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最主要原因就是实力不够 , 当时曹魏占据中原是兵马钱粮的重要产地 , 人才济济 , 交通畅顺 , 只要保持稳定 , 就可迅速发展 , 国力大增 , 就可以稳取天下 。 而蜀汉仅有益州 , 而且地处偏僻 , 地盘狭小 , 耕地和人口太少 , 经济落后 , 交通不便 , 运输困难 , 每次北伐也只有几万人 , 而且以步兵为主 , 骑兵很少 , 而且马匹也不如曹魏的多而优良 。 每次最后都因为粮草不继 , 而不得不撤军 。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

诸葛亮深知北伐很难成功 , 蜀汉地盘太小 , 是怎么也赶不上中原的发展速度 , 只想在自己临死前 , 尽量博几把 , 以攻为守 , 尽量干扰曹魏的发展速度 , 或许还可以多占些地盘 , 这样才能变相延长蜀汉的国柞 。 蜀汉人才凋零问题很严重 , 本来蜀地人才就少 , 后期仅有姜维拿得出手 , 而且还是诸葛亮从魏国挖过来的 , 而曹魏却是人才辈出 , 曹真、司马懿、司马师、钟会、邓艾、羊枯等等 , 层出不穷 。 而且 , 很多城池都必须分兵镇守 , 根本无法全力北伐 。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

诸葛亮虽擅长治军 , 他所遇到的对手 , 大多是人中英杰 , 再加上人力寡难衡众 , 攻守双方地位迥异 , 所以 , 虽然连年出兵 , 却终不能有所成就 。 天下所归各有天命 , 是不能以智慧力争的 。 明知力有不逮 , 偏要行之 , 深层次原因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 成就伟业 , 以报先帝之德 。 本质上还是着急 。 看出师表就能看得出 , 诸葛亮那种涕泪成行 , 忠心谋国 , 报答先帝的急迫和拳拳之心 , 昭然若揭 。 这份衷心和诚恳 , 真是悠悠千古 , 绵绵不绝 。 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千古遗憾 , 遗憾千古 , 徒唤奈何?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诸葛亮七次“北伐”的失败疑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