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文:白玉基(作者原创授权)

《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的生活原型是活跃在古代中国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吐谷浑 , 该论断的得出能够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都能找到依据 。 前面的章节在宏观上对孙悟空的特征和吐谷浑的特征进行了比对 , 如果将吐谷浑定性为孙悟空的原型 , 《西游记》这部经典所反映的主题问题有了新的定义 , 也能彻底改变人们对《西游记》一贯的解读方式和定位准则 。 再假如《西游记》作者在构思并创作这部经典的过程中 , 果真是以吐谷浑作为孙悟空原型的 , 那么 , 除了在宏观上他们两者的特征能够吻合之外 , 在微观上也应该是吻合的 。 事实上 , 经过笔者的仔细对比 , 微观上也吻合得很好 。

一、孙悟空的称呼“石猴”、“猢狲”的由来

大家知道孙悟空是以“猴子”形象出现在《西游记》中的 , 人们也叫他“猢狲” 。 “猢狲”《百度》字解:泛指灵长类动物 , 特指中国北方的猴子 。 用“猢狲”二字特指北方的猴子?这一定是受百回版《西游记》的影响所致 , 因为百回版《西游记》也的确为现代词典创造了不少的词汇 。 在宋、元时期盛行于舞台杂剧中的《西游记平话》中 , “猴行者”的别号是“胡孙” , 而不是“猢狲” 。

其实 , 《西游记》中的这位神通广大的猴子 , 他代表的是“人” 。 也许《西游记》作者也想说明“猿类”是“人类”的祖先 , 北方胡人在体格上已经是人 , 但在中原文人眼中 , 这些个将外族女人当粮食充饥的“胡人”在精神层面还算不得是真正的人 。

再说了 , 北方少数民族民众深信自己最原始的祖先就是猴子 。 人死了 , 抛却的是肉体 , 钻出体内的“灵魂”该显露出原形 , 形态自然是猴子 。

《西游记》作者并未将孙悟空当成猴子 , 在《西游记》原著中是这样交待:“你身躯虽是鄙陋 , 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 。 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 , 意思教你姓‘猢’ 。 猢字去了个兽旁 , 乃是个古月 。 古者老也 , 月者阴也 。 老阴不能化育 , 教你姓‘狲’倒好 。 狲字去了兽旁 , 乃是个子系 。 子者儿男也 , 系者婴细也 , 正合婴儿之本论 , 教你姓‘孙’罢 。 ”

在这里 , 孙悟空的师父点明:“你身躯虽是鄙陋 , 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所谓“像个”猢狲 , 并非真的是“猢狲” 。 “鄙陋”在这里是“矮小”的意思 , 古代的英雄形象皆是人高马大、力大无穷 。 宋代版《西游记平话》中孙悟空是一白衣秀士的形象出现 , 而在百回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高不足四尺 , 还要像个猢狲 , 为什么这样写呢?历史上的吐谷浑开国大王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儿童 , 如果用此时的吐谷浑王叶延作为孙悟空的原型人物 , 在身高上是极其符合的 。

作者很明确的将那“猢狲”二字的兽旁取消了 , 如果“猢狲”是指灵长类动物 , 但取消了兽旁的“胡孙”就有了另外的含义 。 历史上 , 中原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作“胡人” , “胡孙”就是胡人的孙子 。 在《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 这里的“胡人”也应该不是一般的胡人 。 在吐谷浑政权中 , 叶延王正好是吐谷浑的孙子辈 。 说他是“胡孙”恰如其分 。 之后的所有吐谷浑王及其百姓都是“胡孙” , 按孙悟空的口吻就是“一窝孙” 。

孙悟空出世前是一山顶中的“石胞” , 出世后就有了临时的称谓——石猴 。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 , 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

一个石头仙胞见了风化作石猴?这便是《西游记》作者的幽默!多少年来 , 广大读者对孙悟空身世之谜的疑惑莫过于此 。 开篇第一回说出这般离谱的话语 , 之后的每一章节、每一情节 , 尽管都是作者废了不少的心血进行精心编排 , 但在广大读者眼里统统是“天马行空”、“胡说八道”;能强烈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孙悟空能够“上天入地 , 天不怕 , 地不怕”的本领和精神 , 迎合了凡人们内心深处倍感压抑却又无处宣泄的情绪而已 。 用原始的青藏高原昆仑文化世界观来解读 , 《西游记》中的这一切不被常人理解的、荒诞的情节 , 都显得顺理成章 。

古代的游牧一族 , 因自然条件所限 , 他们总是将自己的神灵、祖先的灵魂供奉在高山之顶 , 在高山上无法修建、或无力修建亭台楼阁 , 只能以卵石堆积成包 , 今天的俗语中称之为“敖包” , 不同的少数民族对“敖包”也有不同的名称 。 每逢乱世 , 族群中会涌现出一些英雄人物 , 少数民族群众会集体认定英雄的灵魂是由“敖包”中供奉的“神灵”降世 。 在今天的青藏高原 , 每逢一座山顶“敖包” , 只要你仔细听当地人的讲解 , 每一个“敖包”会对应一段历史 , 或是一段美丽的传说 。

孙悟空的降世也不例外 , 当那仙石中生出一只石猴之时 , “便就学爬学走 , 拜了四方 。 目运两道金光 , 射冲斗府 。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 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店 , 聚集仙卿 , 见有金光焰焰 , 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 ”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 , 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

能惊动大帝王?出生的肯定是个“小帝王” 。 “拜四方”、“目运金光”、“射冲斗府”这些词汇都在预示着一个政权的建立 , 也就是一场帝王级别的祭祀活动 。 词汇“斗府” , 狭义地讲 , 这里是指供奉神像的神龛或是匣子 。 “斗”是指盛装粮食的器物、或是古代观测星相所用的、类似盒子状的装置 , 与“府”字组成供奉神像的匣子或盒子 , 也就是神灵的居所 。 广义指“宇宙” 。

石头中能蹦出猴子出来 , 这在青藏高原一点也不稀奇 。 在甘肃省张掖地区的民俗专家们口中还盛传孙悟空是西王母的经血流到石缝中 , 然后吸收天地之光孕育而成 , 并将这样的传说拍成了纪录片 。 笔者在想 , 《西游记》既出于明人之手 , 他笔下的“石猴”日后有如此神通 , 他决不会为“石猴”的灵魂随便找一个普通的山地进行供奉 。 如果《西游记》作者意识中“花果山”有出处 , 想必广大读者也和笔者一样 , 除了对《西游记》描述的故事情节感兴趣之外 , 下一步就想找到“花果山”在哪里!阅读《西游记》原著 , 果然在第一回中讲到:“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 。 海外有一国土 , 名曰傲来国 。 国近大海 , 海中有一座山 , 唤为花果山 。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 , 三岛之来龙 , 自开清浊而立 , 鸿蒙判后而成 。 ”

神州有四个 , 分别是“东胜神洲 , 西牛贺洲 , 南赡部洲 , 北俱芦洲” 。 现代人将这些神州扩大化了 , 是指整个宇宙!但谁又能证明《西游记》作者指的这四大神州不是青海省的“海东、海西、海南、海北州”呢?如果是指青海 , 那么“本书单表东胜神州!”意为《西游记》要讲的是青海海东地区的故事了 。 “傲来国”分明是指青海土族聚集地 , “傲来”一词是土族口语 。 “花果山”这一名山也有所指了 。

十洲三岛 , 在中国文化中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不用多说 , 这里指的肯定是昆仑山!也就是说 , 《西游记》作者主观上是将昆仑山定为“石猴”之出生地 。 并且 , 他十分清楚昆仑山就在海东地区土族先民居住区 。

今天的人们还没有找到“昆仑山” 。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描述的昆仑山究竟在哪里?《西游记》作者如果是知道的 , 他为何不另行撰文加以说明呢?据笔者推测 , 居住在青海的文人、或游走过青海的人、包括青海当地人 , 他们都知道“昆仑”指何物 , 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 , 人们越不会太在意 。

一座神山?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 唯独不缺的就是层层叠叠的山峦 , 随便一座显眼的山峰上也会供上神佛的 。

也许“昆仑山”在当地人们心目中也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峰而已 , 事隔多年不再提起 。 只是到了近代 , 有人翻出了先秦典籍《山海经》 , 突然想知道昆仑在哪里?突然间 , 谁也说不清昆仑指何物 , 也没有人能够指认出昆仑山是指那座山!

笔者受《西游记》启发 , 在青海省海东地区对一些知名的山峰进行排查发现 , 《山海经》中所述的昆仑丘实际上就是笔者家乡的、佑宁寺背后的一座神山 。 并破译了“昆仑”一词的真实含义 。

按《西游记》所述 , 昆仑山如果在青海省海东地区 , 那么“昆仑”一词之谐音应该是羌语 。 在青海省现有的地名中 , 绝大多数地名都是羌语或鲜卑语之音节由汉字音译的结果 。 比如:一代佛教大士的称号——“宗喀巴” , “宗”字之音是羌语中的“多”的意思 , “喀”字之音是由羌语中的“城堡”之音转化而来 。 羌语中“城堡”叫做“夸日” , 多个城堡之地就是“宗夸日” , 简称并演化为“宗喀” 。 “宗喀巴” , 现在译为“湟中人” , 如果要直译则是:“众多城堡之地的人” 。 这里的城堡也包括农业地区农民的庄廓 , 古代羌人没有庄廓 , 他们住帐房 。 同样的一句羌语 , 其音可以由不同的同音汉字进行标识 , “宗喀”可以写成“宗卡” , 但意思是一样的 。 宗喀巴大士的出生地塔尔寺所在地还有地名“贤巴林卡”;青海省湟源县城有一园林叫做“赞普林卡” , 这里的“林卡”被译作“园林”之意 。 实际上按这个音节直译就是“山湾城堡” , 倒装“城堡山湾”也是成立的 。 “林”字之音就是羌语中的“山湾” , 准确叫法是“廊哇” 。 “卡”字之音是“夸日”的转音 , 意为“城堡” 。 按这一音译规则 , 表示“园林”的“林卡”一词 , 还原为羌语就是“廊夸日” , 再用汉字完全可以写作“仑昆” , 倒装“昆仑”一词也不失其含义 。 在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有一村落叫做“奎浪” , 用羌语理解就是“夸日廊” , 即:“城堡山湾” 。 将“夸日廊”三字读快些 , 也完全可以用汉字表示为“昆仑” 。

居住在五十镇的所有土族人 , 在他们的方言中称呼自己的民族为“喀廊” , 土族人就是“喀廊昆” , 这里的“昆”也常写作“孔” , 土族方言中 , “孔”字之音表示“人” 。 用羌语理解 , “喀廊”就是“夸日廊” , 意思是“城堡山湾” , 我们可以理解为“形似城堡的山湾” 。 在青海省境内 , 特别是湟水两岸 , 形似城堡的山湾比比皆是 。 在土族群体口语中 , “喀廊”一词也有倒装使用的实例 , 土族群体口口相传:“我们是由七部落联盟组成的民族” , 用土族方言就是:“德隆廊喀” 。

互助县五十镇的“奎浪山”就是昆仑山 。 “奎浪”一词也是由羌语词汇“夸日廊”音译而成 。 这点除了能用羌语、土族方言能得到举证之外 , 还能用“奎浪山”之特征及周边地理环境、周边村落名等也能进一步得到举证 。 (笔者另有论文加以证实)

石猴出生的这座山 , 是方圆几十里范围中的一座神山 , 今天的人们知道山上供奉的神叫做“旦建” , 当地人又叫做“雷神” , 这也与《西游记》中多次提到孙悟空长得象“雷公脸”相对应 。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 , 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

二、官封“弼马温”、批准“齐天”爵位

《西游记》作者先对孙悟空封了官职“弼马温” , 再批准“齐天大圣”之爵位 。

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官职和名位 , 因此笔者只能说 , 角色孙悟空的官职和名位是《西游记》作者自封的 。 广大读者也只当是虚构的神话 , 从来没有人当过真 。

但如果将孙悟空这个角色与历史现实中的、唐代活跃在中国西北历史舞台上的吐谷浑政权进行比较 , 那么孙悟空的官场经历与吐谷浑政权的遭遇又是严丝合缝的 。

在孙悟空出世后 , 经过成长、学艺等一系列经历后 , 终于违犯了“天条”:他先是侵扰龙宫 , 后又篡改生死簿 。 在读者看来 , 一个人如果有如此神通 , 闹一闹龙宫地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但在一个帝王专权的国度内 , 龙宫地府焉能随便闯入?玉帝御派天兵天将前来征缴 , 这也符合现实中唐朝对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所采用的政策 。

天庭召唤孙悟空前来 , 在大小官职之中惟御马监之职为空缺 , 遂封他做了弼马温之职 。 相信很多读者也和笔者一样认为天庭“大材小用”了 , 角色孙悟空也认为天庭慢待了他 。 脱开了现实历史背景 , 单纯地审视这一情节 , 不免会落入《西游记》作者设置的“圈套”之内 。 试问:“堂堂天庭 , 真会缺少官职官位?”再问:“天庭真会让猴子看管桃园?”

《西游记》作者让孙悟空“养马”有他的道理 , 因为角色孙悟空的原型——吐谷浑政权是以养马为主业的 。 《隋书》:“吐谷浑有青海 , 中有小山 。 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 , 言其龙种 。 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 , 因生骢驹 , 日行千里 , 故世称青海驹” 。

吐谷浑不但以养马为主业 , 并且能培育“千里马” , 说明在当时吐谷浑的养马事业已经达到了先进的、专业化水准 。 当然 , 他们培育出的良马 , 具体用途除了自己使用之外 , 多数会流入中原王朝的军马市场 。 吐谷浑事实上成为了中原中央王朝军马的主要培育者、提供者之一 。 《西游记》作者精心为角色孙悟空安排御马监之职 , 充分尊重了角色所扮演的社会原型的历史之真实性 。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孙悟空身世解密:菩提祖师点破玄机 , 齐天大圣封号或藏真相?// //

在这样一个以牧马为主业的国度能管理马匹者 , 已经是最大的官职了 。 从这一点上讲 , 玉帝是颇会用人的 。 让孙悟空去养马 , 孙悟空当时也认为这是对他的重用 。 你看孙悟空上任后有积极的表现:“这猴王查看了文簿 , 点明了马数 。 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紥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 。 弼马昼夜不睡 , 滋养马匹 。 日间舞弄犹可 , 夜间看管殷勤 , 但是马睡的 , 赶起来吃草 , 走的捉将来靠槽 。 那些天马见了他 , 泯耳攒蹄 , 都养得肉肥膘满 。 不觉的半月有余 。 ”但在中原人眼里“弼马温”是没“品”的 。 一些多事的说破了缘由 , 猴王闻此 , 不觉心头火起 , 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 , 称王称祖 , 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 , 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 , 岂是待我的?不做他 , 不做他!我将去也!”孙悟空思想的突然转变 , 也反映了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价值观与中原农耕文化价值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

如果吐谷浑王是孙悟空形象的原型 , 从职业角度孙悟空与吐谷浑王也暗合了 。 在隋唐时期 , 吐谷浑人在青海广袤的草原上培育出大量优质战马作为与中原王朝交换布匹、茶叶、生铁等生活物资的筹码 。 在交易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摩擦 , 侵扰边境在所难免 。

唐朝建立之时 , 吐谷浑政权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 吐谷浑占据高寒缺氧的恶劣地势 , 每当与中原中央王朝发生摩擦 , 总也能侥幸逃过被灭国的厄运 。 直到明朝《西游记》作者眼里这一王国后裔仍能流离在中央王朝的羁縻之下 。

但凡一个新政权诞生 , “一统天下”肯定是每一位执政者的宏愿 , 也只有一统天下才能使一个国家远离战争、长治久安 。 唐朝执政者先是在中原地区扫清了一切障碍 , 迎来了贞观之治 , 而后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羁縻政策 , 之后的历朝历代都继承了这样的治国方略 。 所谓的羁縻政策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 , 马络头也;縻 , 牛靷也” , 引申为笼络控制 。 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 , 承认当地土著贵族 , 封以王侯 , 纳入朝廷管理 。 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

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 各边疆民族地区 , 主要分布在关内道(包括北自贝加尔湖以北地区南到陕西关中的广大地区)、河北道(包括辽阔的东北边疆地区以南至今河南省北部地区)、陇右道(西起咸海 , 东到甘肃省的广大地区)、剑南道(北自陕西南部 , 南到云南省南部地区)、岭南道(西起云南省东部 , 东到福建省 , 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区) , 涉及的边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奚、契丹、靺鞨、室韦、高句丽、西域诸族 , 羌 , 西南诸族、岭南诸族等 , 见于记载的羁縻府州有856个 。

受羁縻的吐谷浑政权及其后裔们 , 若在中原文人笔下被浓缩为神魔小说中的一介幽灵的话 , 表现在《西游记》中就是孙悟空的形象 。 下面引用一段李天王、太白金星与玉帝的对话 , 就能明白中央王朝对吐谷浑的羁縻政策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齐天大圣”爵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 , 直至灵霄殿 。 启奏道:“臣等奉圣旨出师下界 , 收伏妖仙孙悟空 , 不期他神通广大 , 不能取胜 , 仍望万岁添兵剿除 。 ”玉帝道:“谅一妖猴 , 有多少本事 , 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 , 先败了巨灵神 , 又打伤臣臂膊 。 洞门外立一竿旗 , 上书‘齐天大圣’四字 , 道是封他这官职 , 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 , 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 。 ”玉帝闻言 , 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 。 ”正说间 , 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 , 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 , 不知大小 。 欲加兵与他争斗 , 想一时不能收伏 , 反又劳师 。 不若万岁大舍恩慈 , 还降招安旨意 , 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 。 只是加他个空衔 , 有官无禄便了 。 ”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 , 只不与他事管 , 不与他俸禄 , 且养在天壤之间 , 收他的邪心 , 使不生狂妄 , 庶乾坤安靖 , 海宇得清宁也 。 ”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 。 ”即命降了诏书 , 仍着金星领去 。

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后 , 尽管是“有官无禄” , 但总得有自己的地盘 , 《西游记》中玉帝特批让他看管西王母的“蟠桃园” 。 反映到现实中 , 西王母的“蟠桃园”即青藏高原 , 侵占青藏高原地盘的是谁?就是吐谷浑政权及其后裔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