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强臣,一个是弱君,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季康子(?一公元前468年),姬姓 , 季氏(季孙氏),名肥 , 季恒子之子 , 谥号为康 , 史称季康子 , 春秋时期鲁国世袭正卿 , 主持鲁国国政长达二十四年(鲁哀公三年至二十七年),与鲁哀公在位时间基本重合 , 他们个是强臣 , 一个是弱君 , 因此鲁国春秋末年的发展走向基本是由他主导的 。

从性格逻辑推演 , 季康子一生行事 , 其性格的逻辑起点是好战 , 这也许就是当年他的父亲季恒子不看好他的原因 。 季恒子临终留有遗言 , 打算取消他为季氏宗主继承人的资格 , 但他的手段很简单 , 直接把竞争对手杀死 , 鲁哀公拿他也没有办法 。


一个是强臣,一个是弱君,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一个是强臣 , 一个是弱君 , 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

季康子继位不久 , 便打算对邾国用兵 , 此举遭到孟孙氏和叔孙氏的一致反对 , 孟懿子愤愤地说道:“如今鲁国不能以德服人 , 却要加兵于邾 , 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季康子一意孤行 , 坚持出兵伐邾 , 攻占邾国都城 , 将邾国公室洗劫一空 , 由此触动了战争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

邾国是吴国的附属国 , 每年都要向吴国贡赋六百乘 。 鲁国伐邾 , 触犯了吴国的利益于是“吴为邾故”,于次年春天兴兵伐鲁 , 路攻克东阳、五梧、蚕室等地 , 屯兵于泗上 , 都城曲阜危在旦夕 。 危急关头 , 鲁大夫微虎率私属七百勇士偷袭吴军统帅的军营 , 孔子的弟子有若也参与了这次偷袭行动 。 微虎率众勇士杀入吴军营中 , 造成吴军恐慌 , 但自己也损失惨重 , 伤亡过半 。 采取主动出击、偷袭吴营的战法 , 显然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 因为这符合他好战的性格特征 , 但是这种战法只能逞一时之狠 , 却不能给吴军以致命打击 , 因此有人向他建议道:“偷袭效果已经达到 , 不必再让国中勇士作无谓的牺牲了 。 ”季康子听从了建议 , 召回在吴营中搏杀的士 。 吴国见鲁国勇士神勇善战 , 一时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 于是就与鲁国订立了城下之盟 。

鲁国与吴国订立盟约 , 又触动了战争的第二张多米诺骨牌 。 齐国与鲁国是多年的宿敌 , 吴、鲁两国结盟 , 势必会危及到齐国的安全 , 因此齐国打算发兵攻打鲁国 。 鲁国在齐、吴两个大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 , 左右为难 , 季康子没有办法 , 只好把自己的妺妹季姬炫给新立的齐悼公 , 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改善两国的关系 。 季姬风流貌美 , 嫁到齐国后 , 很快受到齐侯的宠幸 , 于是齐、鲁两国又重修旧好 , 齐国还归还了此前侵占鲁国的謹邑和阐邑 。

鲁国与齐国重修旧好 , 破坏了吴国北上争霸的计划 , 于是吴王又派人到鲁国来讨要说法 , 并要求鲁国派兵随吴国一起讨伐齐国 。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吴、鲁等国发兵讨伐齐国 , 鲁哀公亲自率师出征 , 屯兵于齐地郎邑 。 当时齐国国内因左右相陈桓和阚止争权 , 无人领兵迎战 , 只好弑杀齐悼公以谢 。 次年 , 齐国国、高二氏率师讨伐鲁国 , 大兵压境 , 一触即发 。 此时鲁国“三桓”内部又起了争执 , 季康子主战 , 但孟孙氏和叔孙氏却认为所有的战事都是因季康子好战引起的 , 所以他门不愿意无谓地消耗自己的氏族势力 。 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求为季孙氏宰 , 他用激将法迫使孟孙氏和叔孙氏派兵迎敌 。 齐、鲁两军战于曲阜郊外 , 两国不分胜负 , 季康子心有不甘 。 当年五月 , 鲁国又会同吴国发起了讨伐齐国的艾陵之战 , 大败齐国 , 擒获齐国主帅国书 , 缴获革车八百 , 甲首三千 。

齐、鲁两国相互征伐多年 , 历来是齐国占据上风 。 艾陵之战 , 鲁国借助吴国的力量 , 大胜齐国 , 齐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 为了对付齐国的报复 , 季康子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 因此多米诺骨牌效应被不断放大 。


一个是强臣,一个是弱君,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一个是强臣 , 一个是弱君 , 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

季康子釆取的第一个应对措施是召回在卫国的孔子 。 在与齐国的两场战役中 , 孔子的弟子冉有勇猛善战 , 受到季康子的赏识 , 被提拔为将师 。 季康子问他道:“你的军事才能是先天而具的 , 还是后天学习的?”冉有说:“我跟孔子学的 。 ”季康子又问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冉有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 , 把孔子夸得神乎其神 。 季康子记起当年他父亲季恒子也曾向他提及孔子 , 说过“相鲁 , 必召仲尼”的话 , 因此他立即派人请孔子回国 。 据《左传》记载 , 孔子返鲁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即艾陵之战的当年年底 , 此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 。 孔子以国老的身份回到鲁国 , 季康子对他颇为尊重 , 经常向他咨询行政事务 。 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冉求、冉有樊迟、仲弓等多人先后在季康子手下任职 , 成为季氏政权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

季康子釆取的第二个应对措施是大规模修筑防备工事 。 艾陵乏战的珰当年秋冬季节 , 季康

子下令在国内加紧修筑防备工事 , 他说:“小(鲁)胜大(齐),祸也 。 齐至无日矣 。 ”为了修筑防御工事 , 孔子与弟子子路之间还发生了一场争执 。 当时子路为季氏的郈邑宰 , 鲁国动员国人开挖长沟 , 子路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工地上的役工当口粮 , 孔子听说后非常生气 , 让另一个弟子子贡到工地上去掀翻饭锅 , 砸毁餐具 。 孔子认为鲁国是国君保有国民 , 子路为他们提供食粮 , 属于僭越礼制、违反仁义的行为 。

子路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 当场就与孔子争执起来 。 正当他们师徒二人争辩之时 , 季康子也派使者前来责怪他们道:“我在全国下达命令 , 征调役工修筑防御工事 , 孔老夫子却让弟子子路用自己的俸禄当役工口粮 , 难道你们打算与我争夺鲁国民众吗?”孔子听了这话 , 气得当时就想再次离开鲁国 。 由此可见 , 季康子当时在鲁国修筑防备工事的规模不小 , 征调的役工人数也不少 , 子路等人为了能按时完成修筑守备的任务 , 不得不把自己俸禄拿出来贴补口粮不足 , 因而引起包括孔子在内的各方关注 。

季康子采取的第三个应对措施是“用田赋” 。 为了扩充武备 , 加强防御 , 季康子打算在国内进行田赋改革 , 增加公共收入 , 他让冉有专门去听取孔子的意见 , 孔子坚持不表态 , 私底下却向冉有表达了反对意见 , 孔子认为季康子进行田赋改革 , 违反了周公制定的籍田之法:“先王制土 , 籍田以力 , 而砥其远迩 , 赋里以入 , 而量其有无任男以夫 , 而议其老幼 。 先王以为足 。 ”季康子改丘赋为田赋 , 顺应了鲁国土地私有不断扩大、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 , 在客观上扩大了收入 , 增强了国力 , 因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 孔子不愿意明确表态 , 反映了他在历史与现实取舍中的矛盾心理 。


一个是强臣,一个是弱君,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一个是强臣 , 一个是弱君 , 两人相爱相杀最后竟在同年代去世// //

在季氏几代宗主中 , 季康子与孔子的交往是最频繁的 , 所以《论语》中记录了许多他们之间的对话 。 孔子此时年逾七十 , 思想更加沉静、成熟 , 谈论问题很少就事论事 , 而是着重强调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 他对季康子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是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 然后用道德力量来感化所有的人 。 季康子所提及的几个人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 后来都被他招致麾下 , 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 当然 , 孔门弟子中也有不愿从政者 。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 , 则吾必在汶上矣 。 ’”

季康子虽然奉孔子为“国老”,事事相询 , 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 , 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 我行我素 。 比如“用田赋”问题 , 孔子表示反对 , 他则“弗听”;齐国陈桓弑杀国君 , 孔子斋戎三日 , 请求季氏出兵讨伐 , 他亦“不可”;季氏打算对封内小国颛臾用兵 , 冉有、子路受季康子委托来征询孔子意见 , 孔子说了一大通道理 , 强烈反对 , 甚至威胁道:“吾恐季孙之忧 , 不在颛臾 , 而在萧墙之内也患 。 ”然而他似乎也不买账 。 有人曾认为季康子对孔子的态度“终是虚与委蛇而已母”,其实这并不奇怪 , 因为季康子是实干家而不是道德家 。

季康子主政后期 , 由于鲁哀公行为荒诞无礼 , 失去民心 , 季康子则在国内不断推行內政改革 , 缓和矛盾 , 笼络大 , 因而进一步确立改革 , 缓和矛盾 , 笼络人心 , 因而进一步确立了“三桓”在与公室较量中的优势 , 季氏篡权已成定局 。 后来鲁哀公企图借助越国的力量来清除“三桓”势力 , 季康子组织“三桓”率先发难 , 将鲁哀公驱逐出境 。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季康子去世 。 同年鲁哀公也去世 。 《左传》纪年至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