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晚清的对外交往 , 总体上很憋屈 , 但清朝的职业外交官也不完全是昏庸的官僚 , 也有像黄遵宪这样既了解国外情况 , 又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出色外交官 , 并且在海外尽力维护国人的利益 。 他们是晚清官场上难得的职称官员 。

黄遵宪出生于1863年的梅州 , 父亲在户部任职 , 算是官宦世家 。 他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 , 26岁时考取拔贡生 。 这个拔贡生和普通的科举有一定的区别 , 是从各地选送优等生员 , 进入国子监学习 , 通过考试后 , 直接可以授予官职 。

借着父亲的光 , 黄遵宪很早就结识了李鸿章等大员 , 并得到他们的赞许 。 李鸿章直接称他为“霸才” , 使黄遵宪大受鼓励 , 对洋务和外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 , 西方帝国直接发声 , 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

黄遵宪高中举人后 , 本来已经授予五品官衔 , 只要有知县空缺 , 就可以直接做官 。 但是 , 他没有继续考进士 , 而是选择了外交工作 , 随清朝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 , 一同前往日本 。

1877年 , 黄遵宪来到日本 , 在这里整整呆了四年 。 在此期间 , 黄遵宪结识了日本各方面的人士 。 当时 , 中日还没有发生战争 , 作为一样被列强欺负的亚洲国家 , 两国还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

黄遵宪文采极佳 , 擅长作诗 , 在日本写下200多首高水平的诗 , 因而结交下很多日本朋友 。 这为他将来遭难时 , 能够顺利脱险 , 埋下了伏笔 。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 , 西方帝国直接发声 , 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

黄遵宪认为中日应该成为友好邻邦 , 共同进步 。 不过 , 他也认为日本对琉球和朝鲜的侵略是非法的 , 并进行了抵制 。 黄遵宪为何如璋撰写了十多万字的日本国情和应对策略 , 准确预见了日本的扩张行为 , 希望能引起朝廷的重视 。

可惜 , 清廷对外交人员的意见置若罔闻 , 视日本为蕞尔小国 , 根本不愿重视 , 黄遵宪的一番心血统统白费 。 驻日期间 , 对黄遵宪来说 , 最重要的是接触到了君主立宪等进步思想 , 使他认识到 , 中国需要学习日本进行变法 , 才会有强盛 。

从日本回来 , 黄遵宪即被调任驻旧金山总领事 。 正好美国发生了排华事件 , 很多华工被抓到监狱 , 罪名是居住地的人太多 , 不够卫生 。 黄遵宪亲自到监狱质问美国人 , 监狱里的卫生条件难道比华工的居住地更好吗?

通过他的努力 , 美国人释放全部华工 。 另一方面 , 黄遵宪向美国政府争取到了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 , 使得华工回国探亲有了法律依据 。 黄遵宪维护华人权利的实干作风 , 赢得了旧金山华人的一致称赞 。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 , 西方帝国直接发声 , 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

在美国任职期间 , 黄遵宪还亲历了美国总统选举 , 目睹整个过程后 , 反而坚定了黄遵宪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的信念 。 美国人自我标榜的那一套 , 对很多有识之士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

黄遵宪从美国回来后 , 编写了《日本国志》一书 , 对国内的维新活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 接下来 , 黄遵宪又出使英国和新加坡 , 深入学习英国的政治制度 , 认为这种制度最适合中国 。

黄遵宪在英国也认识了很多政界和外交界的朋友 , 还为中国争取了在新加坡设立总领事领 , 并创立护照制度 , 十分有利于保护东南亚华人的权利 。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 , 西方帝国直接发声 , 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

甲午战争后 , 黄遵宪积极投入到维新变法运动 , 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一起办报 , 号召变法 。 黄遵宪以自己丰富的外交经历 , 在湖南担任按察使的同时 , 创办南学会 , 宣传维新变法 , 成为维新的骨干力量 。

1898年 , 光绪皇帝下诏开始维新 , 仅仅百日 , 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 , 囚禁光绪 , 下令逮捕维新派 。 黄遵宪本来要出使日本大臣 , 还没出国 , 抓他的清军就到了 。

后来 , 黄遵宪没有像六君子那样被杀 , 主要原因是他并不是维新派的核心成员 , 没有担任重要职务 , 而是被外派日本 。 另一方面 , 他在朝廷内部有许多朋友替他求情 。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西方帝国直接发声,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为了救一个中国官员 , 西方帝国直接发声 , 不惜发动一场战争// //

更重要的是 , 黄遵宪的日本和英国结识的外国朋友 , 这时发挥了关键作用 。 英国领事直接声明 , 如果清政府想杀黄遵宪 , 英国方面将进行营救 , 甚至不惜一战 。 清廷不敢得罪外国人 , 便释放了黄遵宪 。

回到家乡后 , 黄遵宪远离政治 , 通过写诗办学堂 , 来抒发对维新和革命的热情 。 可惜的是 , 黄遵宪没能看到辛亥革命的成功 , 在1905年因病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