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时,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公元前259年10月 , 秦昭襄王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 , 直攻赵都邯郸 。 对于秦昭襄王发动的邯郸之战 , 目的就是趁着长平之战的余威 , 以此攻破赵国都城邯郸 , 进而消灭赵国这一强敌 。 不过 , 公元前257年12月 , 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 , 进击秦军 。 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 。 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 , 秦军大败 , 损失惨重 。 在邯郸之战后 , 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 , 秦军复败 , 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 。 那么 , 问题来了 , 邯郸之战时 , 楚国和魏国选择支援赵国 , 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邯郸之战时,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邯郸之战时 , 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 , 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

首先 , 就邯郸之战来说 , 爆发于公元前259年10月 。 在此之前的公元前260年 , 秦国刚刚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赵国 , 并坑杀了45万的赵国精锐士卒 。 因此 , 在秦昭襄王看来 , 邯郸之战是比较容易取得胜利的 。 不过 , 没有想到的是 , 因为廉颇、赵相平原君赵胜等人的全力抵抗 , 秦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 , 花费了数年时间 , 依然没有攻破邯郸城 。 当然 , 此时的赵国 , 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 也即随时都可能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 。 不过 , 好在到了公元前257年 , 魏国、楚国的大军已经感到邯郸 , 在里应外合之下 , 魏国、楚国、赵国三国的大军击败了秦军 。


邯郸之战时,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邯郸之战时 , 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 , 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

不过 , 在邯郸之战时 , 齐国、燕国等诸侯国却保持了沉默 , 从唇亡齿寒的角度来看 , 齐国、燕国等诸侯国也应该像楚国、魏国一样去支援赵国 。 毕竟 , 赵国一旦倒下的话 , 齐国、燕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在邯郸之战时 , 韩国之所以无动于衷 ,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韩国的国力已经非常弱小 , 另一方面 , 韩国是山东六国最靠近秦国的诸侯国了 , 一旦韩国选择支援赵国 , 恐怕秦国会率先拿韩国开刀 , 因此 , 从韩国的角度出发 , 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时 , 韩国选择了中立的态度 。 不过 , 就齐国和燕国来说 , 实际上是具有支援赵国的能力 。


邯郸之战时,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邯郸之战时 , 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 , 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齐国和燕国之所以选择沉默 , 和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存在直接的关系 。 远交近攻 , 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 , 得寸 , 则王之寸;得尺 , 亦王之尺也 。 ”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 在远交近攻的策略下 , 秦国选择拉拢齐国和燕国 , 促使齐国和燕国保持中立 , 以此全力进攻靠近自己的三晋 , 也即魏赵韩这三个诸侯国 。 对此 , 很可能是因为秦国的许诺 , 比如齐国和燕国只要不支援赵国的话 , 那么 , 秦国在消灭赵国后 , 自然不会对齐国和燕国对手 。 由此 , 在秦国的远交近攻之下 , 齐国和燕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时保持沉默 。


邯郸之战时,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邯郸之战时 , 楚国和魏国支援赵国 , 齐国和燕国为何沉默呢?// //

最后 , 另一方面 , 在邯郸之战中 , 魏国、楚国、赵国三国的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 , 秦军复败 , 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 。 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 , 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 , 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 , 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 由此 , 在邯郸之战中 , 魏国、楚国、韩国、赵国等诸侯国趁机收回了之前被秦国攻占的疆域 。 但是 , 就齐国和燕国来说 , 之前并没有多少被秦国攻占的疆域需要收回 , 因为在邯郸之战前 , 秦国主要是进攻三晋、楚国的疆域 。 由此 , 齐国和燕国即便加入魏国、楚国、赵国的联军 , 也很难获得什么实质上的好处 , 这可能也是作壁上观的重要原因 。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