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千里奔袭,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公元前506年 , 吴王阖庐在五战五胜之后 , 成功地攻克了楚国都城——郢 。 可是出征前 , 阖庐帐下仅有3万步兵 。 这三万人是怎样绕过楚国严密布置的两重防御 , 一举实现千里奔袭的战史壮举的呢?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自楚平王去世后 , 对吴国的恐惧就像越积越厚的阴云笼罩在楚国的上空 , 一场史无前列的暴风骤雨很快便要席卷这个腐朽的国家了 。
但对于处心积虑想要致楚国于死地的吴王阖庐来说 , 要射出穿心之箭 , 他还必须克服两大困难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首先 , 吴楚两国的核心区域悬隔千里 。 要想直捣黄龙 , 攻破郢都 , 吴军势必要长途远征 。
这么长距离的奔袭作战 , 如果无法达成进攻的突然性 , 反而被楚军拖入相持 , 那么吴军的整个战役设想就有可能彻底落空 。 这在以往的吴楚战史上是有过教训的 。
公元前537年 , 当时贵为诸侯盟主的楚灵王率领八国联军伐吴 。 为了这一次军事行动 , 他征集了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远征军 。
战役尚未开始 , 楚国将领蒍启强率先得知了吴军的动向 , 不待军令便擅自出击 , 结果全盘暴露了楚国的战略意图 。 吴王夷昧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派遣弟弟蹶由为使臣前往楚军大营交涉 。
面对楚灵王的武力威胁 , 蹶由充满自信地宣称:
敝邑虽羸 , 若早修完 , 其可以息师 。 ——《左传·昭公五年》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虽然我吴国的军力不如你强 , 但只要严防死守 , 滴水不漏 , 你楚国也只好顿兵坚城之下 , 休想进取一步 。
虽然眼下吴楚双方的攻守形势已经逆转 , 吴国占据了对楚作战的主动地位 , 但面对这个有着上百年大国底蕴和争霸历史的强国 , 吴王阖庐掌握的优势其实远不如当年的楚灵王 。 要想一战破楚 , 如果没有突袭的加持 , 极有可能重蹈楚灵王的覆辙 。
正是阖庐为此伤神的时候 , 伍子胥不失时机地向他献上了著名的“三师肆楚”计划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这个计划的实施 , 具体说来就是将吴军主力化整为零 , 拆分为三股部队 , 轮番骚扰楚国边境 。
此时的吴国 , 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 , 军队只听从一个号令 , 吴王阖庐拥有绝对的权威来协调各支部队之间的行动 。
反观楚国 , 执政大臣各树山头 , 互相敌对、没人具备足够的威望和胆略来统筹大局 。
一旦吴军寇边 , 楚军势必一窝蜂出动 。 吴国的三军可以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方向骚扰楚军 , 并且还能获得轮番修整 。 而楚国方面却只得一军疲于奔命 。
长此以往 , 等到楚军听惯了“狼来了”的警报 , 在极度疲惫的急行军途中都能边跑边打盹儿的时候 , 给予楚国致命一击的时间就到了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其次 , 除却进攻时机的选择 , 从进军线路上分析 , 吴国突击郢都 , 势必要溯淮河西进 。 而蔡国正巧堵住了淮河的要冲 。
虽然在此前的鸡父之战中 , 与楚国联军作战的蔡国见势不妙 , 临阵脱逃 , 显示出了它与楚国的离心离德 , 但名义上 , 此时的蔡国还是楚国的附属国 。
它是否愿意与吴国结盟 , 对楚国倒戈相向 , 将是左右袭郢计划的关键因素 。 而在这个问题上 , 楚国令尹子常偏巧帮了吴国的大忙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子常这个人 , 智术浅短 , 却贪得无厌 。 《国语》说他“积货滋多 , 畜怨滋厚”——为了搜刮钱财 , 到处得罪人 。 而在他得罪的这些人里边儿 , 就包括时任蔡国元首蔡昭侯 。
公元前507年 , 蔡昭侯到楚国访问 , 随身带去了两只玉佩、两件皮裘 。 他将其中的一只玉佩和一件皮裘作为国礼献给了楚昭王 , 另外的两样便留下自己享用 。
谁曾想到 , 正是这玉佩与皮裘惹得令尹子常眼馋 。 他派人问蔡昭侯索取这两样物件 , 蔡昭侯坚持不与 。 子常一怒之下将蔡昭侯扣押在楚国三年之久 , 并且还对蔡昭侯的随从扬言说 , 扣押蔡侯就是因为他不向我馈赠礼品 , 倘若他还要冥顽不灵 , 到明儿我就弄死他!
钱财毕竟身外之物 。 最终 , 蔡昭侯为了换回自由 , 被迫向子常缴纳了这笔“赎身费” 。 在离开楚国的时候 , 满怀耻辱的蔡昭侯指汉水起誓 , 誓言今后与楚国恩断义绝 , 再不南下朝楚 。
双方因为这件事儿撕破了脸皮 , 蔡昭侯越想越来气 , 为了报复楚国的三年之囚 , 他甚至都没有先回国修整 , 便径直北上 , 远赴晋国 , 以儿子为质 , 请求晋国出兵伐楚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转年之后 , 也就是506年的3月 , 晋国还真应蔡昭侯的要求 , 在召陵召集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伐楚会盟 , 与会诸侯达到了19国之多 。
可让蔡昭侯想不到的是 , 晋国原来也有“子常”:晋卿荀寅伸手向蔡昭侯索要贿赂 , 遭到了他的拒绝 。
吃了闭门羹的荀寅转而游说晋国执政范献子 , 说中山叛乱不服 , 又近在咫尺 , 这才是晋国的肘腋之患!至于楚国 , 我们跟人家早有盟约 , 背约伐楚 , 我们失信在先 。 而且眼看着雨季又快到了 , 南方湿热 , 疟疾横行 。 我们凭什么为了他蔡侯的面子 , 就把成千上万的晋国子弟扔到南方的丛林瘴疠里去送死呢?
原本 , 蔡昭侯以为晋国——这个楚国最大的争霸对手会是自己复仇的大靠山 , 却没曾想 , 晋、楚这两个争斗了上百年的难兄难弟居然越来越像、臭味相投:晋国是认钱不认人 , 楚国是要钱不要脸 。
既然晋国不肯插手 , 那蔡昭侯就只能寄希望于楚国的世仇吴国了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左传》记载:
楚自昭王即位 , 无岁不有吴师 , 蔡侯因之 , 以其子干与其大夫之子为质于吴 。 ——《左传·定公四年》
蔡国投吴 , 意味着吴王阖庐远征郢都的通道已经开启 。 于是 , 就在当年冬天 , 吴王阖庐披坚执锐 , 与蔡国和唐国合兵攻楚 。
吴军溯淮河西上 , 在新蔡东南、汝淮交汇处的淮汭舍舟登岸 。 此时的吴军如果拣大道入楚 , 应该继续西进 , 取道方城 , 进入南阳盆地 。
可问题是 , 这条道路虽然平坦开阔 , 但途中驻守的申、息之师战斗力很强 。 更何况 , 半年前晋国在方城以北的召陵大集诸侯 , 共谋伐楚 , 楚军主力也很可能北上方城 , 在此停留 。 阖庐麾下的三万徒兵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地撞入方城山去 , 势必要啃不少硬骨头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为了避开楚国北方的重兵集团 , 狡猾的吴军没有选择西去方城 , 而是出人意料地折而南下 , 快速通过冥轭、大隧和直辕三关 , 往楚国腹地挺进 。 而楚国此时遵用令尹子常的龟缩防御政策 , 将防御重点收缩于郢都附近 , 三关之上竟然无兵驻防!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通过三关之后 , 阖庐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入郢:看起来最便利的一条是向西取道随枣走廊 。
因为此次联军伐楚 , 与吴结盟的唐国正好就坐落在随枣走廊的北端 。 经此入郢 , 可以得到唐国的补给和导引 。
但问题是这一点吴国能想到 , 楚国也能想到 。 唐国反水 , 楚国极有可能已在随枣走廊一带集兵布防 。
更加不利于吴国的是 , 随枣走廊上最大的诸侯国随国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楚 。 在后来阖庐破郢之后 , 楚昭王逃亡随国避难 , 随国还不惜为了庇护楚昭王而与吴国交恶 。 要想借道随国 , 南下郢都 , 它必然不能答应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机智的吴国将帅们又一次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 正如《孙子兵法》上说的 , “出其所不趋 , 趋其所不意” , 吴军果断地放弃了随枣走廊 , 径直南下江汉平原 , 绕过大洪山直取郢都 , 让楚国在随枣走廊设下的第二道防线也沦为了摆设 。
直到吴军批亢捣虚、千里奔袭 , 突然出现在汉川县附近的汉江东岸 , 楚国令尹子常方才如梦初醒 。 而这时他的面前也就只剩区区一条汉江可以阻挡吴军兵临城下了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在子常出征迎敌之前 , 左司马沈尹戍切切叮嘱他说 , 您务必要坚守汉江西岸 , 切忌轻易出战 。 等我北上方城 , 尽起申、息之师 , 南下收复三关 。 到那时我们腹背夹击 , 吴军必定片甲不归!如果沈尹戍的谋略得到了坚决执行 , 那么这场以命相搏的决战终将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
但事实却是 , 沈尹戍前脚刚走 , 后脚子常就违背了与他的约定 , 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 。 正是这个命令直接导致了楚军最后的大崩溃 , 郢都也随即陷落 。 那么 , 为什么子常要急于出战呢?
通常 , 史学家们将子常的轻敌冒进解释为抢夺头功 , 因为《左传》记载:
史皇谓子常:“楚人恶子而好司马 。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 , 塞城口而入 , 是独克吴也 。 子必速战!不然不免 。 ”——《左传·定公四年》
部将史皇对子常说 , 如果按照与沈尹戍先前的约定 , 由沈尹戍北上方城 , 烧了吴军停泊在淮汭的战船 , 然后率领申、息之师南下三关 , 截住吴军的归路 。
那么吴军一旦覆灭 , 沈尹戍必然攘据破吴的头功 。 因此 , 子常才会抢先下手 , 争取赶在沈尹戍回师之前击垮阖卢 。
但我却认为 , 子常下令渡江作战绝不止抢夺头功这么简单 。
因为史皇说 , 子常如果不速战的话 , 将要“不免”——“不免”是个省略句 , 说完整应该是“不免于罪” 。 就算最终破吴头功被沈尹戍夺了去 , 但子常毕竟是战场上官阶最高的楚军将领 , 是名义上的楚军统帅 , 这场胜利还是要记在他名下的 , 为什么他却要“获罪”呢?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这里头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假设沈尹戍最终带领申息之师南下 , 与子常夹击吴军并最终取胜 , 沈尹戍极有可能凭借卓越的战功取代子常 , 成为新的令尹!
要知道 , 27年后的公元前479年 , 楚国又发生了白公胜之乱 , 沈尹戍的儿子沈诸梁正是凭借着戡乱之功升任令尹的 。 假设沈尹戍取代子常成为了新任令尹 , 那对子常来说灾难就到了:
公元前519年鸡父之战后 , 子常城郢 , 改变了楚国既往的外线防御政策 , 导致边防松懈;
公元前515年 , 吴楚大战于穷 , 又是子常畏敌不前 , 放跑了被楚军重重围困的吴军统帅公子掩余和烛庸 。 战后 , 为了掩盖自己的指挥失误 , 子常还冤杀了郄宛、阳令终和晋陈三位大夫以及他们的族人以塞责;
如今 , 唐、蔡两国导引吴军入楚 , 起因仍是子常向他们强行索贿 , 导致这两个世代依附于楚国的小邦投敌 。
春秋战史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 , 千里奔袭 , 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
如果子常还坐在令尹的位置上 , 高下由心 , 赏罚在口 , 那么国人纵然满腔怨愤 , 也不敢轻易挑战他的权威 。
但沈尹戍要是挟战胜之功取代了子常的令尹之位 , 那失势之后 , 国人十几年来的愤怒与积怨就会像岩浆一样喷发出来 , 将子常烧个粉身碎骨 。
所以 , 当史皇告诉子常 , “国人都拥戴沈尹戍而不待见你”的时候 , 子常已经没得选择了 。 为了固位保命 , 他只能下令渡江作战 。
可是这样的令尹 , 带着这样的目的渡江作战 , 属下将士会甘心为他赴死吗?不可能 。 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槪在听到子常渡江的消息之后说:
“ 楚瓦不仁 , 其臣莫有死志 。 先伐之 , 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 , 必克 。 ”——《左传·定公四年》
果然 , 过江之后 , 楚军三战都不能取胜 , 子常的后背开始冒冷汗了 , 捉摸着要从战场上开溜 。 瞧着子常那副窝囊样儿 , 怒火中烧的史皇厉声痛斥道:“你老实待着吧!都这个时候还能跑到哪儿去?你现在已经无路可退 , 只能壮烈成仁 。 那样一来 , 从前犯下的累累罪孽也就用这鲜血一笔勾销了!”
可子常最终还是跑了 , 当他的亲兵卫队被夫槪击溃之后 , 子常逃往郑国 。 在他身后 , 数量庞大的楚国溃兵在吴军的喊杀声中挣扎毙命 , 而远处 , 郢都已经升起了熊熊烈火 。 楚国曾经的辉煌在这烈火的烟焰中化为了残碎的沉渣 , 悄悄地埋入春秋的历史之中 。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评职称课题最后一名有用吗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
- 电动车最大的能耗杀手是什么?小鹏G3的能耗表现到底如何?
- 古代墓地风水十不向秘诀,墓地最佳风水坐向及朝向的吉凶
- 浪子燕青:《水浒传》中素质最全面的一位好汉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洞口用铁笼子伪装!萨达姆最后的藏身之地,每次仅能进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