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炮制“性丑闻”打击学术对手 无辜才女受酷刑
在宋朝 , 若说谁在学术造诣上最深、对后世影响最大 , 那非朱熹莫属了 。 朱熹集以往儒学之大成 , 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 被后世尊奉为官学 。 在之后的明、清时代 , 朱熹的学说是科举的考纲 , 而朱熹本人也被提升到和孔子一般的地位 , 被称为“朱子” 。
朱熹炮制“性丑闻”打击学术对手 无辜才女受酷刑// //
朱熹
但是和任何哲学家一样 , 朱熹活着的时候 , 他的学术思想远没达到一统江湖的地位 。 宋朝的哲学思想非常活跃 , 这一时期是继春秋和魏晋之后中国哲学思想的又一个高峰 。 各种哲学流派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当然 , 各种哲学流派的争执也水火不容 , 免不了互相攻击 。 在学术斗争中 , 朱老夫子也是撸起袖子 , 赤膊上阵的 , 干起仗来也是非常狠的 。 为了压倒学术上的敌人 , 朱老夫子甚至会不择手段 , 制造冤案 。 这里最著名的就是一桩轰动朝野的性丑闻大案 。
浙江台州知府唐仲友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 和朱熹一直不对付 。 不但学术上争锋相对 , 在官场上也互相龃龉 。 当时朱熹担任浙东常平使 , 负责这一带官员的纪检监察工作 。 有一次 , 朱熹发现了唐仲友和一个妓女的生活作风问题 。 这件香艳的桃色丑闻立刻给官场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 很快就占据了当时的“头条” 。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浙江台州有一名官妓 , 名叫严蕊 。 这位严小姐不但貌美如花 , 而且小姐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样样精通 , 可以说是才色俱全 。 这么优秀的官妓跟台州的地方长官唐知府关系自然不错 。 唐知府非常爱惜严蕊的才华 , 出于怜香惜玉之情 , 就出了一大笔钱帮她交赎身费 , 让她脱籍从良 , 回黄岩与母亲居住了 。 这里要补充说下 , 宋朝的所谓官妓 , 是政府蓄养的 , 有公家牌照甚至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妓女 , 但她们只能为各级官吏服务 。 按照南宋的纪律条例 , 官员可以招官妓参加宴会 , 让她们在各种招待会当“三陪” , 但绝对不能和官妓上床 。 唐知府帮严蕊小姐从良 , 当然是一件积德积善的好事 。 但朱熹确看到了另一面:妓女有那么多 , 你唐知府为何偏偏帮严蕊从良 , 你一定是和严蕊上过床了 , 否则怎么肯出这么一大笔钱?事实上朱熹根本没有唐知府和严蕊小姐上床的证据 。 他只是如鲁迅所说的“一见短袖子 , 立刻想到白臂膊 , 立刻想到下面... 。 ”
朱熹炮制“性丑闻”打击学术对手 无辜才女受酷刑// //
朱老夫子为了证实自己的“合理推断” , 当即下令逮捕严蕊 , 刑讯逼供 , 辣手摧花 , 逼严蕊招供与唐知府的不正当男女关系 。 整整两个月 , 审讯人员把个严美人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 没想到 , 严蕊小姐虽是出身风月场所的女子 , 却有一个烈女的品质 。 在严刑之下 , 宁死不屈 , 就是不承认和唐知府上过床 。 并且说:“身为贱妓 , 纵合与太守有滥 , 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 , 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 , 虽死不可诬也 。 ”—没有上过床就是没上过床!妓女也有妓女的职业道德 , 怎么可以诬陷人!唐知府真没看走眼啊!
这案子审到这里就陷入了僵局 , 而舆论也不断发酵 , 都惊动了当时的宋孝宗 。 宋孝宗一了解 , 也觉得朱熹干的太过分了 , 就把朱熹调到别的地方去了 , 改派岳霖审理此案 。 这个岳霖就是岳飞的儿子 , 岳家自己曾经蒙受史上最大的冤案 , 所以岳霖对冤案就特别敏感 , 审案非常认真 , 重证据 , 不胡来 。 很快 , 岳霖就审明了真相 , 所谓的性丑闻根本就是查无实据 。 于是岳霖释放了严蕊小姐 , 并判令其从良 。
朱熹炮制“性丑闻”打击学术对手 无辜才女受酷刑// //
获得平反后 , 严蕊作了一首《卜算子》以纪念这次不白之冤的昭雪:“不是爱风尘 , 似被前缘误 。 花落花开自有时 , 总赖东君主 。 去也终须去 , 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 , 莫问奴归处 。 ”多说一句 , 所谓“奴归处” , 严蕊小姐后来的结局也是不错的 , 被赵宋皇家的一位宗室纳了做妾 。 而这个宋明理学大家朱熹 , 在这件事情上的角色实在是有点不光彩 。 而明明是学术之争最后却让一个美女受尽了皮肉之苦 , 这似乎又让理学道统多了一个迫害人的污点 。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