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这里驻足,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万艘龙舸绿丝间 , 载到扬州尽不还 。 应是天教开汴水 , 一千余里地无山 。 ” 唐代诗人皮日休这样描述大运河 。 在陆运兴起前 ,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贸易往来的命脉 , 也是勾连南北文化交流的命脉 。 其中 , 在大运河畔 , 有一个以酒闻名的酒镇 , 可谓是大运河千古繁华的见证者 。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这里驻足,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乾隆六下江南 , 五次在这里驻足 , 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

在宿迁洋河镇东北方向4里处 , 有一个叫刘老涧的京杭大运河水闸 , 如今终年船舶来往频繁 , 闸口上下游河道宽阔 , 古代泊船渡口痕迹隐约可见 , 岸上村落散居 , 堤岸上一条乡道与运河并行而去 , 即使是白天 , 路上也鲜有车辆路过 , 而在4里外的洋河古镇 , 依旧繁华 , 车水马龙 , 反衬着古渡口的落寞和寂寥 。

江山第一春好处——帝王家盛世酒香

同样是洋河 , 在迎送江南士族文人的时月里 , 到清朝时迎来了命运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康熙皇帝 , 虽然这次邂逅是擦肩而过 , 却无疑加重了江南士族文人“悠游洋河”的热情 。 洋河所在的淮安府 , 和扬州府并称“淮扬” , 河运交通发达 , 商贾云集 , 是“南北之冲、负淮带江而襟海 , 扼东南财赋之轻重 。 ”而酒肆林立的洋河 , 文人交游往来 , 是江南经济文化之形盛的“窗口” 。

康熙23年 , 康熙首次开启南巡之旅 。 此次南巡主要的目的是安抚江南文人士族 , 同时也为督建河防 。 《咸丰清河县志》记载 , 是年十月 , 康熙自宿迁至桃源 , 步行10余里 , 巡视河防 , 终因泥泞没膝 , 虽不辞其艰 , 终未能行至烟墩渡 。 另据《清史稿·靳辅传》记载 , 同年十一月 , 康熙阅视桃源烟墩 , 过洋河 , 有居民来往士子数千 , 跪迎堤坝 , 康熙体恤年老者 , 各赐白金 。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这里驻足,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乾隆六下江南 , 五次在这里驻足 , 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

康熙巡视运河

此次康熙路过洋河后 , “瞻圣迹处、品旨酒香” , 成了江南士族晋升的通途 , 据《清圣主实录》载“时有江南登科士子 , 金銮面圣 , 犹言烟墩旧事 。 ”到此时洋河酒坊 , 经历过清初部分凋敝之后 , 再次繁荣起来 , 有的酒坊直接临运河而建 , 从此洋河酒旗林立 , 绵延望去十里不绝 。 随后据《清圣祖实录》载 ,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第六次南巡 , 二月十七日到洋河 , 见民生安乐、商贸来往不绝 , 御舟泊岸 , 至二月十九日登舟阅视淮套 。

在康熙第六次南巡的50年后 , 洋河又等来了另一位帝王 。 据《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载 , 乾隆二十二年 , 乾隆第二次南巡 , 驻跸宿迁县 , 乾隆留行宫 , 特意点饮洋河酒 , 并留下“酒味香醇 , 真佳酒也”的赞誉 , 御舟过烟墩上渡口 。 并在宿迁期间留下“江山第一春好处”的御诗《麦》 。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在这里驻足,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乾隆六下江南 , 五次在这里驻足 , 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好?// //

乾隆巡视图

乾隆六下江南 , 五次驻跸宿迁 , 这也是洋河最显赫的时候 , 随着帝国两大帝王的数次临幸 , 洋河的数十里绵延酒旗和过往交游的文人士族 , 成为帝国北方窥探江南经济文化之形盛的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