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功成名就并且获得了权力和财富的人 , 最后希望的是长生不老 。 在战国时期的混乱状态中完成了统一天下之伟业的秦始皇 , 在他的晚年所追求的也是长生不老 。

秦始皇晚年的时候 , 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不少方士 , 这些方士都是研究并实际长生不老之术的古怪人物 。 他们大都来自渤海湾沿岸的河北和山东 , 大概是海使他们产生了长生不老的幻想 。 他们说东海有蓬莱仙山 , 山上住着管药的仙人 。 据说方士徐芾(徐福)就是受秦始皇之命 , 为求仙药乘船出东海的 , 最后他漂流到了日本 。 现在 , 在和歌山县新宫还保留着徐芾墓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一、汉武帝的身边的方士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 和秦始皇一样 , 完成了空前的军事伟业的汉武帝 , 到了晚年 , 也厌烦政治 , 召集方士 , 沉溺于长生不老之术 。 在汉武帝的身边相继召来的有:李少君、谬忌、少翁、栾大等方士 。

其中李少君自称能祭炊灶、不食人间烟火 , 通晓长生不老之术 , 声言自己已经活了几百年 。 来到汉武帝身边后 , 大受宠爱 。 他向汉武帝进言道:

祠龛则致物 , 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 , 黄金成以为饮食器 , 则益寿 。

意思是说 , 祭奠炊灶就能招来鬼神 , 招来鬼神之后就能使丹秒变成黄金 , 用这种黄金制做的食具 , 进饮食物就能延长寿命 。 于是 , 汉武帝就按照李少君的话专心致志地用丹秒等药品去炼黄金 , 不知汉武帝是否果真炼出了黄金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二、中东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的异同

大致与此同时 , 以埃及为中心 , 中东也出现了炼金术 , 炼金术士的幻想从阿拉伯一直流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 。 本来炼金术是一种巫术 , 但炼金术士们进行了许多化学操作 , 他们把化学物质用火烧、用水煮 , 或者蒸馏 。 于是 , 炼金术成了化学的起源 。 与此相似的巫术在中国也曾流行过 。

中东的炼金术是以炼出黄金 , 成为富翁为目的 , 而中国炼金术的目的则是炼出黄金 , 用来制作特别的饮食器具 。 中国的炼金术士们认为 , 人工黄金具有天然黄金所没有的奇妙的神力 , 使用这种黄金制作的容器进饮食物能够延长寿命 。 被用于炼这种黄金的物质是丹砂 , 即硫化水银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在中东的炼金术中 , 也非常重视这种丹砂 。 硫化水银是一种红色的固体 , 经火烧后可成为液体的水银 , 再进一步加热又再度变为红色的酸化水银 。 古代的巫师们被这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化学变化吸引住了 , 他们相信用丹砂能练出黄金 。 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 , 不过中国人不只是炼黄金 , 他们还相信丹砂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可以制成仙药 , 服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

因此 , 确切地说 , 应该把中国的炼金术叫做炼丹术 。 在日本也有叫做仁丹的药品 。 而在过去的中国 , 被称为“丹”药的也不少 。 自宋代以后 , 在叫做“丹”药的药剂中很少含有丹砂 , 而在唐代及唐代以前 , “丹”药中确实含有丹秒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三、葛洪著作《抱朴子》

后汉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 , 主要是说明炼丹术的 。 这种巫术性的技艺 , 即方术被后世继承并发展了 , 在这方面 , 晋代的葛洪(公元282——363年)留下了最有名的著作《抱朴子》 。

包括晋在内的六朝时代 , 道家思想和道教甚为盛行 。 此外 , 炼丹术也颇为风行 。 六朝时代就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 。 方术深深地渗透到了士大夫阶层 。 葛洪最初学习的是儒教 , 但他的许多亲友都是方士 。 他祖父有个堂兄弟 , 名叫葛玄 , 此人曾跟仙人左慈学过炼丹术 , 并将此术传给了郑隐 , 这位郑隐就是葛洪的老师 , 葛洪曾经在晋王朝做过官 , 体验过官僚的生活 , 晚年隐居于广州的罗浮山 , 专心于炼丹术 。 葛洪在《抱朴子?金丹》中写道:

余考览养性之书 , 鸠集久视之方 , 曾所披涉篇巻以千计矣 , 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并且在《仙药篇》中还写到:

仙药之上者丹砂 , 次则黄金 , 次则自银 。

这些矿物性的药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 是因为矿物质与草根树皮之类的物质不同 , 可以永久地保存 , 且不变样 。 当然 , 仙药有许多种类 , 这在《仙药篇》中也都列举了 。

葛洪与李少君一样 , 也曾炼制过入工黄金 。 在《黄白篇》中葛洪引用其师郑隐的话道:

至于真人作金 , 自欲饵服之致神仙 , 不以致富也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意思是说 , 炼制黄金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富豪 , 而是为了服用黄金而成为仙人 。 前画引文中的所谓金液 , 是指将黄金熔化的液体 , 那是用来服用的 。 另外在《黄白篇》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

世间金银皆善 , 然道士率皆贫、故谚云无有肥仙人富道士也 。

有志于成仙的人喜欢隐居生活 , 他们认为 , 如果成了富有者反倒有碍于他们成仙 。 实际上 , 他们不可能炼出黄金 , 所以方士们过着贫寒的生活 , 亦是理所当然的 。

他们在炼制仙药、即丹药的时候 , 都是选择山里的荒僻之处 。 在开始工作之前 , 先实行一百天的斋戒 , 用五香汤净身 , 禁绝与俗人相见 。 他们的作法归根到底是颇带神秘色彩的 。 但是 , 正像中东的炼金术成了化学的起源一样 , 中国的炼丹术师们也使用各种器具进行化学操作 , 因而 , 加深了他们对各种物质性质的认识 。 现在虽然列举不出他们在化学方面的成绩 , 但是 , 唐代黑色火药的发明恐怕就是从方士们试验的失误中产生的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四、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巫术的技艺是化学知识的起源之一 。 中国的药物学、即本草方面的知识也是由方术家们发展起来的 。

如上所述 , 在中国 , 药物叫做本草 , 这个用语在文献中的出现可以追湖到西汉末年 , 从那时起就有被称为本草家的药物学者了 。 后来经过后汉时代 , 本草学方面的学问逐渐得到了发展 , 并出现了专门著作 。

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是南北朝时代、活跃在中国南方的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 那时流传着一本叫做《神农本草经》的书 。 神农是与黄帝齐名的古代圣帝 , 与黄帝被尊为医祖一样 , 神农被仰尊为药祖神 。 据说神农“尝百草而用于医” 。 但是勿庸置疑 , 《神农本草经》是假托神农氏之作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陶弘景把当时名医们发现的药物知识、即《名医别录》加写进去 , 以同样的书名 , 写出了新的三卷《神农本草经》 。 在这部书中 , 列举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 , 它恰好与一年的日数相等 , 并逐一地记述了这些药物的形状、产地、采集时期、药效等知识 。 药物的种数之所以与一年的天数相等 , 正如《素问》所述 , 这是由于与随四季推移者为养生之根本的理论相一致 。 陶弘景还加了注释 , 连正文算在一起 , 共完成了七巻《神农本草经集注》 。 这部书已经失传了 , 现存的也只不过是在敦煌出土文物中发现的残篇断简 。

到了宋代 ,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 , 刊行了很多医药书 。 在宋徽宗的大观年间和政和年间 , 刊行了内容多少有些不同的、两种版本的《证类本草》 , 而且 , 两种版本都流传至今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证类本草》中转载了《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大部分记述 , 因此 , 从《证类本草》中 , 可以窥见《神农本草集注》的内容 。 下面根据《集注》的内容 , 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人的药物观 。 《集注》中 , 存在着等级的观念 , 由于这个观念 , 药物被分为上、中、下三品 , 关于每一品 , 都有如下的记述:

上药一百二十种 。 为君主 。 养命以应天 。 无毒 。 多服久服 , 不伤人 。 欲轻身盖气不老延年者 。 中药一百二十种 。 为臣 。 主养性 。 以应人 。 无毒有毒 , 斟酌其宜 。 欲遏病朴虚赢者 。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 。 为佐使 。 主治病 。 以应地 , 多毒不可久服 。 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症者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

这即是说 , 最上品的药物是长生不老之药 , 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说 , 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 其次是保健药 , 其中既有有毒的也有无毒的 , 必须适当适量地服用 。 最下品的药材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药 , 即治疗药 。 这类药多毒 , 即副作用多 , 不可久服 。 在日本 , 人们经常说“中药没有副作用” , 然而决非如此 。 这种三品分类的方法在葛洪的《抱扑子》中也记载 , 它是中国关于药物的基本理论 。 正如《素问》所论述的那样 , 阴阳原理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 遵循这个原理则是养生之本 , 而且 , 防患于未然是医术的根本 , 中国的药物学也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理论 。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 , 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