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雨打棺,十年酸;雨洒坟,出贵人”,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中国古代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 除了唐诗宋词、经史子集之外 , 还有很多奇门遁甲、易经八卦 , 每一项都足以令人神往 。 随着近年来各种盗墓小说的兴起 , 人们对传统文化又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 就连小编也不例外 。 小说虽然纯属虚构 , 但故事灵感大多来自民间传说 , 而古人的智慧博大精深 , 很多民间传说被他们叙述得生动形象 , 让人觉得煞有其事一般 。 不过 , 我们在阅读这些小说时或者在深究其背后的真相时 , 都应当客观的站在当时的环境去理解和分析 。 因为古代各种条件的落后 ,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有着非常巨大的局限性 , 好比我们如今才短短几十年 , 科技飞速发展 , 很多古人难以想象事物都得以厘清和实现 , 如果现在的飞机出现在古代 , 我们同样会被当成神明而事实上我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 所以关于民间诸多传说 , 我们应当理性看待 , 尤其是这些盗墓小说中的风水堪舆等等 。 虽然这些虚无缥缈 , 不值得寄托希望 , 但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对于我们理解古人的真实生活却有着特殊的作用 。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而民间有一句俗语便是和这些密切相关 , 说的是“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 , 这是非常荒唐的 , 我们更相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务实精神 , 也能看到脚踏实地勤劳创造后的非凡成就 。 如果把人的一生或者家族的兴旺寄托在这些没有实际依据的俗语上 , 无疑是自取灭亡的 。 难道 , 刚好遇到出殡时下雨 , 这十年就什么都不用做?或者坟盖黄土后刚好天气下雨 , 往后坐等贵人出现也不用做什么吗?显然不是 , 最多理解为在你努力的基础上成功几率大一点而已 。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不过在古代 , 人们常年面临苛捐杂税和天灾人祸 , 一日三餐也是朝不保夕 , 面对如何恶劣的生存环境 , 他们难免想为此找到寄托 。 就好比我们在遭遇失败或者打击的时候 , 往往会喊“为什么是我?”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 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中 , 不同的历史时期自然呈现不同的生存环境 , 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自当承担不同的风雨 , 年少时问“为什么是我” , 中年后却能“一笑置之” , 这是因为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 对于人生的改变变得不那么困难 , 尤其是衣食温饱早已不是问题 。 但在古代 , 古人面临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力 , 这两个难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无力的 , 老百姓只好将一切的不幸寄托在这些虚无缥缈之中 。 认为之所以命苦是因为前世如何 , 是因为风水如何等等 。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所谓“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其实意思非常浅显 , 前一句说出殡下葬前突然下雨 , 淋到了棺材 , 古人认为这是不吉利的 , 酸就是穷酸的意思 , 寓意接下来十年要受穷 。 而后一句意思相近 , 坟墓就是以及安葬好了也盖了黄土 , 这个时候如果下雨 , 寓意雨撒黄土 , 就像植物得到雨水滋润一般会有能人辈出 。 因此而衍生的说法也有很多 , 不过听听就好 , 切莫当真 。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以上两句俗语可以看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在方方面面 , 就连出殡下葬也希望能有个好兆头 , 可见当时人们生活环境之恶劣 , 才会如此迫切的需要美好的生活环境 。 他们所面临的是生存问题 , 如今再不用为生存发愁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 很多人希望穿越回古代 , 其实仔细翻阅历史就能发现 , 古时候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 如今很多生长于温室的如果穿越过去估计只有泪三行了 。
俗语“雨打棺 , 十年酸;雨洒坟 , 出贵人” , 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
言归正传 , 随着时代进步 , 古人的经验智慧之谈很多已经沦为糟粕 , 我们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兴旺只有靠双手 , 即便父母腰缠万贯 , 家风不正 , 家教不严 , 子女又没有勤劳务实的双手 , 终究逃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