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四大发明”之中 , 指南针便利了人们的旅行 , 尤其使远距离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 , 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有力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展 。 马克思把指南针和火药、印刷术三者 , 同称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 指南针正是根据物理学上的磁学原理创制出来的 , 它的发明说明了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磁学知识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一、对磁体的认识

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 , 它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大类 。 四氧化三铁就是一种天然磁体 , 它具有比较明显的磁性 , 因此比较容易被人们所发现 。

我国远在春秋时期 , 随着生产的发展 , 人们需要更多的金属材料 , 因此矿产的采掘和冶炼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 矿工们在铁矿的开采与加工中 , 常常和磁铁矿打交道 , 逐渐认识到它那奇妙的吸铁性质 , 因而给予特别的注意 。

在《管子》等先秦古书中 , 曾有“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载 。 当时人们已觉察到磁石往往和铁矿储存在一块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二、磁力的发现

在春秋战国时的著作中 , 便屡屡记载到磁体的吸铁性质了 。 如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上的“磁石召铁” , 时代相隔不远的《鬼谷子》上的“磁石之取针”等都是 。 这个时候大概已经比较普遍地认识到磁性了 , 并且把它比作为慈爱的母亲对子女的吸引 。

东汉的高诱在注释《吕氏春秋》时说:石是铁的母亲 , 但石又有慈和不慈的 , 慈爱的石 , 能吸引它的子女(铁) , 不慈的石则不能吸引 。 所以汉以前都把磁石写成“慈石” , 就是“慈爱的石头”的意思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后来人们不免也用磁石试着去吸引其他的金属或物体 , 结果如何呢?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写道:“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 , 而求其引瓦 , 则难矣” , “及其于铜则不通” 。 三国时有人也说:“慈石不受曲针” 。 所谓“曲针” , 大约指的是金、银、铜之类金属的针 , 这当然是不受磁石吸引的 。

这些记载 , 说明汉代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东西 , 这是一点前进 。 我们知道 , 磁体对铁只能是相吸 , 而磁体和磁体相近 , 情况就比较复杂一点 。 磁体总有两个极 , 一个叫做南极 , 另一个叫北极 。 凡是异性极相接近 , 互相吸引 , 凡是同性极相接近 , 则互相排斥 。 这个现象在西汉时期也被发见了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当时有个“方士”名叫栾大 , 搞了两个磁体 , 样子很象是棋子 , 互相接近 , 据说不但能够相吸(“相抵”) , 还能够“相拒不休” , 就是互相排斥 。 这就是所谓“斗棋”的把戏 , 他把这个把戏表演给汉武帝看 , 可把那皇帝逗乐了 , 因此获得一个“五利将军”的官位 。

另外 , 在长期接触中 , 人们认识到磁体的磁性有强弱 , 有的磁体对铁的吸力大 , 有的小 。 公元五世纪 , 南北朝刘宋时代的著作《雷公炮炙论》里 , 按照吸铁重量的不等 , 把磁石分别命名 。 稍后 , 著名的医生、科学家陶弘景对此作了研究 。 他在《名医别录》中指出优质的磁石出产于南方 , 磁性很强 , 能连吸三根或四根铁针 , 就是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成一条线吸挂在磁体上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他还指出 , 质量最好的磁石 , 甚至能连吸十根以上的铁针 。 陶弘景说这种优质的磁石能够吸住一、二斤重的铁刀 。 这不但指出了磁性有强弱之分 , 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关于磁力测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三、磁屏的发现

磁体只能对铁族物质(铁、镍、钻)有力的作用 , 这种作用力是任何物质所不能阻隔的 。 磁力的这一特点 , 宋代的陈显微已经指出过 , 他说磁力可以“隔碍相通” 。 张君房的《云笈七签》说得更明白 , 所谓“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 。 在西洋 , 这个事实迟至1600年才为医生吉伯所发现 , 晚于我国600年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磁力能不能透过一切的物质呢?奇怪的是 , 只有铁族物质倒能够阻隔磁力的作用 , 譬如我们坐在火车车厢里打开收音机 , 是不能收到无线电广播的 。 这就是因为电台发射过来的电磁波 , 被车厢的铁皮所阻隔 , 这叫做“磁屏”作用 。

这个奇特的规律 , 远在三百多年前就被发见了 。 清初一位名叫刘继庄的 , 在《广阳杂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有人问他 , 什么东西可以阻隔磁石对铁的吸力 。 他的一位过房儿子名叫阿孺的代他回答说 , 只有铁可以阻隔 。 那人对此很感兴趣 , 回去就动手做试验 , 果然不差 , 十分高兴 。 第二次来说 , 他已经试过了 , 这是千真万确的 。 刘氏的这位世兄可是我国最早发现“磁屏”的人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四、磁性的解释

我们的祖先并不满足于获得这些感性知识 , 他们要深入地去探讨磁力的本质 , 要给磁力提出一种理论的解释 。

远在西汉时期 , 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就提出过这个问题 , 但无法解释 , 只说“磁石取铁” , “奇而可怪” , 那道理是人们所不能了解的(“非人所意也”) 。 到了东汉 ,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 就富有创见地把“磁石引针”与“顿牟掇芥”两个现象紧紧地联系起来 。 这就是把磁现象和静电现象联系在一起 , 认为都是因为“气性”相同 , 互相感动的结果 。

到了宋代就有人试着用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 , 认为“磁石吸铁”是“阴阳相感” , 是“神和气合”的结果 。 这些解释都是非常模糊的 , 也远远没有触到问题的本质 , 但是能够从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气”的联系去寻找原因 , 这个思想还是可贵的 。 要真正解决磁现象的本质问题 , 在古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是不可能的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五、磁体的指极性

什么叫做磁体的指极性呢?就是说 , 把一根磁体支挂起来 , 当它静止时 , 必然有一端指在北向 , 叫做北极 , 另一端指在南向 , 叫做南极 。 磁体的磁性主要就集中在这两个极上 。

我们的祖先大约在战国时代发现了磁体的指极性 。 当时的著作《韩非子·有度篇》里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话 。 “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的意思 。 此后 , 在这方面有很多发明 , 到了明代的李豫亨记载过一件事:说一个姓汪的人 , 把一根普通的铁杖横着悬挂起来 , 用手一击 , 使之旋转 , 待静止后 , 铁杖必定指向南北 。 李氏自己也试验过 , 果然是真的 。 这里所说的实际上也是磁体的指极性问题 。 因为一根铁杖放到地球磁场里 , 久而久之受到感应 , 产生了磁性 , 成为磁体 , 因此表现出指极性来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六、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见

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南北极只是“接近” , 并不完全重合 。 因此 , 磁针事实上也并不完全精确地指向正南北方而略微有偏 , 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 。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 , 所以在北半球 , 磁针的北极必向下倾斜 , 和水平方向成一夹角 , 这个夹角叫做磁倾角 。 不同地点有不同大小的磁倾角和磁偏角 。

磁倾角的存在 , 远在北宋初年就发现了 。 那时的一本军事书《武经总要》(完成于1044年) , 在叙述人工磁化的时候就特别指出 , 被地磁场磁化的钢鱼 , 在加热之后 , 当浸到冷水时 , 要使鱼尾略向下倾 。 这是意识到我国的地磁力略有倾斜 , 故使鱼尾下倾 , 正对磁力 , 可以充分发挥地球磁力的作用 , 使钢鱼更好地被磁化 。 我国各地的磁偏角虽然十分微小 , 但在北宋时代竞也被发现了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十分明确地记载说 , 磁针能够指南 , 但“常微偏东 , 不全南也” 。 明白无误地说明了磁偏角是向东的 。 这是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 。 在后来的各个时期也都陆续有所记载 。

至元明时代 , 甚至对不同地点磁偏角不同与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磁偏角(这是因为地磁变化引起的)也有了发现 , 臂如明代的方以智就注意到我国的磁偏角使磁针偏东 , 罗马帝国的磁针则偏西 , 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

在欧洲 , 到了十三世纪才发现磁针指向并非正南北方 , 但当时他们多误解为磁针装置工艺上的缺点 。 到了1492年 , 哥仑布横渡大西洋 , 才真正发现了磁偏角 , 较我国迟了四百多年!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 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 , 我国就发现了磁石能够吸铁 , 而且只能吸铁 。 后来 , 还能对磁性的强弱作定量的测量 。 从汉代开始 , 发现了磁体互相接近时 , 可能相吸 , 也可能相斥 。 清初发见了铁的“磁屏”作用 。 磁体的指极性 , 远在战国时期就知道了 , 最晚在北宋就发现了磁偏角与磁倾角 。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磁石吸铁 , 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