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处 , 止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于“处暑”如此解释 。

拔腿要走的暑热 , 又被反扑而来的“秋老虎”一口咬住 , 不得不延续些许时日才能脱身 。 但夜晚已经渐凉 , 不再有白天那般蒸人的热 , 可以睡个不再黏腻的觉 , 晨起清爽 。

如果没有雨水送凉 , 不如趁秋天还未抽走青山丰草、碧水蓝天的色彩 , 主动扎进水里 。 既有“幽鸟飞鸣翠木阴” , 又有“小鱼游泳绿波心” , 俯仰之间岂不快哉?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法华经变之观音普门品 莫高窟第420窟 隋古老的生存技能

话说史前社会人类的活动非常简单 。 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求食和攻防 。 填得饱肚子、打得了胜仗 , 生存与繁衍基本没什么问题 。

游泳这项活动最早出现就与这两大主题密切相关 。

远古时期 , 鱼虾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人们的主要食物 , 捕捞鱼虾自然成为他们的日常 。 为避免“洪水猛兽”可能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以及溺水的危险 , 他们模仿水陆两栖动物的姿态 , 尝试在水里游动 , 逐渐学会了游泳 。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马家窑文化蛙纹、涡纹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

而最早的泳姿——蛙泳 , 不仅回答了“我们最早跟谁学了游泳”的问题 , 还表达了泛神论时期先民的“水崇拜”、“蛙崇拜” 。

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绘有水波纹、蛙形纹的马家窑彩陶罐即是明证 。 必备的军事本领

满足了基本生存的人们 , 开始寻求扩张 。 这时战争出现了 。 兵书《六韬·奇兵篇》中将“越深水 , 渡江河”称为“奇技” 。 如若发生水战 , 擅长游泳这门“奇技”的兵将就显得尤为可贵 。

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 壶壁上铸有水上作战图 , 士兵的游泳和驭船技能得以清晰展现 。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 壶壁纹样

唐宋以后 , 军队中设立水军 。 在行军中遇有大河不能游渡时 , 使用扶縆 。

“以善水者 , 继小绳先浮渡水 , 次引大縆于两岸 , 立大橛急定縆 , 使人挟縆浮渡 , 大军可为数十道 。 ”(引自《太平御览·兵部三十七》)丰富的娱乐项目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游泳嬉戏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

“斗四莲池童子 , 作游戏状” 。 出现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窟顶后部平棋东南角的画面 , 向我们描绘了莲池中游泳嬉戏的场景 。

这时的民间游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 尤其在南方 , 游泳不再是什么稀罕技能 , 而是大家的日常娱乐项目之一了 。

尤其对于亲水的小孩来说 , 夏天 , 跳进水里玩个痛快就是正确 。 古代的画师将他们游泳戏水时的样子留在了壁画里 , 我们今天看到 , 仿佛还能听见咯咯的笑声 。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中唐

隋唐时期 , 泳姿更是丰富了许多 。 也许是来自南方的画师 , 将生活里所见的仰泳、潜游甚至自由泳 , 纷纷搬进壁画 。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潜水式飞天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至乐在游泳

敦煌岁时节令|处暑:天微凉 , 至乐在游泳// //

自由泳式飞天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再到宋元时期 , 游泳技能几乎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 特别擅长游泳的人 , 则喜欢玩一些炫技的水上表演 , 赚一片叫好声 。

为了生生不息 , 人类用智慧和实力不断试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 在与水相处的路上“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 。 今天的游泳 , 更多是竞技运动、是娱乐休闲 。

“俯仰浮沉之间 , 四季更迭悄然发生” , 水边飘来的一片落叶 , 提醒这攸然而逝的夏日时光 。

(来源:敦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