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崇祯三年二月初五日 , 一个很平常的冬天 。 大明宣府镇万全右卫管理边务的把总侯应科心里很烦躁 。 今天他跟长哨许尚智、守备王戎、署坐营事蒋荐廉闹了矛盾 。 4个四五十岁的老男人在冰天雪地里各自生着闷气 , 谁也不想搭理谁 。 气可以生 , 活也不能不干 , 最后许尚智一个人骑着马匹出去了 。 许尚智骑着马 , 巡视到离拒敌堡10里的地方 , 忽然看到远处羊群惊恐的四散跑开 。 他定睛一看 , 有11个“步行夷人”正在羊群里套羊 , “扑抢群羊”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在文献记载里 , 此时“许尚智不合 , 不行预报” 。 可以看出来 , 许尚智第一反应应该是准备跑回驻地汇报情况 , 招呼军士们解决掉这一伙“步夷” 。 许尚智转念一想 , 寻思我还在气头上 , 我一个长哨 , 光脚不怕穿鞋的 , “不行预报” 。 就这么坐在马上看着这伙蒙古人抢羊 。 可能正在抢劫的蒙古人也在纳闷 , 这小老哥咋回事?不管是咋的?看着无动于衷的许尚智 , 胆子越来越大的“步夷”“往南趋抢” 。 眼见事情闹大的许尚智 , 这才恍然大悟 , 慌忙快马加鞭 , 往营地飞报敌情去了 。 手忙脚乱的老哥们慌忙组织军士(拒敌堡在编军士300名) , 上阵对敌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明代边堡作战画图《孤悬捍御》

具体作战暂且不表 , 最终明军夺回了老乡的羊群 , 11名步夷也且战且退 , 从亡胡台边墙的坍塌处跑出边外 , 明军也并无伤亡 , 一切好像都很圆满 。 不过 , 还是有不满意 , 谁不满意?朝廷 , 和三匹马 。 这一伙“步夷”射伤了3匹官马 。 朝廷不满意 , 非常不满意 。 打11个不骑马的“步夷” , 一个军堡号称有300名军士 , 居然让敌人全身而退 , 自己还损伤3匹官马 。 是不是吃空额?为什么敌人能如此深入我境?给我查!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结果就是查出了开头的那一幕 。 可能有读者认为笔者是在讲故事 , 这却是记载在明朝档案总汇里面的真实案例 。 因军士不合导致的财物损失 , 虽然让人哭笑不得 , 但也让我们走进了更真实的古人: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欲 , 会生气 , 会把事情搞砸的普通人 。 回到正题 。 最终朝廷的处理结果也很快下来了 , 但是这个处理结果很值得研究:许尚智 。 年四十五岁 。 係长哨……侯应科俱合依不应得 。 为而为之事理重者 。 律各杖八十 。 俱有大诰 。 减等 。 各杖七十……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在档案的处罚结果中 , 赫然出现了用《大诰》减刑的情况 。 要知道 , 《大诰》自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刊印 , 到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 , 已经过去了245年 。 而一般认为《大诰》在朱元璋驾崩以后已经基本停止印刷和传播 。 而使用《大诰》减刑的事件 , 在明朝档案总汇中还有不少 。 如:(崇祯二年四月)……议得王惠 。 张梦熊 。 田关 。 陈五……俱应不应得为而为之 。 事理重者 。 律各杖八十 。 具有大诰 。 减等 。 各杖七十……(崇祯四年七月十七日)萧伟 。 迟国柱 。 张琦 。 韩彦辅 。 梁国忠 。 高圮儿 。 李观山……俱应不应得为而为之 。 事理重者 。 律各杖八十 。 俱有大诰 。 减等 。 李裕光杖九十……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从以上案例 , 根据史料原件图片和文字 , 我们可以分析出5个关键点:1、《大诰》在军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 受罚的军士“俱有” , 人手一本《大诰》以图减刑 。 2、使用《大诰》有固定句式:“俱应不应得为而为之 。 事理重者 。 ”说明使用《大诰》有传承至明末的固定行文规定 。 就像如今“依照xxx法律”、“不敛手、不收手”等用句相同 。 3、起码在明军之中 , 《大诰》的存留十分普遍 。 说明《大诰》在明代一直在持续刊印(这么多大头兵同时有相同的245年的传家宝 , 反正笔者是不相信的) 。 4、《大诰》在公文中是需要另起一行置顶的文字 。 熟悉史料的人都知道 , 明代文字在公文中出现置顶 , 一般只有“皇”、“上”、“陵”等皇家专用字或词 。 《大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5、按明律:家有《大诰》者 , 犯笞、杖、徒、流之罪减一等;无《大诰》者 , 加一等 。 上文中 , 杖八十的人 , 因为家有《大诰》 , 都减了一等:十军棍 。 只有一个倒霉的李裕光 , 因为没有《大诰》 , 加一等 , 打了九十军棍 。 这说明明初对《大诰》的规定 , 在明末依然有效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大诰》在明末一直在持续刊印 , 依然具有法律效应 。 在军士中很普及 。 《大诰》在朝廷心中的意义很重 。 这就完全推翻了洪武以后《大诰》不再刊印、不再具有法律意义的普遍认知 。 值得大家思考和交流 。 可能这就有人问了 , 原本打的是八十军棍 , 这就算拿了《大诰》 , 才减了十下 , 减刑的量很轻 。 十下 , 在笔者看来 , 就关系着你是被打死还是打成重伤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大多数人都对“廷杖”很了解 , 廷杖的诞生 , 也是脱胎于军队中的刑棍 。 廷杖有多厉害 , 这个无需多言 , 大家都对此有相关了解 。 那么 , 军棍到底长什么样?什么尺寸?官方史料不载 。 等等 , 先别喷我 。 官方史料没有 , 但是民间有载啊 。 民间什么书?明刻本《三国演义》 。 如下图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军事类小说来说 , 里面的画作基本以明代军事为原型进行创作 。 下图红框中的人物 , 手持的木棒 , 可以被认为是军棍:手持端细 , 末端粗 , 以周围人物比例作为参照 , 大棒的末端有人的小腿这么粗 , 有大约一米这么长 。 相信不少读者小时候难免受到父母的体罚 。 小竹竿打两下 , 已然让人无法接受 。 打军棍的处罚 , 在明代兵书中 , 称作“捆打” , 在军中 , 逃跑肯定是不现实的 。 为什么要绑起来打 , 笔者推测 , 很可能是因为防止军士因行刑期间 , 过于疼痛 , 防止受罚军士不断挣扎影响行刑 。 一米长小腿粗的棍子抡起来打到人身上 ,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 大概不需要笔者多言了 。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缺啥别缺它!为何这本书明军要人手一本?有了它真的能少挨十棍// //

能够存世的事物都有其传世的意义 。 所以 , 归根结底 , 《大诰》之所以能在明军中广为流传 , 其实就两个字:实用 。 起码在被捆在凳子上准备打屁股的军士们心中 , 是十分实用和必备的“免死纸券” 。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 。 主编原廓、作者杨继正 , 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