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周礼》是记述中国官僚制理想状态的儒教经典 , 《周礼》中记载了这样的话:

大司徒之职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 。

历来的注释家都把这里的“土地之图”解释为地图之类的东西 。 地图不仅为军事、旅行所必需 , 而且对于国内政治也是不可缺少的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一、秦汉时期的地图

《史记?荆轲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荆轲受燕太子之命刺杀秦始皇 。 为了谒见秦始皇 , 荆轲必须献出秦逃亡将军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的地图 。 督亢是河北省的地名 , 献出这个地方的地图 , 恐怕就意味着献出这块土地 。 荆轲虽然得以面谒秦始皇 , 然而由于意图暴露反被秦始皇杀掉 。 总之 , 这个故事说明 , 在秦代 , 各国都努力绘制地图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汉高祖刘邦攻入了都城咸阳时 , 多数家臣都只顾抢夺金银丝帛之类的财物 , 独有萧何收取了秦的《律令图书》 。 后来 , 《律令图书》为刘邦掌握“天下之隘塞、户口之多少、疆弱之地、民之疾苦”起到了作用 。 由此看来 , 在《律令图书》中收有地图 , 这一点大概是不会错的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二、马王堆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1973年末 , 发掘了长沙马王堆三号墓 , 从中发现了许多绢帛书 , 其中有医书和五星占等 , 除此之外 , 还有三张地图 。 这三张地图都是公元前二世纪前汉初期的产物 , 可以说 , 不仅在中国 , 即使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地图了 。

这三张地图我们姑且分别把它们叫做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 这里只就地形图作以简单的叙述 。 (文物出版社《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古地图》 , 1977年)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地形图原来是已被水浸湿的三十二片帛片 , 发掘后拼凑复原即成地形图 , 它是个边长为96厘米的正方形地图 , 上面除画有山川、道路之外 , 还标有地名 。 这张地图所画的是从湖南省到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 , 区域为东经111度至112度30分、北纬23度至26度之间 。

这是一张前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区域的地形图 , 确切地应该叫做“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 , 从整体上看 , 这张地图所标的地形位置很少有偏差 , 因此 , 可以推算出它所使用的是多大比例尺 。 据推算 , 这张地图的整体比例尺是十八万分之一 。 当时的长度单位 , 一里为三百步 , 一步为六尺 , 所以一里等于ー千八百尺或一万八干寸 , 这即是说 , 这张地图把实际距离十里缩为图上距离一寸 。 现在的地图是根据经纬度来划分区域的 , 而过去的中国地图则首先决定比例尺 , 然后根据方格划分区域 , 谓之方格图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这张“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中虽然没有使用这种方格 , 然而却使用了大致精确的比例尺 , 由此可知 , 公元前二世纪 , 中国的地图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 另外 , 与这张地图同时出土的 , 还有文献 。 据推算这个文献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一六八年)的产物 。

三、汉代地图用于军事上的实例

汉代以后 , 地图对于统治者来说 , 愈发显得重要 , 各朝代都开始积极地绘制地图 。 例如 , 据《史记·三王世家》记载 , 武帝在封皇子为王赐并与封地的时候 , 一位臣子奏到“奏与地图 , 请所立国名” , 即是说 , 请武帝在地图上指明封给皇子的封地的国名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这张地图是交给被封王的皇子的 。 另外 , 据《汉书?李陵传》记載 , 武帝时 , 李陵率军五千人征伐匈奴 , 从居延(宁夏)出发北行 , 三十天后到达浚稽山 , 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全部绘于图上 , 命令部下报告给武帝 。 这即是将地图用于军事上的实例 。

四、中国科学地图学之父——裴秀

三国时代结束后进入晋代 , 中国得了暂时的统一 。 晋朝初期 , 被法国学者夏班诺称为中国科学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蜚声天下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晋书?裴秀传》中记述了裴秀以前的中国地图如何不完善的情况 。 到晋文帝时 , 朝延下令重新绘制地图 , 于是 , 裴秀把全国绘为十八张地图 , 上面详细地标记了地名、山川道路等 。 并且 , 在绘制这些地图时 , 裴秀将自己采用的根本原则归纳整理成制图六体 , 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 这些原则充分地体现在他所绘制的地图中 。

其中最重要的是分率和准望 , 分率即是比例尺 , 准望则是对于表示各地点间相互关系的方位的矫正 。 高下、方邪、迂直指的是道路的实际情况 , 道里表示始于适当规准点的里数 。

裴秀绘制的地图被后世称为“方丈图” , 大概是一种方格图(方眼图) 。 这种图把实际距离一百里缩小为图上距离一寸 , 并且每隔实际距离一百里就用纵横线分成方格 , 与现在地图上划分的经线和纬线相似 。 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则把“准望”直接解释为方格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根据裴秀的记述 , 后汉时代的地图不是根据分率和准望来绘制的 。 然而这次发现的《长沙国部地形图》却是以比例尺为十八万分之一 , 即把实际題离十里缩为图上距离一寸的尺寸绘制而成的 。 由此可见 , 汉代已经使用了比例尺 。 因而裴秀所言不可妄信 。 但是 , 用东西线和南北线把地图分成方格的方法可能是裴秀创造的 。

五、汉代以后 , 我国古代地图学的发展

汉代以后 , 为绘制平面图所需要的测量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 三国时代 , 魏国的刘徽撰著的《海岛算经》就是一种测量书 。 这本书中 , 涉及了以一千步为基线 , 测量距离一百里以外某地位置的问题 。 这个间题已超出了狭小土地的测量范围 , 出示了正确地绘制地图所必要的测量技术的算例 , 三国时代三国鼎立 , 相互间进行激烈的战争 , 出于军事土的需要 , 各国都绘制了准确的地图 。 这些地图的发展集大成于晋朝 , 到裴秀的时代终于产生了方格图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裴秀之后 , 在五世纪时 , 刘宋的谢庄制作了木方丈图 。 这是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型立体模型图 , 恰好适用于州郡的划分 。 始于裴秀的方格图的传统为后世所继承 , 现在还保留在西安碑林石碑上的华夷图和禹迹图就是一个证明 。

这两张地图是伪齐的阜昌七年(公元1137年)凿刻的 。 这两幅地图中 , 应该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禹迹图 。 它是一幅方格图 , 长宽均为八十厘米左右 , 共有七十条横线 , 七十三条纵线 , 在这幅禹迹图上 , 一百平方里的实际面积被缩小为一个方格 , 格中详细地标明了地名、河川等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不难看出 , 这张地图的轮廓与现在的地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 这说明了中国的地图学在古代就已经相当发达了 。 这张地图虽然是在十二世纪刻在石碑上的 , 然而原图实际的绘制时间却是公元八百年左右的唐代 , 出于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之手 。

贾耽晚年曾任宰相 。 公元780年 , 在他就任工部尚书时 , 受唐德宗之命 , 着手编集地图 。 经过二十来年的时间 , 完成了许多地理书和地图的绘撰工作 。 其中 , 公元801年绘制的“海内华夷图”宽三丈、高三丈三尺 , 可谓是张大地图 , 但仍然是把实际距离一百里缩小为图上距离一寸的平面方格图 。 这张《海内华夷图》是西安碑林石刻地图的原本 , 在石刻复制时省去了中国以外的部分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贾耽的地图问世后 , 中国地图学就没有更大的发展了 。 虽然元代绘制了一些稍有价值的地图 , 然而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形成 , 还是由十七世纪后半叶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完成的 , 这就是“皇與全图”的绘制 。 这张地图标有经度和纬度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

西方也曾出现过方格图 。 希腊化时期 , 公元100年 。 马里努斯绘制了方格图 , 但是这个传统很快就消亡了 。 当方格图在欧洲再度出现 , 已经是十世纪了 。 这比贾耽的时代要晚 。 至于马里努斯绘制的方格图是否对裴秀的地图有所影响 , 这个问题尚未可知 。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谈谈我国古代发达地图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