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7月23日晚 , 第九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于北京语言大学教四楼213会议室举办 。 本次工作坊开放征稿 , 鼓励青年学者发表见解 , 交流讨论 。 北京语言大学梁慧婧老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万群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游帅老师参与了本场工作坊的评议 。 北京语言大学严旭博士主持 。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

本场工作坊共有五位学员进行报告 , 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的郭芳月、北京语言大学的蔡楠、辽宁师范大学的张馨月 、浙江大学的孙少卓、山东师范大学的刘泽琳 。 五位学员按照从具体问题到理论探讨的顺序 , 依次报告了自己的相关研究 。 郭芳月的报告题为《“咼”声符字同源关系探讨》 , 在《汉语同源词大典》的基础上 , 对以“咼”字为声符的同源字进行了数量上的扩充 , 并对其词义进行更加详尽的解释 。 蔡楠的报告《也说“马路”》讨论了“马路”一词中“马”的含义 , 认为“马”是“大”义 , “马路”即“大路” 。 张馨月的报告《“童”字的形音义》认为“童”在字形上 , 甲骨文象刑具刺目之形 , 本义为僮仆;在读音上 , 共有九种不同的读音;在意义上 , 由本义“僮仆”、核心义“表面无所生之物”发展出一系列引申义 。 孙少卓的报告《〈论语〉“吾其为东周乎”考》认为 , “其为……乎”句式在上古汉语中主要表达肯定含义 , “东周”在孔子之时指的是处所词“成周” , 由此对该句提出一种新的释读“我恐怕是要效法周公推行周道吧” 。 刘泽琳的报告《义素分析法在“右文说”探寻词源过程中的运用》介绍了他对运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同源字的相关思考 。

学员发言后 , 三位老师对其报告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 在场的其他学员也踊跃发言 , 针对报告内容展开讨论 。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词汇语义学与训诂学的关系”工作坊顺利举办// //

2019年高研班首次设立工作坊 , 旨在于青年论坛之外 , 为学员提供一个更为灵活和充分的交流机会 。 工作坊共设置四个议题 , 根据征稿的具体情况安排报告人数和讨论形式 。 本场工作坊共有约八十位学员参与 , 学员们认真聆听 , 积极发言 , 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