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余件“泰兴号”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190余件“泰兴号”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国博

190余件“泰兴号”沉船文物昨日(8月13日)入藏国家博物馆 。 这些文物大多为清代中晚期的历史遗物 , 以福建省闽南地区窑场所产瓷器为主 , 对研究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

2000多年前 , 先辈们扬帆远航 , 穿越惊涛骇浪 , 闯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 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 , 书写了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 自唐代以后 , 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 中国以瓷器、丝绸、茶叶等为主体的特色商货 , 沿着航海沿线 , 不断输出海外 ,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 提高和改善了古代海内外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 文化审美等方面 , 与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海洋文明的辉煌成就 。

清代道光年间 , 一艘中国商船在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沉没 , 它就是“泰兴号”沉船 , 当时船上装载的货物以清中晚期民窑瓷器为主 , 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属器等 。 20世纪90年代 , “泰兴号”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 , 出水文物在国际市场拍卖出售 。 2018年 , 泮庐集团从海外购回了10万余件该沉船出水瓷器 , 经由德化县人民政府推介 , 决定将其中40余类、共190余件瓷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 其中瓷器多为19世纪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 , 以青花瓷为主 , 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红绿彩瓷等 。

泮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 此次向国家博物馆捐赠“泰兴号”清代沉船瓷器 , 一方面是希望助力海外流失中国文物归国返乡;另一方面 , 希望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收藏、回赠国家 , 纪念中国古代先民不畏海路艰辛 , 依靠智慧和坚韧 , 开辟出伟大海上丝绸之路的民族精神 。

国博表示 , 水下沉船文物是代表中国古代海洋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物证 , 目前国博有明确水下考古来源的沉船文物藏品较为丰富 。 此次收藏的“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 , 出自目前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船 , 对研究19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产品结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