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 ,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9月26日在位) , 年号泰昌 , 在位仅一个月便去世 , 史称“一月天子”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

泰昌帝敕命圣旨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一月天子”圣旨现身鼓浪屿// //

清同治帝圣旨

在古装剧中 , 我们经常能看到太监宣读圣旨的场景 , 那些圣旨的第一句 , 无一不是“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 。 历史上真实的圣旨 , 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今年夏天 , 鼓浪屿上迎来了20多道圣旨 。 从明朝中书省草拟书写的圣旨 , 到翰林院翰林学士书写的圣旨 , 还有清上书房、军机处书写的圣旨 。 这些圣旨都是说什么的?他们又是如何收集来的?近日 , 导报采访人员到馆中一探究竟 。

珍宝

在位仅一个月泰昌帝圣旨极为珍贵

圣旨最简洁的定义应当是“皇帝的命令” 。 据载 , 历经王朝更迭、战火频仍 , 今存世的圣旨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 绝大多数为明清两代的诰命或敕命 。

这20多道圣旨 , 收藏在鼓浪屿福建路上新开的圣旨珍品馆中 。 该馆的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的平遥圣旨博物馆 , 馆存文物2000余件 。 新馆中 , 除了明清两代圣旨 , 还有六部执照、清代官服、官帽盒、科举试考卷等200多件文物 。

在馆中20多道圣旨中 , 有一件“镇馆之宝”——明朝泰昌元年九月的敕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士有笃行而志在考槃所司不以上闻或未遑表章而从子疏荣则固己俨然朝典矣……”内容大致是魏照乘受职居官忠诚有德 , 推恩他的父亲魏象为文林郎(七品) , 他的母亲为孺人(七品) 。

这件圣旨装裱后长180厘米 , 宽40厘米 , 因年代久远 , 略有受潮 。 据悉 , 该件已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 , 是一件珍贵的孤品 。 因为泰昌帝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 , 泰昌年号只使用了半年 , 留下的圣旨极为稀少 。

品鉴

多色墨水书写 , 是圣旨“防伪标志”

“自明代起 , 圣旨的材料均为"江宁织造"用上好蚕丝织成的提花锦缎 , 专供皇宫颁发旨而用 。 因为绫锦类的保存时间与保存环境密切相关 , 所以一些圣旨 , 常伴有雕龙刻凤、防霉防蛀的圣旨匣 。 也有受封官员将圣旨内容雕木成匾 , 勒石成碑 , 以彰显门第显赫、家族尊宠 , 这就是形制不一的圣旨匾、圣旨碑 。 ”珍品馆馆主常建中介绍 。

馆中还有一幅清代乾隆年间的单色敕命圣旨 。 敕命是常见的一种圣旨 , 是皇帝颁布给六品以下官员及其亲属的文书 , 如果是颁布给五品以上官员的话则称之为诰命 , 敕命和诰命是两种常见的圣旨 。 导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道圣旨是乾隆皇帝敕封给李遇春祖父母的一道敕命 , 因李遇春考绩循良 , 推恩其祖父为文林郎(正七品) , 祖母及继祖母为孺人(七品) 。 这道圣旨的字体是用多色的墨水来书写的 , 有黑、红、绿三色 , 这是当时的防伪标志之一 。

而另一道光绪年间的多色圣旨 , 上面钤盖有篆书“制诰之宝”四字 , 可知这是一道封给五品及其以上官员的诰命圣旨 , 具体说的是许尔璨在朝为官颇有政绩 , 其祖父许大海承祖业树芳规于乡里 , 封赠中议大夫(从三品) , 其妻受赠封为淑人(三品) 。 圣旨和官员的品级一样 , 有等级之分 , 一般来说长度越长、颜色越丰富 , 代表官员的品级也就越高 。 多彩圣旨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 , 颜色越多代表官员的品级也就越高 , 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 。

故事

为收购圣旨 , 收藏家差点被揍

常建中说 , 这些圣旨是他几十年来一道一道攒来的宝贝 。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往事是:1997年冬天 , 听闻河南有户人家藏有3幅圣旨 , 常建中循着线索欣然前往 。 但到了其家中 , 方知弟兄5个 , 各有各的想法 。 老三想卖 , 老大、老二不愿意 , 老四、老五因常年生活、工作于城里 , 对此便置身事外 , 去留皆可 。 老三和父母关系最好 , 有很大话语权 , 但老大、老二反对态度坚决 , 夹于其间的常建中啼笑皆非、进退两难 。

上门收购的第一天 , 常建中还差点遭到老大、老二的锄头攻击 。 当时 , 常建中正拿着老三递来的圣旨细细观察 , 辨别真伪 。 说时迟 , 那时快 , 突然 , 两名中年男子破门而入 , 粗声喊道:“休想动我们家的圣旨!”话音未落 , 其中一名还扬起锄头作要打之势 , 常建中赶紧往后退去 。

双方几经交涉 , 场面反而愈加焦灼 。 见此难分难舍之状 , 常建中只得作罢 。 岂料 , 回到宾馆的当天深夜 , 老三亲自找上门来了!老三执意相劝 , “你别管我们家那两兄弟 , 我能决定 。 明天你就上我家来 , 我偷偷卖给你 。 ”

常建中回忆道 , 第二天 , 下着鹅毛大雪 。 他决定还是一去 。 “从我住的宾馆到这户人家家中大概是30公里的路程 。 就是这30公里 , 我记得打车便花去了300多块钱 。 让人无奈至极的是 , 当时买完圣旨要回宾馆的时候 , 出门一看 , 出租车竟然失信离开了 。 我背着大包 , 看着大雪 , 心里是百感交集 。 ”

揭秘

圣旨开头不全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大家对圣旨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古装剧中太监宣读圣旨的场景 , 一开口便是那耳熟能详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 。 但这八个字不是从圣旨出现就有的 , 它是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使用 。 ”常建中说 。

据史料记载 , 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 , 因为担心自己不够“根正苗红” , 于是将圣旨的开首语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 “奉天承运”的意思就是说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天的旨意、承袭世运之道 。 根据这个意思 , 这八个字应该这么断句“奉天承运皇帝 , 诏曰” 。

圣旨开首语一般有“奉天承运皇帝 , 诏曰” , 是昭告天下 , 用于重大政事布告天下臣民 , 比如说皇帝向天下百姓颁布的减税文书;还有“奉天承运皇帝 , 制曰” , “制曰”是表达皇恩浩荡 , 为宣示百官之用 , 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 还有一种是“敕曰” , 有告诫之意 , 在官员加官进爵时 , 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 , 再接再厉 , 不要恃宠而骄 。

导报采访人员 黄丽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