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蒙古人在灭夏、灭金并与宋军在中原逐鹿后 , 军事工程随之发展起来 。 忽必烈继大汗位后 , 即于中统元年(1260年) , 以工部掌营造百工之政今 , 管理城池修浚之事 。 其军事筑城技术 , 主要体现在元上都、中都和大都之建筑中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一、新建的上都开平府城

元上都开平府城(今内蒙占正蓝旗境内多伦西北) , 原为金朝所属之恒州(今内蒙古多伦西)管辖 。 其地北控沙漠 , 南屏燕蓟 , 山川雄伟 , 回环千里 , 滦水经其阳 , 有四山拱卫 , 地理形势十分优越 。

蒙古宪宗五年(1255年) , 将其赐给忽必烈 。 次年 , 忽必烈命谋士刘秉忠选址建城 , 三年告成 。 忽必烈于中统元年继大汗位时 , 以其为临时都城 。 中统四年(1263年) , 将其改为上都 , 又称上京、燕京 , 由外城、皇城、宫城和有关部分组成 。 城址遗迹至今保存较好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外城在皇城西面和北面 , 其东面和南面城墙分别与皇城东面和南面城墙相连接 。 外层城墙全部用黄土夯实 , 版筑而成 , 其夯层厚度约20厘米 , 残高约5米 , 底墙壁厚10米 , 上部壁厚2米 , 每边长2200米 。 南墙与西墙各开一门 , 门外筑有马蹄形瓮城 。 西门瓮城外低坡上还筑有石堤 , 以防坍塌 。 北墙开有二门 , 门外筑方形瓮城 , 城上存有城楼的部分石柱础石 。 城外西角有一段宽度约25米的护城河 。 城内自西门北侧城墙至皇城北门瓮城西墙上 , 筑有一条宽约2米的土墙 , 将外城隔成南北互不相通的两部分

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角 , 平面布局呈正方形 , 每边长1400米 。 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 , 门外筑方形瓮城 。 东、西墙各开二门 , 门外筑马蹄形瓮城 , 城墙用黄土版筑而成 , 夯层厚约12-14厘米 , 外表被覆一层厚约70厘米的石垒墙壁 。 城墙残高约6米 , 底墙壁厚12米 , 上部壁厚2.5米 , 城墙外侧每隔150米筑一马面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城墙四角都有一座高大的角楼台基 。 沿外城墙壁砌出一条约深10厘米、宽20厘米的流水槽 , 以排泄城头积水 。 现存诸门遗址 , 除西门外都有被封堵的痕迹 。 西门基宽13.6米 , 门宽10米 , 门北端有登城的礓礤(即兵马道) 。 半椭圆形瓮城的长径为84米 , 门宽8.5米 。 方形瓮城约宽56米 , 纵深47米 。 城南和东南角外的城壕至今仍有积水 。 皇城的城门、城角与城墙壁沿 , 曾出土过石球 , 其直径9-13厘米 , 重1.23-2.25千克 , 似为守城抛石机所抛射的石弹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官城位于皇城内中部偏北 , 东西宽约570米 , 南北长620米 。 城墙底部铺有层0.5米厚的条石基础 , 础上用长34厘米、宽19厘米、厚7厘米的青砖交错砌成外壁 , 墙芯用黄土版筑而成 , 夯层厚约9厘米 , 砖壁与黄土芯中间还夹杂一层1.4米的碎砖 。 现存城墙高约5米 , 下宽10米 , 上宽2.5米 。 每高1米使有2.5厘米的收分 。 宫城的四角建有角楼 , 除北面墙无门外 , 其余三面都有门 。

开平府城作为忽必烈初期的都城、起了重要的作用 。 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 , 忽必烈颁诏以燕京(今北京)为中都 。 至元四年(1267年) , 忽必烈又命刘秉忠扩建中都城 。 至元八年(1271年) , 忽必烈建国号元 。 至元九年 , 将中都改为大都 。 之后 , 上都便成为元王朝的陪都了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二、改建的元大都

元大都又称幽州或燕京 , 是在金中都大兴府城东北新建的一座大型城池 。 忽必烈初到此城时 , 蒙古贵族霸突鲁(一作巴图鲁)建言:

幽、燕之地 , 龙蟠虎踞 , 形势雄伟 , 南控江淮 , 北连朔漠 , 大王果欲经营天下 , 非燕不可 。

忽必烈采纳了他的意见 , 便于至元四年(1267年 , 一说至元三年) , 命刘秉忠总理营建大都之事 。 安肃公张柔及其子张弘略等参与建造 。 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方告建成 。 全城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据考古和文物部门实地考察 , 大都的平面布局是东西略长的长方形 , 外城墙的周长约28600米 , 南北长约7600米 , 东西长约6700米 。 墙基宽约24米 , 底壁厚、墙高、顶壁厚之比为3:2:1 。 东西墙南端的位置 , 相当于今内城东西墙的用址 。 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南侧 。 北墙在今德胜门小关和安定门小关一线 。 至今尚有残墙遗迹 。 城墙全用黑土夯筑 , 并在土中采用“水定柱”(又叫竖柱)和横置粗大的横木进行加固 。 城墙顶部中心 , 安有排水的半圆形瓦管 。

墙基下都有石砌的排水涵洞 , 考古工作者曾在东墙中段和西墙北段 , 发现过长、宽 , 高分别为20米、2.5米、1.22米的石壁砖顶涵洞 。 城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筑有一处马面 , 夯土的夯窝直径10厘米 , 深5厘米 , 呈梅花形排列 。 四面城墙共开11门 , 北面2门 , 其他三面各3门 。 城门采用过梁式木构门洞法 , 即在门洞两壁立壁柱 , 木柱上搭架、枋、椽、板 , 门洞上做扁梯形 。 正南的正阳门可通车马 , 平时关闭 , 只供皇帝出入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大都兴建之初 , 各城仅有一重 。 至元末农民起义时 , 便在各城门外增筑瓮城 , 安设吊桥 。 1969年夏 , 在拆除西直门箭楼时 , 发现了压在明朝箭楼之内的元大都和义门及其瓮城城门 , 门洞内题记有“至正十八年”(1358年)字样 , 残高22米 , 门洞长9.92米 , 宽4.62米 , 内券高6.68米 , 外券高4.56米 , 木质门板 。 城楼做成地堡式 , 面阔进深 , 两侧的耳室是进出城楼的梯道 , 建有水窝式灭火设施 , 其楼已经毁坏 。 城的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 , 靠城墙内角两侧 , 有上下角楼的马道 , 现存的观象台即当年的东南角楼 。 环城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

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之中央 , 其东墙旧址在今南北河沿西侧 , 西墙旧址在今西皇城根 , 北墙旧址在令地安门南一线 , 南墙旧址在今东、西华门大街以南 , 周长约20里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宫城偏于皇城东部 , 平面布局为长方形 , 城墙周长9里 , 四面城墙各开一门 。

大都城内有居住区50坊 , 大街宽24步 , 小街宽12步 , 整齐规整 。 城内建有众多的兵器制造作坊和造船厂 。 为保证城内水源与漕运之需 , 元朝开凿惠通河 , 导昌平自浮泉水江入瓮山泊 , 经高梁河通入城内积水潭 , 然后穿城而出 , 沿闸河旧道 , 在通州张家湾注入白河 , 沿河设坝或斗门调节水位 。

大都军事筑城技术较为先进 , 守备设施完善 , 但并未经过大的攻守城战 。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 , 明将徐达兵临城下 , 元顺帝不战而逃 , 大都遂为明军占领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三、新建与改建的中小型城池

元朝修建的中小型城池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其在漠北所建的城池 , 如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的丰州城、察右前旗土城子的集宁路古城 , 昭盟克什腾旗境内的应昌占城;位于新疆霍城县阿力麻古城 , 昌吉县城东约2里的昌八里城等 。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从元大都和上都的修建说起 , 谈谈元代先进的军事筑城技术// //

另一类是其占领宋地和入主中原后 , 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城池 , 如广西的靖江城(元称静江城 , 今桂林) 。 靖江城位于漓江之西 , 形势十分险要 , 素有“五岭之表 , 联两越之交 , 屏蔽荆衡 , 枕山带江 , 控制数千里 , 诚西南之会府 , 用兵遗将之枢机"之称 , 元军占领后曾进行过两次修建 , 特别是元廉访使也儿吉尼 , 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对该城进行第二次扩建时 , 将城墙加高2丈多 , 墙体用大石垒砌 , 以糯米汁和石灰拌和嵌缝 , 城墙上宽3丈多 , 可驰战马 , 成为一座由三重城墙组合而成的坚城 。 也儿吉尼于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 , 依托坚城 , 坚守了两个多月 。 明军强攻不下 , 最后只好利用元军的降将做内应 , 将其占领 。 参考文献:

《宋史》

《续资治通鉴》卷九二

《元史》卷八五《百官一?工部》

《读史方舆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