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曹公攻濡须 , 权与相拒月馀 。 (裴松之注)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 , 公使弓弩乱发 , 箭着其船 , 船偏重将覆 , 权因回船 , 复以一面受箭 , 箭均船平 , 乃还” , 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 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 , 并不是诸葛亮 。 并且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时 , 而是发生在建安十八年 , 赤壁之战以后 。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

建安十七年 , 曹操平定关东之后 , 起军四十万欲报赤壁之仇 , 孙权大惊商议拒敌之策 , 人报长史张紘病故有哀书劝孙权迁居秣陵 , 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气 , 遂命迁至建邺(今南京) , 筑石头城 。 吕蒙进曰:“曹操兵来 , 可于濡须水口筑坞以拒之 。 ”孙权遂差军数万筑月牙形濡须坞 , 点拨七万大军与曹操对抗 。

建安十八年正月 , 曹操率军逼进濡须口 , 恰逢天降大雨 , 潮水上涨 , 在对曹军不利的情形下 , 曹操依旧命张辽、臧霸大举进攻 。 曹军主力汹涌而至东吴营寨 , 轻松拿下据点 , 擒获东吴都督孙杨 。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

东吴首战失利 , 孙权遂亲至濡须口坐阵 。 曹操号称四十万大军 , 在兵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 并且曹操经过赤壁之战后几年的恢复休整 , 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 所以东吴军总体战略上只能以防守为主 。

为了报复曹操 , 孙权决定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进行小规模的反击 , 他任命甘宁为前都督 , 率三千人夜袭曹营 。 甘宁不愧是一员虎将 , 只带一百多精兵 , 趁着夜黑潜入曹军大营 , 曹军人多势众 , 根本没想到孙权敢派人袭营 , 除了岗哨 , 都在酣睡 。 甘宁带人杀了岗哨 , 发起冲锋 , 正在休息的曹军还没反应过来 , 甘宁带人已经砍杀了几十个曹军士兵 。 而曹军毕竟也是训练有素的 , 慌乱之后 , 很快恢复机智 , 点燃火把 , 组织反击 , 甘宁见状 , 带人迅速撤离 。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

曹操恼火 , 仗着人多 , 不断向孙权挑衅 , 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好几次小规模的交锋 。 但是战争就是这样 , 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 , 也不一定是好事 。 有一次 , 曹操坐油船夜渡洲上 , 出了濡须口 , 想到孙权的阵前一探究竟 。 没想到很快被东吴军发现了 , 东吴擅水战 , 转眼间东吴军就把曹操围上了 , 曹操所带兵士不多 , 一番厮杀之后 , 损失几千士兵 , 才仓皇逃脱 。

经此战 , 曹操领略到了孙权的厉害 , 变进攻为防守 , 不论东吴军怎么挑衅都坚守不出 , 两军僵持下来 。 孙权耐不住 , 亲自带人到曹军阵前挑衅 , 坐船来来回回在曹操的水寨中好几次 , 最后曹操忍无可忍 , 下令放箭 , 瞬间万弩齐发 , 结果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 , 船就向一边倾斜 , 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 , 使“箭均船平” , 然后安然而归 。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揭密草船借箭的历史真相// //

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 , 叹息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 ”

此战 , 曹操率四十万大军出征 , 结果无功而返 , 孙权以船借箭的妙计 , 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谋略 。 这也就是后来著名典故草船借箭的原型和由来 。

这个典故后来被罗贯中改编 , 写进了《三国演义》 , 成了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 , 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 , 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 后来 , 有大雾天帮忙 , 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 , 调了几条草船诱敌 , 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 , 立下奇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