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秦王加冕亲政之后 , 在李斯等人的谋划下 , 就“奋六世(自秦孝公经惠文帝、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共六君)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拉开了统一中国的前奏曲 。 从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五年中 , 秦国军队如秋风扫落叶 , 吞并了韩、赵、魏、燕、楚、齐六个国家 , 顺应历史的发展要求 , 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割据局面 。 李斯因功业显赫 , 累官至廷尉 , 位列九卿 。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

秦王政由一方诸侯变成一统天下之王 , 地位和形式发生了重大转折 , 他觉得应重议帝号、定制度 , 为此 , 召集群臣计议 。 李斯等人建议:“古时有三皇五帝 , 可他们管辖的地方不过千里 , 如今陛下兴兵诛灭暴乱 , 荡平六国 , 统一天下 , 这是自上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壮举 , 三皇五帝岂能相比!”为此 , 合“三皇”、“五帝”之尊 , 秦王政改称“皇帝” , 又因他是从古至今的第一位皇帝 , 即称为“始皇帝” , 以后 , 继位子孙则依次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 , ……一直流传万世 。

从此 , 秦王政成为秦始皇 , 为表示他至尊无上的权威和荣耀 , 将以前平民百姓亦可用于自称的“朕”定为皇帝自身的专用词 , 并宣布 , 今后凡重大制度之命称为“制” , 通常之令称为“诏” 。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

李斯作为秦代不可多得的政治谋略家 , 其历史功业 , 莫过于他在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辨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

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 , 在强化中央集权机构之后 , 对于辽阔的国土如何治理 , 已是摆在秦王朝面前的中心议题 。

以丞相王馆为代表的一批大臣坚持这样的意见:全国统一后 , 幅员广阔 , 诸侯初灭 , 原来属于燕、齐、楚的地区 , 距离都城太远 , 不搞分封恐怕难以管制 。 主张承袭周制 , 分封诸子为王 。

王绾的主张实质上是沿袭西周“封亲建戚”的理论 , 商轶变法已将它消灭了 。 秦始皇一听“请立诸子” , 便对分封可能导致的结局忧虑起来 。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 。 他坚拒反对 , 并举例论证 , 周文王、周武王曾经大封子弟同姓 , 后来封国之间日渐疏远 , 以至相互攻伐如同寇仇 , 结果周天子也难以禁止 。 如今天下统一 , 并已普遍设置郡县 。 对皇帝诸子及功臣 , 只要让他们坐食赋税并加重赏赐就足够了 。 这样 , 天下无异心 , 才是长治久安之本 。 如果重新分封诸侠 , 就会削弱皇帝的权力 , 使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

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 , 他听了李斯的建议 , 觉得很有道理 , 就毅然表示赞同 , 说道:“朕曾深思此事 , 长久以来 , 天下苦于兵戈 , 都是因为列侯相互对抗 。 如今依靠祖宗之德 , 初定天下 , 若沿袭旧制 , 重新封王许国 , 这其实是在树立兵患 , 要想再求得安宁、平息 , 岂不难哉!廷尉之意正合朕意 , 可照此实行!”当即命李斯负责规划疆土 , 定明法制 , 以颁天下 。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

李斯遵照秦始皇的旨意 。 下令臣属 , 绘制了大秦帝国疆域图;依据山川走势、地理方位把全国划分为36郡 , 直属中央管辖 , 一郡下设数县 , 从而设置了从地方到中央一体化的国家制度 。 与此相适应 , 他还在参考六国官制的基础上 , 提出了一整套机构的设置方案 。 他这一套完善的区域划分和机构设置方案令秦始皇赞叹不已 , 说道:“李廷尉不愧是辨古通今、学识渊博、学过帝王之术的人 , 所做诸事 , 样样都合朕意!”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

李斯所制定的郡县与分封制有明显的差距之分 。 生产力、社会经济的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 脱胎于奴隶制时期的封建社会初期 , 国家制度处在初级形态时 , 国家的显著特征表现为王权与神权、政权与族权、君与父、贵与亲的相结合 。 因此国王采用宗法分封制度 , 按血缘的亲疏 , 将国土和百姓像自己的家产一样分给子孙后代 。 分封初期 , 由于中央王权的强大和血缘关系的密切 , 还具有较强的维持力量 。 随着亲属关系的逐代疏远 , 各分封国渐渐划地自治 , 拥县自守、诸侯之间就不再是兄弟、亲属 , 而是相互功伐敌国 , “相攻击如仇雠” 。 而中央集权由于分封 , 已削弱了其实力 , 渐渐沦为与诸侯等同的地位 , 从而失去对诸侯的控制权力和能力 , 因此 , 对诸侯的相残 , “天子不能禁止” 。 春秋以来的历史就是实证 。 到战国时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国家制度也相应地变动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秦的统一六国 , 是历史的必然 。 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就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主流 , 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李斯在这一点上能站在历史发展的前沿 , 力毀分封 , 主张郡县制 , 确属远见卓识 。 此项改革 , 对我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定开国大计

十大宰相之李斯(商鞅) 第四篇:力驳分封制 , 定开国大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