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明朝时,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明朝时 , 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

作者:王萌

史料称:阆中位于川北水路要冲 , 南连滇黔 , 北接秦陇 , 西通成都 , 为秦入蜀之咽喉 。 城邑山围四面、水绕三方 , 兼有七关合护(即南津、五吉、河溪、锯山、梁山、土地、滴水) , 形成金汤之固 。 故长期以来 , 常为军政大员驻节之所、攻守必争之地 。


明朝时,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明朝时 , 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

护城七关分布图

明崇祯后期 , 四川等地暴发了反对豪强和苛捐杂税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 加之李自成张献忠部的肆虐 , 明清新旧势力的争斗 , 让辖州二县八的保宁府感受到大明江山确已到了岌岌可危的日子 。

这时候历史便选择了一位自广东科举入仕的官员担当 , 他就是在地方史志中被疏漏了的时任保宁知府梁应龙 。

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八《人物·循吏》载:梁应龙(1597年—1677年) , 又名梁霖海 , 字德开 , 祖籍广东铙平 , 后居海阳县东津(今广东潮州) , 为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 。

天启7年(1627年)中举人 , 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 , 初授太平府(大致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一带)推官 , 掌管刑狱、执法不阿、决断公允、百姓咸服 。

后升任保宁府(今四川阆中)知府 。 上任之时 , 正是周边“流寇”横行、势如破竹之际 , 他履职伊始便研究防务 , 决断战事 , 并率众修筑梁山关、土地关 。

在阆中境内 , 嘉陵江以东为巴山山脉 , 以西则为剑门山脉 。 梁山位于巴山山脉的灵山与盘龙山支脉相交的山梁 , 传蜀汉张飞镇守阆中时即在此设驿 , 后曾建有梁山寺 。 寺庙虽已早废 , 但刻在岩壁上“古梁山关”几个大字于近代因修建公路才被凿毁〔见《阆中县志·民国时期》(下)〕 。

据清《保宁府志》载:“梁山关在县东北十里梁山侧 , 明阆中令成友谏设” “土地关在县北二十五里与苍溪(罗石铺)接” 。 当时城寰往东北经此可达巴中、到南江 , 并直抵汉中 , 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衢大道 , 也是各路强劲势力进入四川的主要途径 。


明朝时,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明朝时 , 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

梁山关 旧址在阆中文成镇二道沟梁山村

而在此之前 , 保宁府周边仅有往南的南津关 , 往北的锯山关、滴水关 , 往东的河溪关(目前最早可见之于明嘉靖《保宁府志》有载) 。 当时 , 起义军已先后攻破安龙府(今贵州安龙)、潼川府(今四川三台)等二十余城 , 保宁府所辖州县一片哗然、大为震动 。

为此 , 梁应龙遵照朝廷围剿起义军“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部署 , 并采纳县令成友的建议 , 在城池附近选择关隘、构筑工事 , “依山置戍、凭水立防、可以备不虞、可以固封守” , 自然便成了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

但梁在保宁府上任不久 , 又被内召回京 , 因战事需要 , 他仍担任保宁府守备 , 继续筑关设险、以扼要冲 。 “流贼攻保宁不下 , 走犯广元”(清· 彭遵泗撰《蜀碧》) , 直到五个多月后起义队伍被纷纷瓦解击退 , 他才赴任兵部主事 , 后又晋升户部员外郎、分巡福宁道 , 每到一任均颇有政声 。

但随着明亡清立、江山移帜 , 他因深受“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传统文化的影响 , 只好选择弃官回乡、远绝俗务、锐志儒学 , 并捐资筑堤修河上坡 , 造福桑梓 , 口碑甚佳 , 至81岁高龄时 , 病卒于老宅 。

而今 , 在其故里潮州市牌坊街 , 尚有“盛世元凯”(又称“戊辰八贤坊”)石牌坊 , 以彰灼崇祯戊辰当地八人同榜进士之盛事 , 其中就镌刻有梁应龙名贤其人 。

梁应龙供职于四川保宁府时间虽不长 , 但文章政绩卓著 , 今佛教圣地峨眉山金顶 , 还有他参禅悟道后留传于世的一幅对联:“不陟高寒处 , 安知天地宽 ” , 亦可管见其学养、胸襟 和风范 。


明朝时,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明朝时 , 阆中因何事修筑了梁山关、土地关?// //

土地关 旧址在阆中石子与苍溪交界

注:元凯 , 亦作元恺 , “八元八恺”的省称 。 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 , 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 称为“八恺” , 后人用“八元八凯”泛指贤臣、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