阳城
- 洛阳八友:不可一世的文曲巨星
- 唐代洛阳的园林:城内的白居易,城外的李德裕
- 洛阳洛宁周流宗——永宁怀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