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英雄传
卢象升
明末抗清英雄传// //
卢象升(1600年4月16日—1640年1月10日) , 字建斗 , 又字斗瞻、介瞻 , 号九台 , [1]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 。 明末杰出将领 。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 。 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 , 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 , 升任右副都御史 , 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 兼湖广巡抚 , 后升任兵部侍郎 , 再迁兵部左侍郎 , 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 崇祯七年(1634年) , 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 崇祯八年(1635年) , 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 。 崇祯十一年(1638年) , 担任兵部尚书 , 力主抗清 , 守卫京师 , 连战皆捷 , 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 , 免去尚书职务 , 以侍郎视事 。 [2]
崇祯十二年(1639年) , 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 , 高起潜拥兵不救 , 终因炮尽矢绝 , 战死疆场 , 年仅三十九岁 , 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 南明福王时 , 追谥“忠烈” 。 清朝 , 追谥“忠肃” , [3]著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
孙承宗
明末抗清英雄传// //
孙承宗(1563年—1638年) , 字稚绳 , 号恺阳 , 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 。 明末军事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 。 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 明末的文坛领袖 。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
在明朝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 , 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 , 修筑关宁锦防线 , 统领军队十一万 , 收复失地四百余里 , 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 , 修筑大城九座 , 小城堡四十余座 , 屯田五千多顷 , 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 , 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 , 后遭到魏忠贤的妒忌 , 辞官回乡 。
崇祯元年(1628年) , 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 , 进入长城以内 , 京师告急 , 又是在危殆时刻 , 孙承宗蒙诏起用 , 起家陛见 , 议守京师 , 出镇通州 , 调度援军、追还溃将 , 重镇山海 , 袭扰敌后 , 迫敌出塞 , 收复四镇 , 再整关宁 , 却遭权臣掣肘 , 告老回家 。 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
崇祯十一年(1638年) , 清军进攻高阳 , 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 , 城破后自缢而死 。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 , 获追赠太师 , 谥号“文忠”;清高宗时追谥“忠定” 。 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等 。
史可法
明末抗清英雄传// //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 , 字宪之 , 号道邻 , 汉族 ,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 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1] , 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 [2]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 , 任西安府推官 。 后转平各地叛乱 。 北京城被攻陷后 , 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 , 继续与清军作战 。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 弘光元年(1645年) , 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 , 不久后城破 , 史可法拒降遇害 , 当时正值夏天 , 尸体腐烂较快 , 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 , 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 , 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 [3]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 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 其后人收其著作 , 编为《史忠正公集》 。
李定国
明末抗清英雄传// //
李定国(1621年—1662年) , 字宁宇(或云字一人 , 初名如靖) , 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 , 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 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 , 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 , 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 , 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 , 养以为己子) 。 从此 , 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
李定国成年后 , 勇敢善战 , 为张献忠所钟爱 。 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 , 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 , 清顺治九年)初 , 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 , 出兵八万攻湖南 。 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 , 继攻广西桂林 , 大败清军 , 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 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 , 随后 , 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 , 兵锋指向长沙 。 清廷闻讯大惊 , 增派十万大军驰援 。 为避清军锐气 , 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 , 退守衡州 。 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 , 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 , 四面猛攻 , 清军大溃 , 尼堪被阵斩 , 全军覆没 。 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 , 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 , 顺治十八年) , 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 , 逼缅王交出永历帝 , 未果 。 次年 , 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 , 南明至此灭亡 。 李定国闻讯 , 悲愤成疾 , 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 , 时年42岁 。
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 , 晚清革命党人起义 , 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 , 章炳麟说:“愿吾滇人 , 毋忘李定国!”
曹变蛟
明末抗清英雄传// //
曹变蛟(1609~1642) , 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 , 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 。 身怀勇力 , 少年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 。 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 , 平定多次暴乱 , 很受天子器重 。 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 。 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 。
曹变蛟统兵有方 , 敢战敢为 , 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 于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壮烈殉国 。
满桂
明末抗清英雄传// //
满桂(1594年—1630年) , 汉族 , 宣府(今河北宣化)人(也有说是从关外来的蒙古人) , 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今枣庄市) , 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 。 满桂从小练习骑射 , 入伍后以军功先后任总旗、百户、守备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 , 逐渐崭露头角 , 历任游击、参将等职 , 天启四年(1624年)署总兵衔 , 是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 , 功勋卓著 。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 , 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
郑成功
明末抗清英雄传// //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 , 本名森 , 又名福松 , 字明俨、大木 。 福建泉州南安人 , 祖籍河南固始 。 [1][2]汉族 , 明末清初军事家 , 抗清名将 , 民族英雄 。 其父郑芝龙 , 其母名田川氏 。 弘光时监生 , 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 , 赐名成功 , 并封忠孝伯 , 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 , 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 , 称“郑延平” 。
1645年(清顺治二年 , 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 , 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 , 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 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 , 但终遭清军击退 , 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 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 , 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 , 收复台湾 , 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 。 郑成功死后 , 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 , 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
熊廷弼
明末抗清英雄传// //
熊廷弼(1569年—1625年) , 字飞白 , 号芝冈 , 汉族 , 湖广江夏人 , 明末将领 , 万历进士 , 楚党 。 由推官擢御史 , 巡按辽东 。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 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 。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 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 , 招集流亡 , 整肃军令 , 造战车 , 治火器 , 浚壕缮城 , 守备大固 。 熹宗即位 , 天启元年(1621年) , 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 , 再任辽东经略 。 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 , 终致兵败溃退 , 广宁失守 。 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 , 以前虽为楚党 , 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 , 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 。 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 。 后为阉党所害 , 天启五年(1625年)被杀 , 并传首九边 。
崇祯二年(1629年) , 熊廷弼得以归葬故里 , 谥襄愍 , 有《熊襄愍公集》 。
- 明末名将卢象升,最后竟因为缺乏援军而战死!
- 抗清名将李过、高一功,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是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 从明末到清中期,8张日本版历史地图,展示清朝疆域变化
- 明末十大名将,崇祯若能用好他们,大明断不至于灭亡
- 他堪称南明诸葛亮,是明末最有眼光的人,学越王勾践创立君子营
- 明末李自成打进紫禁城,没想到崇祯的皇宫里只剩下一个半男人
- 明末两次山海关战役:揭露了吴三桂反复无常的本性,连康熙都认同
- 明末最后一支精锐之师,就这样被崇祯折腾没了!
- 明末五大名将
- 应该如何评价明末重臣孙承宗?一流政治家,与名将无缘,满门忠烈