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逆行”与T-34坦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两次“逆行”与T-34坦克

1941年6月 , 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附近 , 德军坦克与苏联红军坦克交上了手 。 德军坦克手很快发现 , 以往己方坦克“势如破竹”的势头遭到遏制 , 苏军的坦克不论是在装甲、火力还是机动性能上都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这是T-34坦克的“首秀” , 也被后人称为“T-34冲击” 。 在德军“虎”式坦克问世之前的多次交战中 , T-34坦克一路所向披靡 , 让德军吃尽苦头 。

当时的苏军坦克手 , 想来一定会以该型坦克自豪 。 但也许他们那时并不知道 , 是一个人的两次“逆行” , 才成就了这威力惊人的T-34坦克 。

1937年 , 苏联哈尔科夫工厂内 , 工程师正在对一辆BT系列坦克进行改造 。 上级希望他们将这款坦克改造为车轮履带两用式战车 。 然而 , 时任工厂设计室总设计师的科什金后来认为这样的改进毫无意义 。 再三思索后 , 他向苏联最高军事会议提出了编号为A-32的设计方案 , 目标是强化当时战斗力并不出众的苏军纯履带战车 。

与上级指示“逆行”的A-32设计方案一经提出 , 就引起极大争议 。 好在 , 苏联高层并未否定科什金的方案 , 他们批准他生产一辆原型车 , 以证明其技术战术性能的可靠性 。

根据这套方案 , 科什金和同事将坦克正面和侧面装甲分别设计为32度和49度的斜角 , 炮塔设计为六角型 , 正面装甲厚度为60毫米 , 侧面装甲厚度为45毫米 , 车身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 , 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三角形 。

这样的斜面装甲虽略显笨重 , 但大大提升了坦克防御力 。 首先 , 面对斜面装甲 , 飞来的炮弹更容易被弹开;其次 , 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 , 击中斜面装甲以后 , 需要穿过更厚的钢板才能将其击穿 。

历经3年时间 , 研发团队终于将T-34坦克原型车造出 。

接下来就是证明它机动能力的时候了 。 当时科什金已显露出肺炎症状 。 但为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 他不顾已经患病的事实再次选择了“逆行” 。

在寒风刺骨的天气里 , 他亲自带队 , 用12天将T-34坦克以履带行军的方式从哈尔科夫直接开到莫斯科 , “事实胜于雄辩”地证明了T-34坦克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

1940年 , T-34坦克获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 在当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 德国坦克在500米之外都无法将T-34正面装甲穿透 。 然而 , 那时的科什金已经去世 。 原因正是一年前那次长途奔袭 , 过度劳累导致他的肺炎加重并引发了其他综合征 。 (李磊、张盼、胡益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