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 , 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本文选自《穿过历史线 , 吃透小古文》 , 作者王芳(知名主持人 , 节目制作人 , 畅销书作家)

对于鬼故事 , 女孩子的态度总是很矛盾 。 通常看完吓得门都不敢出 , 转眼却又钻到被窝里去继续读了 。

小的时候 , 我的理解能力有限 , 感觉蒲松龄就是一个“鬼神制造器” , 记忆中那本《聊斋志异》里都是妖魔鬼怪的故事 , 甚至一提“聊斋”这两个字就感觉后背冒凉气 。 后来搬家时 , 翻到了儿时看过的白话版《聊斋志异》 , 惊奇地发现其中除了写鬼怪还有很多其他哲理故事 , 可是我小时候把这些其他主题的故事自动跳过了 , 只看那些让我倒吸凉气的各种鬼怪故事 。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 , 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

(网络资料图)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中年时期的作品 , “聊斋”是他书房的名字 。 书中一共记载了四百九十一个小故事 , 仔细读来 , 你会发现很多故事都是以科举考试为背景的 , 其实这反映的是蒲松龄个人的生活经历 。

蒲松龄出生在1640年 , 那时正值明朝末年 , 大明朝风雨飘摇 。 他五岁时清军入关 , 改朝换代 。

蒲松龄父亲的最大梦想就是考取功名 , 然而他一辈子也没实现这个愿望 , 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儿子们身上 。 四个儿子中最努力也最爱读书的就是老三蒲松龄了 , 所以父亲在他身上花的心思也最多 。

儿时蒲松龄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 , 将来科举考中进士 , 给咱家光宗耀祖!”这就相当于我们的爸爸妈妈说:“孩子 , 你要好好学习 , 以后考上北大、清华 , 那爸妈在咱们小区就牛了!”

蒲松龄确实很努力 , 十九岁时就给全家人带回一个大惊喜 。

那一年 ,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蒲松龄就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了秀才 ,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 , 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就可以改变了!但他万万没想到 , 从此他做了五十多年的秀才 , 一直到七十二岁才在科举之路上“更上一层楼” , 成为“贡生” 。 “贡生”就是秀才中的优秀者 , 有机会到京城的国子监学习 。 可是对于这个年纪的蒲松龄来说 , 他不可能再去遥远的京城读书了 , 这个考试成绩只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一下 , 蒲秀才其实很有才华 , 只是这么多年被埋没了 。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 , 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

(网络资料图)

蒲松龄一生都在与贫穷做斗争 ,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除日祭穷神文》 。 文章风趣幽默 , 但读过之后让人由衷为他的境遇感到心酸:“穷神 , 穷神 , 我与你有何亲 , 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 , 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 , 这是你的衙门 , 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 , 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 , 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 。 你为何步步把我跟 , 时时不离身 , 鳔粘胶合 , 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最后一句比喻太传神了 , 说“穷神”是黏着他的情人 , 一刻也舍不得和他分开 。 蒲秀才确实很穷 , 有不少留下来的作品都记录了他家中无米 , 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困状态 。 不过值得佩服的是 , 他都穷到这份儿上了 , 还能把文章写得这么好玩儿 , 心态值得点赞!

因为科举之路不顺利 , 蒲松龄年轻时能做的事情只有读书 , 期待着下次考试成功 。 令人烦恼的是 , 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又遇上了两个厉害的嫂子 , 她们俩各种折腾 , 逼得老父亲无奈中给四个儿子分了家 。 蒲松龄得到的是破旧的几间房子 , 连个门都没有 , 可想而知当时他心里多不是滋味 。

之前我写过明朝中期的大文人归有光 , 当时觉得他真是太倒霉了 , 一直到六十岁才中了进士 。 但他与蒲松龄比起来 , 真是小巫见大巫 。

家里实在没钱了 , 蒲松龄就到处做私塾老师赚一点微薄的银两 , 当然 , 靠这点收入养活一家人还是太吃力了 。 可蒲松龄只能咬牙坚持 , 期待下次科举考试中个“大奖” 。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聊斋》 , 但却还是一辈子的秀才// //

(网络资料图)

一直到四十岁那一年 , 蒲秀才的生活才基本稳定了下来 。 他接受了邀请 , 到离家七十公里的毕际有家里当老师 。 毕际有的父亲曾经做过大官 , 他自己也做过县官 , 所以家境殷实 , 蒲松龄到了他家起码不用挨饿了 , 而且这家人比较尊重老师 , 蒲松龄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

最让蒲松龄开心的是 , 毕家的藏书有几万册 , 他可以随便看 。 这对蒲松龄的吸引力太大了 , 白天给孩子们上课 , 晚上挑灯读书 , 这完全符合他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 除了有一些寄人篱下的感觉之外 , 其他一切都还不错 。

每天夜里 , 蒲松龄除了读书 , 就是写他心中的“神鬼”故事 。 蒲松龄笔下的神鬼妖狐们都有血有肉 , 比世间的很多人更讲情义 , 更懂得知恩图报 。 现实社会对蒲秀才太不公平了 , 所以他给他笔下的很多穷书生都设计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 也满足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幻想 。

毕家的这些弟子们 , 往往是蒲秀才作品的第一个读者 , 和枯燥的“四书五经”比起来 , 这些小故事当然更有吸引力 。

虽然文章被身边的很多人喜欢 , 但是蒲秀才最大的愿望依然是科举高中 , 把“蒲秀才”变成“蒲举人” 。

但是命运一直在和蒲松龄开玩笑 , 每次考试 , 要么是主考官不欣赏他的写作手法 , 觉得他写的东西太怪了;要么就是他太投入了 , 答题时竟然“越幅”了!什么叫“越幅”呢?就是卷面有红线画出的横直格 , 如超越行、格随意书写即为越幅 。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但当时的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要求非常严格 , 他直接就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

反正蒲秀才就是没有考中的命 , 但是他死活不认命 , 非要抗争一下 。 抗争到了七十二岁 , 他总算取得了个小突破 , 成了“贡生” 。 可是 , 这对于已到古稀之年的蒲松龄于事无补 , 甚至显得有点丢人 。

不过我想 , 如果蒲松龄科举考试一路顺利 , 他肯定就没时间写作那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了 , 而且如果没有那些人生经历 , 写出来的故事也不可能这么生动 。

蒲松龄七十六岁去世 , 去世之后五十年左右 , 《聊斋志异》印刷版终于和大家见面 , 一时间洛阳纸贵 。

我想 , 在天上的蒲秀才看到这一幕 , 一定备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