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其实只是背锅侠
焚书 , 于个人而言 , 是有辱斯文 , 放在国家层面 , 则可造成文化断层 , 危害性就能有这么大 , 这样的大坏事 , 大家普遍认为 , 只有暴君秦始皇才能干的出来 , 又跟推翻秦朝暴政的大英雄项羽有什么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 就得从秦始皇为何焚书谈起了 。
一:郡县还是分封 , 的确是个难题
焚书是历代儒生扣给秦始皇的大帽子 , 然而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 , 这事儿就跟儒生没有半点关系吗?只能说 , 这个儒生的红眼病犯得很不是时候啊 。
秦王二十六年(前221年) , 时年39岁的秦始皇兼并六国 , 统一天下 , 统一之后 , 如何对天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 成了摆在案头 , 急需解决的问题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秦始皇特地在咸阳宫中 , 召集诸大臣商议 , 当时大臣们分做两派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1 王绾[wǎn](生卒年不详) , 秦国丞相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派认为:治理天下 , 需要沿用周朝的分封制 , 封子弟为王 , 从此诸夏亲昵 , 家国一体 , 江山一定会牢靠的不得了 。
丞相王绾的建议还得到御史等人的赞同 , 可以说 , 朝廷三公以及诸多大臣基本上都站在王绾这一边 , 认为分封才是管理天下最好的方法 。
然而其时主掌法律的廷尉李斯却提出不同的意见 , 他的意见很简单 , 说白了就是:必要的时候 , 亲戚也靠不住 , 还是推行郡县制 , 将江山抓到皇帝手里 , 实施中央集权比较稳妥 。
郡县制由来已久 , 其中县起源于春秋 , 本为管理新征服的地区;郡则起源于战国 , 最初是设置在边境的军事要塞 , 二者虽然一个民用 , 一个军用 , 但共同点是 , 无论县令还是郡守 , 地方长官都由中央直接委派 , 职务不世袭 , 只对中央负责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2 秦初置三十六郡和内史
不世袭就无法形成庞大的家族势力 , 只对中央负责 , 有利于中央集权 , 战国中后期以后 , 郡与县才合成一套制度 , 在各国兴起 , 成为管理天下一种有效的模式 。
从这个层面讲 , 李斯的建议是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 因此 , 秦始皇经认真考虑之后 , 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 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 郡置守、尉、监” 。 (《史记》)
郡县制因此大行天下 , 当时秦共设三十六郡 , 约一千余县 , 以后两千年来 , 虽然或有更名 , 或有增减 , 但大致都是这个模式 , 换汤不换药而已 ,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就能有这么大 。 然而 , 仅仅九年之后 , 就有人看不下去了 , 不是别人 , 不甘寂寞 , 红眼病发作的博士淳于越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3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 嬴姓
二:博士的红眼病能“害死”人
秦朝的博士不比现在的博士 , 不是学历 , 而是一种学官 , 六国时就有 , 秦始皇沿用了下来 , 其职责相当于政府的顾问 , 有“不任职而论国事”的权力(《盐铁论》) 。
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 , 其时郡县制推行九年之久 , 秦始皇已经车同轨 , 书同文 , 南平百越 , 北驱匈奴的战役也进展的比较顺利 , 管理天下如此颇有成效 , 秦始皇心里自然非常开心 , 开心怎么办?这天咸阳宫中置酒 , 与诸臣欢饮 , 欢饮之际 , 博士仆射周青臣执酒为始皇帝寿 , 盛赞秦始皇的功德 , 其间很说了几句郡县制的好话 , 就让周青臣的下属 , 齐地很有名的儒者 , 博士淳于越狠狠的鄙视了一把 , 站出来说了 , 曰:
“臣闻之 , 殷周之王千馀岁 , 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 今陛下有海内 , 而子弟为匹夫 , 卒有田常、六卿之患 , 臣无辅弼 , 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 非所闻也 。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 , 非忠臣也 。 ”(《史记》)
简单点讲 , 两个意思:
1:郡县制是错误的;
2:周青臣却认为这套制度英明无比 , 已经足以说明 , 他是个大大的奸臣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4 秦代官制简表
需要说明的是 , 淳于越批判郡县制的理由 , 跟九年前丞相王绾的观点大同小异 , 而九年前淳于越已经当了博士 , 有讨论国事的资格 , 比如 , 秦始皇的“皇帝”二字 , 就是他们这批博士讨论出来的 。 所以 , 当年王绾与李斯之辨 , 淳于越不可能不知道 。 李斯已经批判过 , 而且朝廷内部已经达成共识 , 如今淳于越又旧话重提 , 到底什么企图?
第二层意思才是关键 , 攻击自己的上司 , 博士仆射周青臣 , 文人自来就有相轻的毛病 , 淳于越更是到了极致 , 他就是看不起自己的上司 , 红眼病发作起来 , 都有点丧失理智了 , 因为这天并不是议政的时候 , 只相当于一场宫廷酒会 , 就在这场酒会上 , 你跳出来攻击已经执行九年的国策 , 并借此攻击自己的上司 , 难道真是心忧天下吗?
对任何一个行政系统而言 , 讨论的时候你可以畅所欲言 , 甚至可以骂娘 , 可一旦形成决议 , 就要心往一处用 , 劲儿往一处使 , 才能形成凝聚力 。
如今淳于越这么不讲究 , 秦始皇当然很恼火 , 便将此事交给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处置 , 将反对郡县制的人交给推行郡县制的人处置 , 秦始皇无非向诸臣子表明 , 他推行郡县制的决心 , 李斯对此心领神会 , 看待淳于越的问题 , 就有了点别的认识 , 什么认识?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5 商鞅变法
三:焚书还是藏书 , 这是个问题
秦自商鞅变法之后 , 已经形成的政令坚决不允许私下里讨论 , 否则就是“梗令” , 是一种需要严厉打击的行为 。
如今 , 淳于越跳出来指责推行九年之久的国策 , “梗令”的嫌疑更加明显 , 当然需要严惩 , 然而 , 他攻击郡县制依据是哪里来的?
很明显 , 春秋战国以来 , 流传下来很多种学说 , 关于治国 , 就有很多种理论 , 莫不是各说各理 , 甚至互不相容 , 如果继续放纵他们发展下去 , 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 人心乱了 , 队伍还怎么带 。
于是 , 带着深深的责任意识 , 李斯给秦始皇上书 , 很明确的告诉秦始皇 , 思想不能统一才是天下祸乱的根本 , 而要统一思想 , 只有两个办法:
1:焚书;
2:让老百姓“以吏为师”(《史记》) , 即上官办学校 , 学习朝廷审核通过的教材 , 如李斯的《仓颉篇》 , 赵高的《爰历篇》以及胡毋敬的《博学篇》等 。
秦始皇深以为然 , 焚书就这么开始了 , 当然 , 他的焚书并不是拿起来就烧 , 而是很有讲究的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6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所献“别黑白而定一尊”之万世国策
表面上看 , 秦始皇焚书有两个步骤 。
第一步:焚书令下达三个月之内 , 民间藏书一律上缴 , 如有私匿不交者 , 黥为城旦 。 通过法令吓唬老百姓 , 三个月内 , 把藏书都交上来 , 交上来干嘛?
第二步:六国史书、《诗》、《书》以及诸子当中与法家思想背道而驰的书籍一律焚毁 , 但医药卜筮种树等技术类书籍不少;
意思很明显 , 收缴上来的藏书 , 由专业部门分门别类 , 区分好之后 , 才可将一些违禁的书籍烧掉 , 而这些对书籍进行分门别类的专业部门是谁?
只能是博士以及他们的弟子 , 因为他们就是研究学问的 , 别看秦朝只有七十个博士 , 可这些博士 , 都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时 , 从各国征召来的名满天下的学者 , 都是一个地区 , 乃至一个国家的学术带头人 , 每个博士手下都有不少学生 , 一个个的加起来 , 一定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
就这些个博士以及他们的弟子 , 在焚书事件当中的作用 , 难道仅仅是审定收缴上来的书籍吗?当然不是 , 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 , 秦始皇还专门有一道诏令 , 即:博士藏书可以不烧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7 秦时期全图
没有数额限制 , 还叫这些博士审书 , 每个人找几个珍本 , 复制几本秘籍 , 谁能挑出毛病?而这些书最后都去了哪里?
有几个博士将他私藏起来 , 如七十个博士当中的伏胜 , 就把尚书私藏起来 , 一直留到了西汉立国 , 成了尚书专家 , 并因此当上董仲舒的老师 。 自然还有人老老实实的交给朝廷 , 成为府库珍藏 , 被朝廷统一保管 。
从这个层面看 , 秦始皇哪里是焚书 , 倒是为民间珍本的搜集整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当然 , 这项工作也没进行多久 , 三年之后 , 也就是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 , 秦始皇巡行途中 , 于沙丘驾崩 , 秦朝的焚书自然就此终止 。
这次焚书 , 收缴上来的书籍到底有多少呢?前207年 , 刘邦领大军攻入咸阳 , 进咸阳之后 , 诸将都争抢金银财帛 , 唯有萧何 , 到宫中 , 将府库中保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书籍 , 全部取了出来 。
据说这些书籍 , 当时萧何就拉了十车 , 府库中书籍有多少已经可想而知 。 当然 , 萧何比较务实 , 选用的都是些实用的资料 , 从这个层面讲 , 他也对保护书籍起了一点作用 , 因为他哪里想到 , 不久之后 , 有关于书籍的灾难才真正来临了 。
普遍被认为“焚书”的千古罪人秦始皇 , 其实只是背锅侠// //
图8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 名籍 , 字羽
四:项羽焚书 , 一根竹片都不留下 。
项羽焚书 , 还真的无话可说 , 只能从中看出他的简单、粗暴 。 刘邦进咸阳后 , 是开心了几天 , 然而张良、樊哙等人不干 , 认为他还没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 因此 , 必要的面子工程还是得搞一搞的 。
刘邦听取了他们的建议 , 依依不舍的推开左拥右抱的美人 , 起来之后就连续发布命令 , 守关 , 封藏府库 , 整顿治安 , 恢复秩序 。 刘邦的做法颇得人心 , 咸阳老百姓本来都愿意以他为主的 , 然而 , 老百姓开心了没几天 , 项羽来了 。
项羽是楚国人 , 而楚国 , 自认为被秦国欺负的最厉害 , 因此 , 对秦国尤为痛恨 , 一见到秦人 , 以及秦人的东西就两眼发红 。
出于这种狭隘的心理 , 项羽进入咸阳后 , 就做了件很不人道的事 , 杀了已经决定投降的子婴一族 , 之后一把大火烧掉秦人经营三百余年的咸阳 , 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 , 所谓火烧昆岗 , 玉石俱焚 , 这一把火要比秦始皇焚书时期的火大得多 , 到底烧掉多少书籍 , 没有具体统计数字 。
这样一比较 , 秦始皇和项羽 , 谁才是焚书的罪人 , 好像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 清朝桐城派学者刘大櫆在《焚书辩》当中说:“书之焚 , 非李斯之罪 , 而项籍之罪也 。 ”
文:斯文卿相
参考文献:《焚书辩》《史记》《盐铁论》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