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资格证,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考教师资格证 , 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考教师资格证,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考教师资格证 , 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 , 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 , 既突出了剧中主题 , 又渲染了紧张气氛 。 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

今天给各位梳理中国古代的“时间简史” , 全文约2700字 , 可能需要花费您60个“弹指”、或1200个“瞬倾”、或24000个“刹那”的时间阅读 。

十二时辰制

在我国古代 , 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划分的分段计时制度 , 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 。

分段计时制度下 , 人们最为熟悉的“十二时辰制”大约产生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 , 由当时参加改历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 。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 。 北方为子位 , 南方为午位 , 东方为卯位 , 西方为酉位 , 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 , 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 , 一昼夜为12个时辰 , 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 , 《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 , 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 , 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 , 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 。 此外 , 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 , 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

百刻制

十二时辰制是依据太阳的方位或出没状况来判断的 , 在阴天或者雨天就让人难以判断时间 。 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漏刻 , 用来记载时间 。

漏刻的使用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将一昼夜分为100刻 , 夏至白天60刻 , 夜晚40刻;冬至白天40刻 , 夜晚60刻;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 当白天开始时 , 将漏壶装满了水 , 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根带有刻度的箭 。 随着壶水的下漏 , 浮箭便逐渐下沉 , 从壶口读出各个时刻箭上的刻数以报时 。

漏刻单独计时曾经使用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 将百刻分为十二等分 , 每一个时辰为八大刻加1/6刻 , 每刻约14分24秒 , 这1/6又称为小刻 , 古人就是用这种办法使二者统一起来 。 作出这个规定以后 , 人们在计算时间时 , 就统一用某时某刻来表示 。

到了清代初期 , 清政府正式规定一日为96刻钟 , 一个时辰分为八刻 , 一刻为15分钟 。 至此 , 沿用千余年的百刻制“寿终正寝” , “一刻”钟终于由14分24秒成了今日的15分钟 。

更点制

再来说一下“更” 。 中国古代五更记时开始很早 , 《汉旧仪》就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记载 。 虽然出现年代较早 , 但是明确见诸历法者 , 一般以唐代初期《戊寅元历》为开端 。

在李淳风的《麟德历》中 , 给出了计算更点的规定:甲夜为初更或一更 , 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 。 一更(初更)指戌时 , 即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指亥时 , 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三更指子时 , 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四更指丑时 , 即第二天一点到第二天三点;五更指寅时 , 即第二天三点到第二天五点 。

计时工具

有了计时标准 , 古人都发明了哪些计时器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片头里出现的日晷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的计时工具 。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 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

另外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是圭表 。 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 , 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 , 叫作圭 。 圭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 , 定回归年或阳历年 。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 , 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居世界第一 。

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 , 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 , 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 ,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漏刻 。 漏刻是以壶盛水 , 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 , 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


考教师资格证,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考教师资格证 , 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

水运仪象台

北宋苏颂、韩公廉等人还发明了水运仪象台 。 水运仪象台是一个类似于天文台的装置 , 高约12米 , 宽7米 , 上下分三层;上层是浑天仪(天体测量之用) , 中层是浑象仪(天体运行演示) , 下层是司辰(自动报时器) , 全程用水力推动 , 可精确报时 。 英国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表示 , 这是欧洲天文钟的祖先 。


考教师资格证,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考教师资格证 , 你了解十二时辰制吗?// //

 大明殿灯漏

至元明之时 , 计时工具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 , 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 。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曾创制了大明殿灯漏 , 采用机械结构 , 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 , 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 时间性益见准确 。 大明灯漏是利用水力驱动 , 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 , 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 。

值得一提的是 , 用燃香计时的方法在古代亦不少见 。 大的盘香几公尺长 , 可以燃烧几个月 。 如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装上几个金属球 , 盘香下面放一个金属盘 , 当燃烧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时 , 金属球落在金属盘里 , 发出清脆的响声 , 这就构成了“火闹钟” 。

据宋代学者薛季宣著书记载 , 12世纪中叶在中国曾流行“香篆钟” 。 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 , 也记述了唐代宫廷内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形: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 , 盘内有梅花五瓣 , 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 , 焚熏后 , 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 , 时人谓之“五孕祥云” 。

燃香计时法延续时间很长 , 一直到元代 , 郭守敬还制造过莲花漏等燃香计时的工具 。 但这种方法的计时精度确实有限 , 因为燃烧速度总是取决于燃烧条件(环境干湿、风力大小等) , 至于制造成完全相同的蜡烛、盘香更是不可能的事 , 而且火钟还需要人们定期看管 。 所以用燃香来计时 , 局限性仍然太大 。

题外话:“刹那”是多久?

在文章的最后 , 青年君想用很短的时间和大家稍微唠一唠“很短的时间”——刹那 。

刹那是古印度佛教术语 , 也是时间度量单位 , 表示一念之间的极短时间 , 随佛教传入中国 。 据《摩诃僧祇律》记载:“须臾者 , 二十念名一瞬顷 , 二十瞬名一弹指 , 二十弹指名一罗豫 , 二十罗豫名一须臾 。 日极长时有十八须臾 , 夜极短时有十二须臾;夜极长时有十八须臾 , 日极短时有十二须臾 。 ”

一日一夜有30个须臾 , 600个罗豫 , 1.2万个弹指 , 24万个“瞬间” , 480万个“刹那” 。 据此推算——

“须臾”是48分钟

“罗豫”是2分24秒

“弹指”是7.2秒

“瞬顷”是0.36秒

“刹那”是0.018秒

我国古代形成的完整的计时方法和计时制度 , 是古人在探索时间计量方式上取得的进步、是智慧的结晶 。 当然 , 无论如何度量时间 , 一天就只有24小时 。 盛年不重来 , 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 , 岁月不待人 。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 , 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 忘掉今天的人 , 也终将被明天忘掉 。 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访问官网www.dade100.cn , 或者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微信公众号进行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