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羽失荆州”之后,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利害权衡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浅谈“关羽失荆州”之后 , 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利害权衡
建安二十四年 , 公元二一九年年底 , 关羽兵败汉水 , 第二年年初 , 身首异处 ,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 而对于蜀汉诸葛亮而言 , 不单单是损失了一位能征贯战的大将 , 也不是少了一块地盘和钱粮问题 , 关键是让他前半生劳费心机的建国良策《隆中对》成了一纸空文 。
浅谈“关羽失荆州”之后 , 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利害权衡// //
一个联盟集团宣布彻底决裂!随后的两三年内 , 吴蜀两国兵戈不息 , 最终陪上了一国国君和无数将士的命 。 三国鼎立的格局倾斜了 。
作为这次荆州事变的最大受害国——蜀汉 , 他到底损失有多大呢?
首先 , 主将关羽的殒命是蜀汉损失了一大栋梁 , 随后带来了荆州后备人才的匮乏 。 因为荆州是可以和曹氏的邺相提并论的全国文化中心 , 而一大批先期入川的荆州人士也成了丧家之人 , 或多或少受到益州派系的抵制 。
其次 , 荆州三郡土地的全部沦丧是拱手让出了富饶的江汉平原以及长江、湘江以及洞庭湖大水系 , 而这一带是水稻、淡水鱼的高产区 , 后世号称“湖广丰 , 天下足” 。
再者 , 国家军队损失极其惨重!关羽在汉水下游大捷后 , 光捕获于禁的七军人马就达三万 , 很明显 , 关羽是准备将这些战俘妥善处理 , 待襄阳、樊城城破之后充实到荆州军中去的 , 所以将他们全部运回江陵 。 一时间造成荆州的“粮食乏绝”(《资治通鉴*汉纪*六八卷》) 。 可见当时蜀汉荆州集团军的兵力的充实强盛!可荆州事变后 , 则全部报销 , 几乎没有人能退进三峡而入川 。
最后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隆中对》争霸理论的客观条件丧失导致理论结构的不合理 。 在诸葛亮的构思中 , 荆州是西南政权统一全国的两大出口之一 。 此出口的关闭标志着蜀汉只能从北面多山地形出发 , 出秦川来争夺关中、陇西 , 技术难度大大增加 。 加上前面的损失 , 几乎不存在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接下来能做的只是以个人主观努力来平衡逆差了 。
以上所论 , 三鼎已去其一 。
浅谈“关羽失荆州”之后 , 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利害权衡// //
其二的孙吴政权呢?
表面看 , 孙权是既得利益者 , 但从长远来看 , 他们也是一个受害者 。
首先 , 原本平衡的鼎足格局被打破 , 弱小的两国间增加了不信任感!两国互相敌视 , 即便在刘备退守永安后 , 也曾多次恐吓孙吴!(《三国志*吴书*十三卷》)
最为严重的是!两个本该是唇齿之国的弱小国家爆发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夷陵之战 。 此战还是东吴获胜 , 对于蜀国而言 , 是弱者沦为最弱 , 对于吴国而言是弱之又弱 , 因为东吴并未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什么利益 , 唯一是确保了蜀汉不会再轻易杀出峡口了 。 但诸葛亮本来也不打算再和东吴为敌 , 因此甫一上台便频繁派人出使东吴 , 而在此前 , 身在永安而濒临死亡的刘备也开始修正了他的国策 , 即与东吴修好 。 (《三国志*蜀书二》“孙权闻先主住白帝 , 甚惧 , 遣使请和 。 先主许之 , 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 ”)
其次 , 孙权拿下荆州的实际目的不积极 , 也不明确 , 或前后矛盾 。 因此导致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性失误!
一、目的不明确
拿下荆州的目的是什么?孙权的表现是很不一致的!
从史书表面看 , 很简单 , 是“孙权遣使上书 , 以讨关羽自效 。 ”(《三国志*魏书*帝本纪一》)并随后“上书称臣 , 称说天命” 。 (裴引《魏略》)在曹丕称帝后更是举国称藩 , 并多次遣使奉献 , 后来还归还战俘于禁 , 连出兵抵抗刘备也是上书自效 , 一派臣子作风 。
但说孙权仅是为了讨好曹操父子安身立命 , 坐守江东 , 恐怕不是孙权的本意 , 因为曹丕早知道孙权是周旋于诸侯间求平衡而已 , 因为曹丕让孙权派儿子到洛阳来伴驾(实际就是人质) , 孙权拒绝了 。
而当刘备大兵压境时 , 孙权又向刘备请和 , 一面要归还孙夫人 , 一面谢罪 。 但又和曹魏勾勾搭搭 。 结果是两边都得罪了 , 弄得自己不得不分兵御敌 。
公元二二二年二月 , 刘备伐吴!
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侍中马良调五谿蛮夷;刘备自率诸将 , 军于夷道猇亭 。
同年九月 , 曹丕伐吴!
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 , 大将军曹仁出濡须 , 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 。
半年之内 , 魏、蜀同时加兵吞吴 。 孙权已尝恶果!荆州变成了四战之地 , 从此再无安宁 。
而当初荆州是关羽、东吴共同管理 , 是联盟关系 , 尽管有不和谐音 , 但枪口是一致对外的 , 而现在 , 荆州却双面受敌 , 由此可见得罪了朋友的下场 。
二、目的不积极
荆州在孔明的眼里是统一中原的基地
荆州在孙权的眼里是关闭境内的门户
正是因为这种战略眼光和经营定位的不同 , 荆州的意义也就不同了 。
假如荆州还是在蜀汉集团手上 , 而双方能象后期同心协力的话 , 孙权则可以依靠关羽建立战略缓冲 , 而专心兵力于淮南 , 但由于孙权先后和蜀、魏交恶 , 则两边用武的局面不可避免 , 从而实际增加了负担 。
关于战略问题的讨论 , 孙权曾征求过吕蒙的意见 。
孙权问策:“今欲先取徐州 , 然后取关羽 , 如何?”吕蒙答:“今曹操远在河北 , 未暇东顾 , 徐州守兵 , 闻不足言 , 往自可克 。 然地势陆通 , 骁骑所骋 , 至尊今日取徐州 , 操后旬必来争 , 虽以七八万人守之 , 犹当怀忧 。 不如取羽 , 全据长江 , 形势益张 , 易为守也 。 ”权善之 。 (《资治通鉴*魏纪》)
这段文字非常重要 , 因为这标志着东吴建国策略的修正!从这里开始 , 东吴将立国大计定位为“守” , 但他们片面认为“全据长江”后便“形势益张 , 易为守也 。 ”从这段文字看 , 孙权本想趁刘、曹交兵之际与曹操争霸天下 , 而吕蒙则建议先经营长江 , 然后徐徐图之 , 但我窃以为 , 吕蒙是饮鸩止渴!
夺盟友之地又杀盟友之臣是吕蒙之不义;不计全蜀报仇而置国家于炉上烤是吕蒙之不智 , 以为据守长江便能单独统一天下是吕蒙之不明 。 所以尽管得小利而终失天下是必然结果 。 在这点上 , 鲁肃不愧是有相当高度的战略大家 , 他曾多次“劝孙权以曹操尚存 , 宜且抚辑关羽 , 与之同仇 , 不可失也 。 ”
所以 , 从保持鼎足形势的立场上看 , 吕蒙夺取荆州是得不偿失 。
浅谈“关羽失荆州”之后 , 蜀汉与东吴两国的利害权衡// //
三、前后矛盾
孙权如果只是想据守长江 , 那么他杀关羽这一行为则有些偏激 , 下手也太狠!
孙权与关羽之间的仇恨来源已久 , 四年前 , 他曾派官员接手江夏等三郡防务 , 但被关羽统统轰走;后来向关羽提亲 , 可关羽不同意 , 居然说堂堂吴主的儿子是狗崽子!孙权巴望收回荆州 , 而关羽又放言灭了曹操就灭你!最后 , 关羽大捷后 , 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 竟然“擅取(孙)权湘关米”(《资治通鉴*魏纪》) , 因此孙权决定向关羽背后下手 , 这一行为本身已经超出了仅得荆州固守长江的初衷 , 心态似乎有点失衡 。 从他的军队布置上看 , 分明是想置关羽于死地 。 其实当关羽听说南郡被破后 , 向南撤退时 , 当时曹操便可背后追杀 , 但曹仁听从赵俨之计 , 留关羽和孙权死拼而坐收渔利 。
关羽丧命是刘备急于报仇的重要原因之一 , 这从多种典籍可知 , 不多说了 。
综上所言 , 我认为孙权、吕蒙夺荆州 , 至少是杀关羽是弊大于利 。 不过 , 总督荆州一职确实是烫手的山芋 , 鲁肃处理得不错 , 他认为合则两利 , 一直通过谈判来解决蜀吴意见分歧和边境争端 。 而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故真是天妒英才 。 当孙权以从事中郎严畯代鲁肃督镇陆口时 , 严畯上表固辞 , 而且“发言恳恻 , 至于流涕” 。 孙权才改派虎威将军吕蒙兼汉昌太守来代之 。
严畯为什么上表痛哭而固辞?天晓得!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浅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挣扎还是静待结局?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浅谈有关诸葛亮生平的六大疑案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