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提起敦煌石窟 , 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 , 他就是常书鸿 。

常书鸿 , 他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与保护等工作 。 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

1935年 , 在巴黎的常书鸿偶然间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了《敦煌图录》的画册 , 精美的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深深的吸引了常书鸿 。

当时的敦煌石窟在国外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 , 但是这么一个精美、巨大、价值连城的艺术宝库中国人却知之甚少 , 更谈不上研究和保护 , 常书鸿在震惊之余下决心回国 , 投入到敦煌艺术品的研究与保护中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夫妇及女儿常沙娜

此时的常书鸿已经有了家室 , 妻子是陈芝秀 , 出生于江南的一个名门望族 , 家庭条件优越 , 1925年结为夫妻 。

两人的女儿常沙娜当时还不满五岁 , 而且自幼成长在家庭条件不错的陈芝秀 , 已经习惯了巴黎的生活 , 当常书鸿提出回国并且去条件艰苦的敦煌工作和生活时 , 陈芝秀即刻表示出了反对 。

但是常书鸿意志坚定 , 妻子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夫妇及女儿

可以说 , 常书鸿回国到敦煌工作是作出很大牺牲的 , 放弃优越的生活 , 投身到艰苦的艺术品保护中 ,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

常书鸿虽然挂念敦煌 , 但是并不是回国就能去敦煌工作的 , 也需要时机 。 1936年 , 常书鸿回国任教 , 在国内的这段时间 , 他们的儿子在重庆出生 。 1942年 , 因要成立敦煌研究所 , 在这个机遇上 , 常书鸿开始向敦煌出发 。

1943年 , 经过几个月艰苦的长途跋涉 , 常书鸿终于到达了敦煌 。 在当时 , 敦煌生活是非常苦的 , 常书鸿也承认敦煌的生活非常艰苦 , 按他自己的话说:

“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 , 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 , 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 。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在指导工作

面对艰苦的生活以及匮乏的娱乐生活 , 常书鸿凭借着对艺术品的热爱以及一腔热血 , 迅速投入到敦煌艺术品的研究与保护之中 。

可是陈芝秀就不一样了 , 常书鸿可以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来对抗生活的额困苦 , 可是陈芝秀本身对敦煌艺术品本身兴趣就不大 , 在这样的环境生活 , 对她来讲就是一种折磨 , 再加上从巴黎回到国内然后又去了黄沙漫天的敦煌 ,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整日闷闷不乐 。

恰巧这时常书鸿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是陈芝秀的老乡 , 常书鸿就将学生赵忠清介绍给了妻子 。 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 赵忠清与陈芝秀在接触中也渐生情愫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1959年10月,画家常书鸿(左二)在指导工作人员工作

终于 , 在1945年 , 陈芝秀借着外出去检查身体的时候 , 和赵忠清私奔了 。 常书鸿得知二人出走的消息后 , 骑马向玉门方向追去 , 在途中精疲力竭摔下来 , 幸亏被玉门油矿的人发现才救了一命 。

妻子的出走对常书鸿的打击是巨大的 , 当时 , 一双儿女还很年幼 , 他一边照顾孩子 , 一边工作 , 而且还要面对诸如经费短缺、政府要裁撤敦煌艺术研究所等外在因素 , 他所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 。

但是常书鸿没有放弃 , 他一面动员同事节食缩衣 , 一面靠为人画像创收并向内地呼吁捐款的方式筹措经费 , 正是在他的奔走呼号下 , 民众开始关注敦煌艺术品 , 社会人士和机构纷纷捐款 , 使得研究和保护工作得以继续下去 。

可以说常书鸿在敦煌的日子里 , 所吃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 他对敦煌艺术品的贡献不是我在这写几句话就能概括的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李承仙

就这样 , 常书鸿等人熬到了1947年 , 这一年 , 一批重庆艺专的毕业生来到敦煌 , 其中的女生李承仙在工作中与常书鸿渐生情愫 , 与常书鸿结为夫妻 , 并成为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

解放后 , 常书鸿的人生开始了转折 , 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

1951年 , 他赴北京举办展览后又赴印度、缅甸办展 , 宏扬了中国文化艺术 。 他在日本被誉为中国的“人间国宝”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左)

1982年 , 为敦煌艺术品奋斗半生的常书鸿才举家从西北迁往北京 。

晚年的常书鸿还担任浙江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 , 并举办了“常书鸿画展” 。 可以说 , 晚年的常书鸿终于功成名就 , 这时候的他是风光的、幸福的 。

晚年的常书鸿对陈芝秀的出走没有任何恨意 , 而是充满了些许的自责 。 他在《九十春秋》中写道:

回想妻子这几年跟我一起遭受的痛苦 , 在怨恨之后 , 又感到自己心头袭来的一阵自我谴责…… 。 ”

1994年 , 常书鸿去世 , 享年九十岁 。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丈夫克服困难,晚年风光无限,妻子悔之晚矣

不忍艰苦与他人远走 , 丈夫克服困难 , 晚年风光无限 , 妻子悔之晚矣// //

图|常书鸿与妻子李承仙

再来说说他的前妻 , 陈芝秀与赵忠清私奔后 , 没过几年 , 赵忠清便因历史问题被捕入狱 , 在狱中病逝 。

后来她又与一位普通工人重组了家庭 , 但生活一直很艰苦 , 甚至靠给人洗衣服、打零工度日 , 晚年的陈芝秀还得不到儿子的原谅 , 渐生悔意 。

她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失足成千古恨” 。

丈夫的风光无限与她的凄凉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其实 , 常书鸿后半生的风光本来也有她的一份 , 可惜 , 当时因为忍受不了困苦的生活选择离开 , 不曾想几年之后 , 自己所遭遇的生活依然是困苦的 。

参考资料:《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常书鸿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