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戏曲“原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戏剧圈内兴起了“原创”的提法 , 我们不仅能够经常见到报章刊物上提倡“原创”的文章 , 而且还能经常听到文化主管部门和领导同志号召“原创”的讲话 。 在各种艺术节、戏剧节、汇演、评比中 , 主办单位和评奖机构也都是向“原创”倾斜 。 于是 , 以“原创”为荣、为高也就成为一种导向、一种时尚 , 似乎原创本身就是衡量戏剧作品的第一标准了 。

在这种导向下 , 剧作家们自然力争“原创” , 唯恐自己的作品被列入非原创之另册 。 于是 , 冠以“原创”名义的戏不断问世、获奖 。 然而 , 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原创剧目 , 我心中却充满困惑 。 我实在想不明白 , 对戏剧作品来说 , 到底什么是原创?原创与非原创的作品在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上有什么重要的区别?提倡原创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


漫议戏曲“原创”

漫议戏曲“原创”// //

程砚秋、俞振飞《游园惊梦》

何为“原创”?在一些人眼里 , “原创”就是指原初之作 , 亦即这部作品的创作既无纵向上的继承 , 也无横向上的借鉴完全是从历史生活或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 , 特立独行的全新之作 。 我认为对戏曲创作一定要把原创与改编、移植、整理创作的作品等同对待 , 把原创提倡到非原创之上 , 是不够科学的 , 也是不利于戏曲创作、戏曲发展的 。

看看古代戏曲经典之作的创作情况吧 。 中国古代戏曲有“六大名剧”之说 , 他们是元杂剧中的《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 , 宋、元南戏中的《琵琶记》(高则诚) , 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汤显祖)、《桃花扇》(孔尚任)、《长生殿》(洪昇) 。 这六大古典名剧有三部 , 即《窦》、《牡》、《桃》是关汉卿、汤显祖、孔尚任的原初之作 , 另三部 , 即《西》、《琵》、《长》则为非原创 。 王实甫把唐人小说《会真记》(元稹)、金人诸宫调《西厢记》(董解元)加以改编而成杂剧《西厢记》 , 高则诚的《琵琶记》是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翻案之作” , 洪昇的《长生殿》更是“荟萃唐人诸说部中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诗句 , 又汲取古今说部中繁丽色彩以润色之”(焦循《剧说》) 。 也就是说 , 洪昇是在白居易长诗《长恨歌》、陈鸿小说《长恨歌传》、唐人笔记《开元天宝遗事》、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吴世美传奇《惊鸿记》等成功作品的基础上 , 进行再创作 , 才写出了传奇《长生殿》 , 当然不能说是原创 , 不过 , 却被誉为“遂为近代曲家第一”(焦循《剧说》) 。


漫议戏曲“原创”

漫议戏曲“原创”// //

梅兰芳、杨小楼之《霸王别姬》

再看近代以来 , 京剧兴起后 , 传统剧目虽然非常丰富 , 但是 , 从四大徽班到今天 , 却从未间断编新戏 , 许多剧目不仅汇入传统 , 而且成为某些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 , 早已被奉为经典 。 然而 , 这些剧目并不都是原创 , 如梅(兰芳)派的《霸王别姬》改编自传奇《千金记》 , 《生死恨》改编自传奇《易鞋记》 , 《穆桂英挂帅》则是同名豫剧改编、移植的;又如麒(周信芳)派的《义责王魁》是从苏州评弹移植的;还有马(连良)派的《赵氏孤儿》是从秦腔《八义图》移植的 , 张(君秋)派的《望江亭》是从同名川剧移植的;至于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的《野猪林》 , 直接就是把杨小楼、郝寿臣的演出本加工、整理 , 从京剧到京剧 , 直到今天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好戏 。


漫议戏曲“原创”

漫议戏曲“原创”// //

童祥苓之《智取威虎山》

古装戏如此 , 现代戏呢?今天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京剧现代戏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都是原创的吗?不然 , 除了《奇袭白虎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在朝鲜战场原创的之外 , 其余的也不都是原创 。 《沙家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 ,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小说《林海雪原》 , 《红灯记》改编自同名沪剧 , 而沪剧《红灯记》改编自电影《革命自有后来人》 , 《杜鹃山》改编自同名话剧 。 《海港》、《龙江颂》内容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 已不见演出 , 但也不是原创 , 《海港》改编自淮剧《海港的早晨》 , 《龙江颂》改编自同名话剧 。 1998年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金奖 , 被誉为是超越了“样板戏”的现代京剧《骆驼祥子》 , 则是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

写了这么多 , 并不是我不赞成“原创” , 我只是不赞成把“原创”提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 。 原创也好 , 整理、改编、移植也好 , 只要能搞出好戏来 , 就应认同它的价值 , 而不要再分谁高谁低 , 才是振兴戏曲的正道 。 这个观点 , 其实也不是我的发明 。 党和政府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两条腿走路”、“三并举”的剧目政策 , 至今仍然是我们戏曲事业不可动摇的方针 。 我想还是不可动摇好 。

(《大连文化艺术》2007年第2期)

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