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这是秦始皇在看过韩非子的“法学”著作之后发出的一声感叹 , 意思是说要是能与韩非子相交 , 死矣无遗憾 。 能让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发出此感慨 , 由此可见韩非子是多么的杰出 。 但是韩非子最初却不是一个地道的法学者 , 而是伟大的儒家代表“后圣”荀子之徒 。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 对于儒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 他将后天环境与学习对人的影响加入了儒学之中 , 并且重新系统性的将儒学整理出来 , 为后世儒学作为完整的官方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按理说这样的儒学大师教导出来的徒弟应该也是儒学精英才对 , 但韩非子却是实实在在的跨进了法家门槛 , 最后还成为了法学大成者 , 那么这又是为何呢?要解释这个问题 , 我们还得从荀子所阐述思想入手 , 再来往后分析 。
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 , 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法家 , 以变为强
一、荀子所阐述的主要思想
1、人性本恶
荀子曰:“人之性恶 , 其善者伪也 。 ”他认为人性的本源是很邪恶的 , 那些看着很善良的人都是伪装出来的 。 这种思想其实较荀子之前的儒学思想来说 , 差异很大 。 比如我们熟悉的“亚圣”孟子 , 他所倡导的就是“人之初 , 性本善” 。 所以儒学思想到了荀子这一代所思考的问题不再仅限于美好的遐想 , 而是更加侧重于实际生活的解释和解答 。 荀子恰合时机的提出的“性本恶” , 正是对儒学的进一步完善 , 但是同时“性恶论”却也正是法学思想的基点 。 因为法家强调“以刑去刑” , 他们认为人的本源就是追逐利益的 , 至于“礼”“道德”都是虚假的谎言 。 所以法家主张“刑名法术”即要克服人性的恶 , 必须用严法来强制的约束人民 。 这样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观点其实正好也是法家最核心的思想 。
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 , 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荀子思想是儒学思想的一个大异变
2、以“法”护“礼”
荀子曰:“治之经 , 礼与刑 , 君子以修百姓宁 。 明德慎罚 , 国家既治四海平 。 ”意思是说荀子认为礼义和刑法是国家之根本 , 只有以此来治理国家 , 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 荀子不再像孔子那样只强调“礼” , 也不像孟子那样强调”义” , 而是独自将“法”的地位抬高到了一个新层面 。 他认为礼只能用来束缚一部分人 , 而与大多数人的人性相悖 , 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用“法”来保证“礼”对于人的束缚 。 荀子将“法”融入“礼”中 , 将“礼”法律化 , 这对于儒学的实用性是一个莫大进展 , 但其在发展儒学的同时 , 却也提高了“法”在儒学中的地位 。
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 , 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强调用“法”来强制”礼” , 是荀子思想的又一特色
由此可见 , 虽然荀子是一代儒师 , 但他阐述的思想却是和法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尤其是其所阐述的“性恶论”思想 , 更是法家思想的基石 。 韩非子在向荀子学习时 , 荀子的这些“与法家思想有深层联系的主张”自然会对韩非子的思想产生影响 。 不同的是荀子虽然提出了这些思想 , 但他一直以儒者自居 , 他强调“法”的地位主要是为了保证“礼”被人们所拥护 , 并且始终认为法是为礼所服务的 。 而作为他徒弟的韩非子似乎并没有打算坚持延续荀子的维护礼的思想 , 韩非子更加青睐于荀子提出的“人性恶” , 即纵观韩非子的理论 , 无一不是建立在“人是自私的”这个前提下的 , 并且他也从荀子的思想中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答案——“严法控民” 。 对于荀子来说 , 他始终是一个忠实的儒学传承者 , 即便是触及到了法家的门槛却又不愿踏入 , 而仅仅吸纳其部分精华为儒学所用 。 但他的徒弟韩非子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 领悟荀子的思想后 , 在此基础上摒弃了“礼” , 而在“法”上更进一步 , 终究踏入法家大门 。
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 , 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法家思想
二、韩非子生平
再者荀子传授给韩非子的思想有”法儒”两面性 , 但是韩非子为何独独中意其中的“法”呢?这又要从韩非子的生平来看 。 韩非子本是韩国贵族 , 身世显赫 , 但因为诸侯战乱四起 , 韩非子一家人便隐居于山野村落之中 。 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子 , 因从小生活在山野之中 , 身上并没有其他贵族子弟的纨绔之气 , 反而下定决心要重振家族威望 , 重兴韩国之强 , 于是他很早便独自周游列国 , 以求强国之学 。 而要一个平常的国家强盛 , 那势必涉及到改革图强 。 而那时候诸子学说都比较讲究“引古博今” , 尤其是儒家(孔子喜欢引用周文王、周公来教导当时的诸侯们) , 而“引古”意味着一切从古制 , 即要求国君和人民做到上古时期贤人那样 , 从而使天下太平 。 这种保守的一味遵从先贤之说显然是一种美好的虚无向往 。 所以对那时一心只求强国之学以及身世复杂的韩非子来说 , 儒家自然不是其理想的归宿 。 但法家却是反对复古的思想 , 实打实的主张积极变革 , 以图国家强盛 , 其中比较出名的代表即为商鞅(商鞅变法)、申不害(申不害变法使韩国强盛) 。 这可谓正中急切想学强国之学的韩非子下怀 。 所以说在韩非子拜了荀子为师之后 , 对于荀子所传授的思想 , 韩非子果断的舍弃了其中的“礼”的这一部分 , 而在荀子的“性本恶”以及强调“法”的这一部分继续加深 , 乃至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天纵奇才“韩非子”——为何最终弃"儒"从"法" , 成为一代法学巨擘// //
韩非子求学 , 只为强国之学
总结上述 , 即便韩非子拜了荀子为师 , 但是选择法家还是他的必然结果 。 首先因为他的身世原因 , 急切的想要学的强国之学 , 那么儒家(尚古贤)、道家(无为)等等就不会出现在他的选择项中 。 其次荀子提出的“性恶论”以及“以‘法’护‘礼’”这些思想主张 , 虽然对儒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 但其实也是法学思想的核心 , 而韩非子在接触这些思想后果断吸收了其中的法学精华 。 那么对于韩非子来说 , 最后步入法家殿堂也就不足为奇了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